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化是一个过程
2009-11-16
9月27日晚上,打开机顶盒和电视机就看到频道调整的通知,重新搜索之后发现多了九个高清频道:CCTV1、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黑龙江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这些频道都在播出高清测试信号,为第二天的高标清同播做准备。9月28日6点钟,笔者早早就坐在电视机前开始体验“高标清同播”。经过几天的收看,感触良多。
感触一:EFP是高清化最容易、也最立竿见影的方式。
对于成熟的演播室形态的电视栏目而言,只要有资金上高清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或者简单地升级演播室摄像机、切换台、录像机,就可以直接制作高清版本的节目,包括谈话类、娱乐类、大型晚会等节目。浙江卫视的主打娱乐栏目《我爱记歌词》,之前就采用高清制作,称为该频道亮相率最高的节目;北京卫视高清录制的多场国庆大型晚会,是该频道的亮点:黑龙江卫视在今年二月份高清录制的“大冬会”节目,此时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感触二:EFP+ENG类节目,全高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闻是典型的演播室口播FENG新闻的节目类型。新闻演播室一般面积都不大,摄像机机位也无需太多,高清化相对也简单,目前启动高标清同播的九个频道都建立了高清新闻演播室,大部分新闻节目的口播部分也都实现了高清播出。ENG新闻的高清化,北京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做的都不错,但是都没有做到ENG新闻的全高清播出。而国内新闻节目的标杆《新闻联播》,目前除了演播室口播实现高清化外,所有新闻都还采用标清制作方式,包括片头也没有变化,依照CCTV的实力,重点新闻的高清拍摄制作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估计是为了保证国庆安全播出而采用的“保险措施”。
新闻性栏目大多也采用EFP演播室+ENG插播节目的方式,像江苏卫视的《人间》。从时间上计算,该节目基本上半是演播室,一半是插播节目。9月28日晚播出的《人间》“三十三年的坚守”,演播室部分已全部高清化,但是插播节目依旧是标清版本。
感触三:电视剧的高清制作和节目交易是软肋。
在同播开始前,笔者对电视剧的高清播出一直抱乐观的态度,但是事与愿违,这九个频道黄金时间电视剧的高清播出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国内电视剧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是高清拍摄并不意味着就是高清制作,不采用高清制作就谈不上高清播出。另外笔者也注意到,目前各个频道播出的高清版电视剧基本上是自行制作的,包括江苏卫视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北京卫视的《咱爸咱妈六十年》、CCTV1的《冷箭》等。由此看来,高清电视剧如何定价和交易,对于电视剧制作机构和电视台都是一个崭新的问题。
感触四:标清节目的上变换方式有待继续探讨和试验。
笔者对比了—下统一节目在高清和标清频道的播出效果,即使是4:3的标清节目,在高清频道采用左右两侧加黑边的上变换方式,清晰度也比标清频道好。但是信箱方式的4:3标清节目(上下加黑边),强行放大为高清全屏播出,对上变换器的要求就必须十分苛刻了。像黑龙江卫视采用此种方式播出的标清电视剧《东方红1949》,图像已经劣化了许多,感觉还不如高清电视机内置的Zoom功能,看来该频道并没有使用高品质的上变换器。
这些问题和不足再次证明:电视频道的全面高清化不可能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标清同播的启动,就是这个过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