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字里的故事

2009-11-13徐怡音钟芳芳沈婉如王晟升殷琪刚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湖州

徐怡音 钟芳芳 沈婉如 王 倩 王晟升 俞 纬 殷琪刚

挖掘湖州地名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山川地理,过去的政治经济,并为湖州今后的文化建设提供我们小小的建议。我们“湖州地名文化内涵研究”小组采用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走进了湖州的过去,对湖州、长兴、织里、东林、双林、埭溪等50个地名的得名追本溯源,并进行了统计。

总的来说,这50个地名的得名来源于以下6个方面:(1)因地形地貌而得名(12个);(2)因历史名人而得名(6个);(3)因历史事件而得名(11个);(4)因神话传说而得名(4个);(5)因工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而得名(1 2个);(6)因方位而得名(5个)。下面我们就对前5个方面结合其有代表性的地名进行分析(因方位得名易于理解,不再赘述)。

一、江南清丽地一因地形地貌得名

湖州这一并不广阔的地域既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又有青山连绵起伏,因而地名就与山形水貌密切关联,如湖州、菱湖、下塘、大城村等。

湖州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因“城面溪泽,菰草迷漫”而得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菱湖《湖州府志》载:“菱湖即凌波塘,其地产菱故名。”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凌波塘是唐宝历年间由湖州刺史崔元亮所筑,为菱湖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筑凌波塘到现在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筑凌波塘的同时,崔元亮又在秀溪上建秀溪桥。这样在塘与桥之间沿秀溪两岸逐渐形成了一个贸易集市,是为菱湖镇的发祥地。白居易有《看采菱》一诗:“菱池如镜静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曲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古老的歌谣记录的一幕幕生活细节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有理由相信,江南的富足固然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更因为我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下塘位于湖州市西面,它的得名与湖州市主要河流苕溪有关。溪水自西入城至劳粱桥一段,称“古苕溪”,即“槽渎”。槽渎系晋代郄鉴为便利槽运而开,“古苕溪”两岸,就是“上塘”与“下塘”。“塘”者,塘路之意。“上塘”在北,“下塘”在南。如今“上塘”巳不存在。从这两个地名里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为促进水上运输而挖渠开河的身影。

大城村位于湖州西南面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如同城池,故名大城。

无论是绵绵青山下的小小村庄,还是盈盈碧水旁的悠悠古镇,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才华和诗意的胸怀,赋予了它们一个个温暖而诗意的名字。

二、追寻足迹一因历史名人得名

湖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从相传的制笔业的祖师秦代蒙田,到一代书法大家赵孟頫,他们中有诗人,有僧侣,有骚客,有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意味深远的地名。

安定书院巷名,在市区西北部,劳动路东,三元洞府北,因巷北原安定书院而得名。安定书院为旧时著名书院之一,曾是声名卓著的湖州古代学府。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是当时湖州知州孙觉为纪念他的老师胡瑗(字翼之,北宁泰州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故称“安定先生”,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先后为苏州、湖州府学教授和太学直讲)而奏请朝廷创立的。历任的山长多饱学知名之士。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皈依。

下昂、莲花庄,南园路,小莲庄下昂,湖州郊外一座小镇;莲花庄、南园路位于城东,前者为园林,后者路名;小莲庄,南浔著名园林。这四个地名都与湖州历史名人赵孟顺有关。赵孟頫,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因为取字子昂,其出生地名为“下昂”;其别业名“莲花庄”;南园路得名与莲花庄及潜园主人清末藏书家陆心源有关,它傍此二园而建,因而得名;而清末光禄大夫刘镛祖孙建私家园林“小莲庄”,便是慕“莲花庄”之名而命名。

穆王城村、岳飞场、将军山前者为安吉递铺镇边上的一个村庄,后两者分别为长兴县小浦镇西北5公里、白岘乡访贤村西5公里处的两座山名。他们的得名都与宋代名将岳飞有关。史载岳飞曾在湖州一带垒土结营,抗击金寇,死后谥武穆,因此称“穆王城村”“岳飞场”曾是岳飞的练兵场;“将军山”是岳飞安营扎寨处。

站在历史的此岸与我们的古人遥望,地名就是通向彼岸的桥梁。我们跨过这些桥拨开历史的尘烟,仿佛看到我们的古人或手持黄卷须发髯髯衣袂飘飘,或手执缨枪铁骨铮铮马蹄得得;仿佛闻到了书香墨香与硝烟,仿佛听到了朗朗书声,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我们亲手触摸到了湖州文化血脉的搏动。

三、遥远的故事——因历史事件而得名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多少沧桑的岁月,卷起了多少时光的尘嚣,而又留下了多少令我们感慨不已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沉淀在了地名里。

马军巷位于湖州市骆驼桥南堍东,自东街西首北至临湖桥东堍。南宋初,这里曾是昭庆军节度使韩世忠的马军营故址,因而得名。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马军巷,骆驼桥东转北至北城垣,宋时马军营故址。”“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名军民巷,1980年恢复旧名。20世纪70年代疏浚市河时,在临湖桥附近河道中曾挖出完整瓦质韩瓶,它形似长筒花瓶,约可容水1公升。颈部系上绳后,既可佩在腰间,也可挂在肩上,是宋代的军用水壶。据考证,此种水壶为韩世忠所首创,故名韩瓶。

乌盆巷位于湖州市东街附近。清同治《湖州府志》载:“乌盆巷,南通甘棠长桥,北临县河。”故老口耳相传,乌盆巷唐代已有,此地原有陶坊,制灰色陶盆,“乌盆巷”名缘此。明崇祯进:匕、礼部主事李令皙就住在长桥堍的乌盆巷。李令皙于明末闲居在家,是湖州同岑诗社的社首,后因为南浔庄氏《明史辑略》作序受牵连被杀。

地铺原为“递铺”,安吉县一小镇。历史上是交通要道,邮传驿站。清同治《安吉县志》引乾隆《安吉州志》:“独松关为南宋驿传要道,铺基尚存,递铺之名盖由此始。”

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兵荒马乱的岁月,有过采泥制陶的场景,有过快马加鞭而至的信使。这样一个个事件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地域的历史,而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也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邵分。

四、神话之旅一因神话传说而得名

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早期历史或多或少是由那些祖先靠记忆传下来的神话传说组成的,地名就保留了这些故事的印记。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传说

干将;莫夫妇为吴王阖闾铸剑,限期将至,为救丈夫性命,莫邪纵身跃入沸腾的炉中,顿时炉中迸发出红光万道,红光灭处,两股青光横卧炉底,成雌雄二剑,后来人们把雌剑名为莫邪,把雄剑名为干将,把二人铸剑之山名为莫干山。

天荒坪天目山脉北端高山巅上的一块小平原,得名与两个传说有关。一说为盘古开天地时,来到此处已精疲力尽,一斧劈下去没有劈透,于是成了地老天荒的天荒坪。又一说是远古时代,缺少耕地的山民们曾来这儿垦荒种粮,然而,播下种子却罕有收成,不是遭水旱灾害,就是被野兽糟蹋。农夫们对天长叹:天荒我啊!而后,卷起铺盖远走他乡。天荒坪由此得名。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古人用生命的琼浆捍卫的爱情,用生命的余力开辟的疆土;我们听到先人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上天的祈祷、对神灵的敬畏之声。

五、遗失的美好一因工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而得名

湖州向以山水清远、物产丰富著称,是闻名全国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竹茶之地,而且河网密布,水运发达,这些都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因此,许多与商业有关的地名应运而生。

衣裳街位于市中心。旧时以街两旁衣铺鳞次栉比得名。宋嘉泰《吴兴志》载,宋代称州治大街或州治前街与市街;明代称府前街和小市街;清代称衣裳街。清代中叶,湖州商业繁荣,街市两旁家家挂出五彩缤纷衣褂作标识,并在店门口设摊,将衣服边翻边唱价,唱卖声此起彼落,遂成为衣裳街。

丝行埭位于南浔镇南,是历史上“缉里湖丝”的集散中心,以经营蚕丝业著称,因而得名。清代道光时缉里村人温丰在《南浔丝市行》中描绘道:“蚕丝乍罢丝市起,乡人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万语袭入耳。纸牌高揭丝市广,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午至,骈肩累迹不得前。”每逢小满新丝上市,丝行埭上便“列肆喧阒,衢路拥塞”“一日贸易数万金”,生丝贸易的兴旺使这条不足百米的丝行埭上密密地挤满了几十家丝行,可见丝行埭一带丝市盛况。

近代商业活动也成了地名得名原因,比如江南工贸大街、美欣达路、威莱大街等。

此外,近代政治活动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地名:像解放以后出现的人民路、红旗路、劳动路就是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名字;改革开放以后以政府行政中心为核心而命名的长兴路、德清路、安吉路等这些地名都带上了政治色彩。

相比较而言,历史上的商业活动所留下的地名背后含有更多的故事,有这一方水土的肥沃与富饶,有先人的勤劳与智慧,这些都在经济发展中得以继承与发扬。而因近代商业活动与政治活动得的地名相对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文化的意味。

猜你喜欢

湖州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黄鹤手绘插图作品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