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拉克新一轮袭击潮,“撤军效应”?

2009-11-13田文林

世界知识 2009年18期
关键词:教派逊尼派库尔德人

田文林

恐怖袭击回潮

伊拉克安全形势2008年一度出现好转,这一年,暴力袭击事件比上年下降80%,教派冲突事件下降90%,美军死亡人数每月由70人降至25人,伊军死亡人数每月由200人降至100人。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多次强调,伊拉克“基地”组织和其他极端组织已遭受重创,丧失对抗和挑战伊安全部队的能力。2008年底,美伊签署了驻伊美军地位协议,驻伊美军作战部队2009年6月底前撤出伊拉克城镇,2011年底全部撤出伊拉克。但就在6月30日美军撤出伊拉克城镇前后,新一波恐怖袭击席卷全境:6月20日,北部城市基尔库克发生爆炸,造成70人死亡,180人受伤,7月9日,北部尼尼微省境内发生连环爆炸,35人死亡,65人受伤;8月7日,北部城市摩苏尔接连发生爆炸,造成38人死亡,267人受伤。8月19日,巴格达发生系列爆炸和袭击事件,造成至少95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显然,极端组织是想借美军与伊安全部队“换岗”这一最薄弱时机,制造恐怖和紧张氛围,使伊重回暴力循环,搅乱伊拉克政局。伊拉克外长兹巴里坦承,近两个月伊拉克安全局势出现逆转,并警告说,未来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袭击。

世界银行研究国内冲突的专家曾得出结论,几乎半数从内战中走出来的国家,将在五年内重新陷入战乱。伊拉克的经历似乎验证了这一结论。以2003年5月萨达姆政权垮台为分水岭,在过去几年中,美军一直承担着伊拉克防务重任,并对伊拉克内部各种矛盾保持强压态势。而随着美国启动撤军进程,伊拉克原有诸多问题随即暴露出来,伊拉克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秩序,恐怕得经过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痛苦调整。

安全部队难独当一面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解散了萨达姆时期的军队,伊拉克社会治安出现真空状态,并日渐陷入混乱。美军不得不承担起维护治安的职责。此后,美国虽然加快重建和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推动“以伊制伊”,但安全部队的战斗力始终存在很大问题。2004年费卢杰战役中,伊拉克新军首次亮相,结果作战能力还不如反美武装。时至今日,伊军战斗力虽有提高,但整体能力仍很有限。美国国防部2009年1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伊拉克军队175个战斗营中只有17个可在没有美军支援的情况下独立作战,34个警察营中只有两个营能独立作战。美军方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也强调,“伊拉克安全部队依然严重依赖美军的后勤补给、火力支援,通讯联络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军事帮助。”而目前,美军已经将伊拉克18个省中的13个省防务工作移交给伊安全部队。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伊安全部队将接管全部18个省的防务工作。

随着美军的相继撒出,伊安全部队开始独立发挥作用。8月6日,伊政府宣布将在40天内拆除巴格达街头的所有隔离墙,以显示安全部队有能力完全控制城市。但这些话言犹在耳,巴格达就发生了可怕的恐怖事件。安全部队发言人坦承,这次恐怖袭击,安全部队“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提高战斗力不是短时期所能奏效的,而美国撤军已是大势所趋,由此意味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伊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高层内耗加剧

伊拉克安全防卫任务一直是“多龙治水”:军队隶属国防部,警察隶属内务部,从2007年开始又出现一个直,属马利基总理的“巴格达行动指挥部”,三者都负责安全,但相互扯皮,各自为战。情报部门也是几家相互竞争。而安全部队与库尔德地方民兵更是互不买账,缺乏配合。随着美军从伊城镇撤出,这些强力部门内耗非但没有消弱,反而变本加厉。政出多门导致人为的安全漏洞增多。什叶派议员图马就认为,“政治纷争明显影响安全形势”。此外,伊拉克明年1月将举行全国大选,各政治派别摩拳擦掌,内务部长勃拉尼就有意与马利基比拼,这些人显然不愿见到马利基政府取得更多政绩。外长兹巴里8月22日指出,恐怖分子之所以得逞,就是因为安全部队有“内鬼”。而随着选战临近,伊拉克高层内斗将更趋白热化,这使中央政府在处理安全、石油法案、库尔德势力作大等棘手问题时,更难有大的作为。

教派政治阴影难散

伊拉克人按照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来划分国内人群和政治力量,这种分法本身就是在强化族裔和教派意识。在中央政府稳定强大时,各派间倒也相安无事,一旦中央权威削弱或丧失,教派争端便如同瓶中的魔鬼被放出一样,成为困扰伊拉克政治的顽疾。

而美国在伊拉克战后按教派界限分配伊拉克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助长了伊教派矛盾:什叶派凭借人数占优首次在伊拉克执掌大权,库尔德人也在政府中获得相当地位,尤其在北部实现高度自治。而过去萨达姆倚重的逊尼派被日趋边缘化。2003年执政当局推行“去复兴党化”政策,将阿拉伯复兴党定性为“恐怖组织”,140万复兴党分子成为整肃对象,其中绝大部分是逊尼派。结果是“为渊驱鱼”,将相当部分逊尼派赶到反美武装的行列,使教派政治色彩日趋凸现。后来,美国日渐认识到这种错误,反过来给什叶派政府施压,要求其与逊尼派和解,将其纳入伊拉克政治进程和安全部队。2008年1月,伊拉克议会通过“责任与义务”法案,解除了对前复兴党一般成员担任公职的限制。今年8月,政府为促进各派团结,规定逊尼派与什叶派通婚,每对夫妇将得到2000美元奖励。这些举措的用意和方向是对的,但教派隔阂根深蒂固,尤其是各方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如石油法、基尔库克归属、“去复兴党化”等问题上缺乏共识,乃至矛盾重重,因此真正实现和解谈何容易。

以基尔库克归属问题为例。该地区因石油储量丰富,而成为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争抢的“香饽饽”。库尔德人声称,该地区归其管辖。5月7日,库尔德方面曾公然拒绝当选的阿拉伯官员进入库尔德控制区行使职权,否则将“格杀勿论”。6月,库尔德地区议会又通过法案,将基尔库克所在的塔米姆省(也称基尔库克省),以及在尼尼微省和迪亚拉省存在争议的地区,统统划入库尔德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并打算在9月举行公投,而且极有可能通过。这些举措极大地激怒了中央政府,尤其让生活在基尔库克地区的逊尼派难以忍受。对逊尼派来说,基尔库克是他们占有和分享石油收益的惟一希望,一旦该地区被库尔德人控制,逊尼派将一无所有,在经济上面临被库尔德人和什叶派对手边缘化的危险。因此未来围绕基尔库克归属问题的斗争只会日趋激烈。这些教派矛盾过去由于有美军强力打压,因此尚可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至酿成大规模冲突。但随着美军逐步撇出,伊拉克教派间矛盾极可能因失去外力抑制,出现灾难性爆发。而伊拉克极端组织正是利用教派间存在隔阂和矛盾的先天弱点,刻意制造教派仇杀和对立,意图重现2006年什叶派金色清真寺被毁而引发逊尼与什叶两派相互仇杀的场景。

按下葫芦又起瓢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矢志推动从伊拉克撤军。如意算盘虽好,但实行起来绝非易事。伊拉克的暴力回潮给美国“有秩序后撤”的计划蒙上了巨大阴影。美国国防部虽然称,巴格达连环爆炸事件不影响撤军计划,但心里实际越发没底儿。历史经验表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越南撒军,B0年代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及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均因行色匆忙导致既有战果丧失。而目前美国的反恐战略同样是顾此失彼:当初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匆忙将反恐重心转移到伊拉克,结果导致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至今都难以平息。而现在美国在伊拉克恐怖袭击持续的情况下,又将反恐重心再次转回阿富汗,难保不会“按下葫芦起来瓢”,使伊拉克局势重演阿富汗的一幕。因此,对美预期中的撤军计划来说,伊拉克暴力袭击回潮实在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猜你喜欢

教派逊尼派库尔德人
中国化视野下藏传佛教各教派形成的历史及本土特点
库尔德人几番“建国”梦碎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多重线索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乐教派”
库尔德人在叙成立“自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