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09-11-13高艳红
高艳红
信息技术学科是在原来的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的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注重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最初的上机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会儿工具栏没有了,一会儿输入法找不到了。这时,往往有些教师会斥责、嘲笑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上课的激情也会消退。因此,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用“你真棒”、“掌声鼓励”、“这种办法真是太奇妙了”等一些平和、鼓励性的语言,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的指导者。时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五讲”,即:“难懂的问题演示讲,习惯的问题反复讲,关键的问题重点讲,难点问题细细讲,个别问题个别讲。”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先确定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本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愿望。任务找到后,让学生尝试操作,先独立完成,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协作讨论完成,如果协作讨论还不能完成,教师可作出一定的提示或通过“广播示范系统”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抢答、评选操作能手,在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如何交流和协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
四、重视实际操作,明确上机的具体任务
教师上课,要辅导50-80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也不是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者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者“人云亦云”。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将上机操作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公布,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本次上机操作的具体事项,这样就可以解决情况混乱的局面,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活”,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
五、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学会了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要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的教学方法,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资源管理器中文件的“路径”表示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再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