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工作管理及案例
2009-11-13孔卫燕
孔卫燕
案例一:他不再苦恼了
小明是我们班上一名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可我发现他对待学习的态度不是那么认真,学习也不够用功,整天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起初,他什么也不肯说,聊的次数多了,开始把他的苦恼一点一点说给我听。他有一个不完整的家,父母离异,只能依靠几个姑姑轮流照顾,每天还要看姑姑的脸色,他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变得越来越不合群,没有了朋友,又缺少亲情,他做什么都没有心情。我了解了情况后,给予他最多的是关爱,哪怕一句关切的话也会给他一点自信,因为这样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关爱。因为我了解他,所以更能理解一个无助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是多么的无奈。在我一次次的开导和帮助下,他主动与同学接近,学习更加努力,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名,人也变得乐观、开朗了,脸上会时不时地露出笑容。
案例二:他长大了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月,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注意力极不集中,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过不了多久,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我甚至想到了放弃。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于是我每天都抽出时间和他谈话,让他认识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无知的可怕性,引导他认识到父母的艰辛和对他无微不至的爱……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交流,李月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身边的同学们都觉得李月变成了一个懂事、勤奋、进取的好孩子。
案例三:成功终于属于她
小静是班上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学习特别用功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她想放弃。我看到她异常的表现后与她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对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了指导,还鼓励她:“请相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的,加油!”。她终于再次冲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的喜悦写在了她的脸上,也映在了我的心上。
分析:
一、教育学生从细处做起
通过以上案例,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把工作做细的重要性,只有把班级工作做到细处,才能及时捕捉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有从细处着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从细处给予学生关爱,才能体现出师爱的伟大与神圣。其实,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要善于从细处观察学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二、教师语言从细处说起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语言是最有利的工具,如果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接受的教诲会更深刻,改正缺点的决心会更大。及时捕捉时机赞赏和鼓励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教师语言最完美的诠释。
三、倾注师爱从细处做起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更能让其感动,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用细微之处的师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四、师生关系从细处培养
当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与学生成为朋友,但必须是“能上能下”的朋友,注意把握师生之间的细微尺度,要学生有既喜欢你,爱你,又有那么一点点怕你的感觉。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知学生之苦,想学生所想,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亲密相处,我们怎么要求学生,也要怎么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师生才能心灵想通。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班主任应该学大禹,学会用细而导的方法把学生的各项活动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不要像鲧治水那样只是堵,要从细微之处倾注真诚,以诚动人。其实,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心灵鸡汤,我们要用细心去精心调制耐心、热心、爱心,用真诚的爱来营造一个和谐、完美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