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业崛起

2009-11-16

中国纺织 2009年10期
关键词:纺织工业纺织发展

刘 兴

由缺衣少穿,产业凋敝,到大业始成,举世瞩目,中国纺织业60年的跌宕历程,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就。那么,在今天这一历史性时刻,在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又该如何去审视这段波澜壮阔的产业历史?如何梳理60年产业发展的脉络?60年的产业演进历程又有着怎样的特点?新的时期,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该如何展望产业的未来?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根基初成

中国纺织: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行业60年的巨大变化,最根本的共识是什么?

杜钰洲: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不仅建立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而且建成了世界纺织大国,这是我们看待行业60年发展成就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中国纺织:在这60年当中,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界限,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前与后,一个基本的大数就是前30年和后30年。那么在前30年当中,纺织业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杜钰洲:1949年的时候,全国人均布产量还是7尺,做不了一套成人衣服,也做不了一床被褥,缺衣少穿,经济非常困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独立解放带来的是中国纺织工业生产力的大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70年代末,已经建成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凭布票供应,布产量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我们建立了一批纺织基地,都是解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布局的基地,像郑州、西安、成阳以及上海、青岛、天津三大老基地等等。在这前30年,我们还开始建设了纺织机械厂,建设了化纤厂。在70年代,国家决定要发展化纤,当时是建立了四大化纤厂,有上海金山,东北辽化,天津化纤,四川维尼纶,之后我们又大规模建设了仪征化纤……

这30年主要的成就,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起了中国纺织工业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业始立

中国纺织:前30年我们建成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那么,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

杜: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我们建成了纺织大国。新世纪伊始,我们又正式宣布建设纺织强国,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纺织:改革开放的30年,应该说纺织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又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

杜钰洲:这30年里面,我们有几个阶段性的标志性的发展变化。一个变化是1983年取消了布票,结束了30年的布票体制。中国从缺衣少穿,到按计划配给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再到1983年我们结束布票体制,这是令人振奋的变化。事实上,也就是短短几年时间,从1979年发展到1983年,我们就做到不需要布票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衣着消费开始从数量的满足不断地提高到对品质的要求,对品种的要求,包括逐步进入到90年代对审美的要求。

第二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我们在新世纪开始,正式宣布建设纺织强国,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在上世纪末,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工业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给我们建设纺织强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时俱进

中国纺织:新的时期,我们在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机遇?

杜钰洲:我们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快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加速了中国纺织工业以采用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进程,三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提供了最重要的内需支撑体系和内生动力。

中国纺织:在由大向强的迈进过程中,我们可谓机遇空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三大历史机遇对于行业的深刻意义?

杜钰洲:谈第一个历史机遇,我们要看到,197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31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5%。到2007年达到1756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0%。而且我们出口的一般贸易比重已经达到72%,超过全国一般贸易比重2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纺织的竞争优势是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不单纯是给国外加工。另外,在全球化深入的条件下,纺织工业应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占到80%,国际市场占20%。国际化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我们不仅仅是出口,同时也在应用国际的资源,而且还发展了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在2007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占绝对多数下降到4.93%,比全国工业国有资本的比重低16.33个百分点,集体资本占2.58%,外商和港澳台资本,就是所谓外资占37.24%。这样的比重反映出,我们大量吸收海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外资投入对中国纺织工业的进步也产生了很重要的支持外溢的效应。不仅引进来,而且我们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纺织行业在海外的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周边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的投资,在非洲的投资更是很早就进行了。另外,有些品牌企业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也已经开始投资,这是全球化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机遇,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机遇中,我们要看到,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为实体经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跨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流通方式的变化,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纵向分工向横向分工,甚至部件分工转移,我们在跨国产业链当中的地位正在升级。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结构的改变,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叉和结合,新科技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这三大变化,对纺织工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纺织工业仍然始终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按照可比价,2007年与2000年相比,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5.8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4%,7年增长了2.43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09%,7年增长了2.6倍,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3.47%,7年增长了3.37倍,全員劳动生产力,年均增长12.06%,7年增长了1.22倍。行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65%,7年增长了2.31倍,出口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4.63%。从2001年到2007年这7年一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354亿美元,是1978年到2000年22年的1.64倍。2001到2007年7年间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前22年的95%,也就是说这7年是前22年的1.95倍。7年来,棉纱产量增长了2.04倍,化纤产量增长了2.44倍,布的产量增长了1.38倍,这些说明在新时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已经在不断地提升,资本有机构成大幅的提高。另外,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7年每新增1亿元的

固定资产,增加用工386人,比2002年减少了424人,这反映出新时期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是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技术贡献率大幅的提高,也是品牌发展最快的时期,品牌贡献率也大幅提高。

第三个机遇是内需支撑,这是中国纺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的时期,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消费已突出调整到第一位,原来是投资出口为主。城市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1981年的67.56元上升到2007年的1042块,农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从1978年的14.74元上升到2007年192.6元。2001年,中国人均GDP开始超过1000美元,2008年我们开始要超过3000美元。根据国际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衣着消费支出就会开始加快增长,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对时尚的要求就会更高,显然,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这一阶段。从1978年到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45%,高于同期生活消费年均增长6.95%这个速度。2000年之后,这个数字的变化更大,2000年到2007年,由于城市人口增长了1.35亿,乡村人口减少了0.81亿,全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72%,同期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13%,高出5.59个百分点。

内需拉动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消费,这也是中国特有的。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个产业对纺织产品的消费量大幅提高,卫生、农业、交通、建筑、汽车,包括航天、航空等等,都会用到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品,比如防护服,农业覆盖薄膜,交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土工布,水利,建筑的防水材料等等。产业纺织品已经从2000年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12%,增长到现在的17%。今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于产业纺织品的消费还要大幅提高。现在发达国家有的已经超过了33%,我们现在是17%,在行业未来的规划中,产业纺织品还要进一步的增长它的比例,增加它的比重。

与此同时,新时期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使纺织工业的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除了上述产业纺织品以外,机电一体化产品,包括信息化技术、基础建设、电力、交通、通讯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的有利条件,也是行业在人均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国纺织工业还仍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建设纺织强国,对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促进了纺织升级变强。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推动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推动清洁生产,推动绿色纺织,这些都是行业升级发展的推动力。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动力和条件,在由大变强的推进过程中,应该说这7年的成绩世界瞩目。

复兴之路

中国纺织: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对纺织工业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杜钰洲: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和它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加快了纺织工业的调整振兴。这场危机从负面使行业更加清醒,就是说中国纺织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应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是促进行业实现五大转变第一,要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提高劳动者素质,达到提高科技和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产业升级第二,要从对资源消耗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约纤维资源、能源、水源;第三,从牺牲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发展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治理;第四,从传统粗放型产业组织结构向现代集约型组织结构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结构、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跨国配置结构调整,包括跨国营销渠道的建设,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技术、生产、设计与研发、品牌、教育等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第五,从市场秩序不够完善,向更完善的市场秩序转变,提高市场效率,加强行业自律,包括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自律,保护知识产权的自律,市场秩序的自律。

中国纺织:五大转变当前的进程到了什么程度?如何看待行业未来的前景?

杜钰洲:当前这五大转变正在进行中,这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强国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也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它的实际效果也已经反映出来。在中央大政方针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引下,中国纺织工业从3月份以来,企稳回升。首先是稳住了市场份额,主要表现在对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到6月份来讲,行业对美国出口份额还是增长了3个百分点。另外,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以上的企业内销产值同比的增速已经从2月底的6.63%上升到7月底11.14%,纺织工业的工业增加值从2月底同比增速5.8%,已经上升到7月份累积8.5%,其中7月当月的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了11.3%,1~2月,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01%,到5月底总体的利润水平同比降幅已经收窄到0.14%,从下降11%收窄到下降0.14%,其中3~5月,这3个月当期利润已经是正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6%。规模以上企业中,31%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7.61%,已经上升到8.34%,69%的企业是困难的,但亏损额已经从2月的25%收窄到23%。全行业固定資产投资,从2月底的下降6%,回升到7月份的上升6.35%,从现在企业的运行情况来看,东部沿海企业定单开始增多,市场有所恢复。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在全球化这样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我们应争取自身的主动,争取自身的做强,我想纺织工业将继续发挥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重要的民生产业作用,以及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作用。

当然,随着中国的进步,今后行业的担子也更重,这需要全行业一代一代不断地把中国纺织工业推向更高的层面,除了产业升级,在跨国产业链中,我们也应具有更大的、更高的价值地位。

猜你喜欢

纺织工业纺织发展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37个纺织机械类项目入选中纺联2015项目计划
绿色环保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