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09-11-13王萍
王 萍
阅读,对于一个正常的当代人来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便成了生存的第一要义。一个人食不果腹、饥肠辘辘,除了只想吃饱之外,或许不会有其他精神需求。一旦物质上的问题得到解决,精神需求便接踵而来。人们在谋求生理需要之食,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在谋求精神需要之食、创造精神财富。因为人是有精神的,人不仅有生理之需,亦有精神之求。社会财富仅有物质财富是不完整的财富,物质财富加精神财富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需要交流,社会财富交流的方式是经济,精神财富即文化财富也需要交流、需要传承、需要载体。于是便有了语言,先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作为文化、思想、情感的交流、传承的载体或形式,有它的局限性,受时空的限制,于是便有了文字,有了书面语言,也就有了文章,便有了阅读。“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写文章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是让人读,读文章虽然是吃饱饭才能做的事情,虽不如吃饭那样重要,但经曹子桓这样一说,和吃饭这样人生第一大事也差不了哪去。吃饭可以养活肌体,读书则可以养活精神,由此观之,读书也是人生大事。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现在的学生甚至于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学生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在农村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的学生多,可如果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却不能好好的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这也将会成为学生的悲哀。笔者根据自己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文中例举出几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利用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他们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教师要了解课文“写什么”,这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课前可以先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瓶子和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下节课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难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愿望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具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而是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此时,教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学生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低年级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达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积极地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大胆提问。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思维过程,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
三、重视朗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朗读质量,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明确朗读细则,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当然,我们所说的语感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时,要较多地给予扶持,较多地安排扶读时间。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读,特别难读的句子,老师可领读、范读、跟录音读,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有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人们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