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本质上谈数字出版

2009-11-13

出版参考 2009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内容

王 勤

数字出版的本质特征

数字出版日益成为传统出版产业关注的中心,但产业形态及其产业内涵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赢利模式及新兴产业链,更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数字出版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出版过程数字化,二是内容生产过程数字化,三是产品形态数字化。

出版过程数字化是现在大多数出版单位进行的出版过程管理的数字化,这个领域中有大量成熟的系统软件,只要按出版产业的特征设置并移植到本单位中的生产模式中来,实现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管理即可,其效果是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但不能提高内容生产水平。

内容生产数字化是指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编辑行为的数字化,重点是如何提高编辑加工过程中计算机及信息应用能力及水平的问题,这里又分为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及编辑质量保障体系的数字化,其基础是基于数据库的内容资源建设及应用水平,这也是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产品形态的数字化重点在于产品提供方式,在数字阅读人群中,小众阅读、碎片化阅读、散点阅读和随机阅读是其内容消费特征,而数字化产品在线形态是静态的。如何使其成为动态的,可推送的,可有效送达的,可按需提供服务的产品形态,才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数字出版行为界定

数字出版的概念在国内外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出版进行界定和描述,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实质上是对一切利用数字技术从事编辑出版生产活动的统称。

在我国,数字出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出版是泛指所有利用数字技术从事编辑出版的生产活动,而狭义的数字出版则是专指具有合法出版资质的出版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内容编辑出版的生产活动,其出版资质的合法性是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以新闻出版总署是否授予其出版权来界定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出版工作的核心是出版企业如何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合法性国家授权新闻出版总署对从事出版活动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为保证出版企业生产内容的合格性,新闻出版总署对内容的生产实行的是严格的前置审查制度,为保障产品的合格性,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出版行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包括企业准人、人员准入、产品准入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包括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出版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这就是以内容的编辑加工为主体的出版工作的核心,是狭义出版活动中界定其企业生产行为合法性和产品的合格性的关键所在。而围绕内容生产的编辑加工和审查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如制作、印制、发行、传播等活动都属于广义出版活动,其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合法性是由备案制来界定的。

近年来,随着内容产业和新兴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内容的编辑加工也进一步社会化和专业化,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编辑加工的生产企业和文化工作室,这是现代出版行为规模化、专业化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围绕产品合格性而不断延长的产业链中的各种生产企业和生产经营活动都将或正在被列入广义出版范畴。

对于传统出版产业来说,出版产业正在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回归出版活动的本质,这也是数字出版业务的核心所在;而另一方面,传统出版产业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扩大产能,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社会供给力和产品的社会传播力,特别是数字产品的传播力。而在数字传播中,又特别注重具有大众传播特点的新兴数字媒介,如电视网络、有线网络(广域网)和无线网络(无线通讯网)的数字传播力。

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所在,企业要苦练内功,外修新媒,才能实现数字化生存。而苦练内功就是要完成选题决策精细化、产品市场分众化、编辑^,才复合化、编辑流程数字化、编辑工艺规范化、内容加工数字化,编辑技能信息化、出版资源数字化、出版产品数字化、产业行为服务化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总署为此启动了中华字库、复合出版、数字版权保护,国家知识资源总库等四大数字出版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对整个出版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应关系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模式近年来一直受到出版界的高度关注,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生产企业,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都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和部门、专门的课程和课题,红红火火地摆开架势展开研究,大有与传统出版一决高下之势。

然而,从另—个角度来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产业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个支撑性的互补关系。因此,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应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大体可分为基础性支撑、服务性支撑、产品的拓展性延伸三个阶段:

一、技术性支撑数字出版技术由于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因此,在内容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编辑出版流程再造,大型工具书、教材编辑及科技类图书编辑,出版资源积累,能提供大量的技术性支撑。从而使得传统出版产业完成出版规模工业化、出版过程精细化管理、出版工艺流程化控制、出版质量分量化管理,满足不断细分的小众市场和专业市场的产品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服务性支撑数字出版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出版产业的重要应用之一。由于其构架在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上,因此,在内容编辑加工环节中,其大规模快速处理和管理文稿数据的能力以及遍历性地查找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编辑加工带来了全新的出版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出版物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产品的拓展性延伸由于构架在信息技术上的数字内容产品,不仅能为纸介质图书的出版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且,其产生的数据可以在书、盘、网上共享,特别的,还可支持三网合一(即手机、电视和广域网)环境下的产品发布和传播,因此,其产品的发行销售渠道比传统图书宽广了许多,赢利模式及推广模式也丰富了许多,产品的增值空间也大了许多,从而使得整个产业在—个全新的严业链中,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

数字出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出版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传统出版这棵大树上长出的一个新枝。但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走进了一个误区,有的将其视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年产值达到多少;拉动产业链增值多少,有的视其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期望通过数字出版,产出多少现实的效益,有的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割裂开来,分别管理、区别对待,甚至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完全对立起来,完全不接受和拒绝探讨新的出版模式和出版理念,抱残守缺,固守在自己所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中,“自娱自乐”地享受着传统生产模式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还有的在数字出版技术的冲击下不知所措,干脆采取关门政策,根本拒绝新生事物,要完全退回到传统模式上来。

综上所述,这是整个行业对数字出版还没有—个相对清晰和客观的认识,不是过于乐观、寄予厚望,就是过于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要想通过数字出版技术推动产业进步,任重而道远矣。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主要内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