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
2009-11-16华罗庚
人物档案: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从童年开始自学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但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硕果累累的一生
华罗庚于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回国。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研究领域里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他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75年华罗庚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责任编校: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