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中国学生拿不到德国文凭
2009-11-13
他们爱扎堆儿,在课堂上很少发言,公共厨房占用时间最多……这就是德国媒体上对中国留学生的“典型写照”。那么,中国留学生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呢?
“德国媒体说的基本正确,但这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柏林中国学生会的小李说,中国留学生普遍感觉在德国留学比英语国家遇到的困难更多。记者从位于波恩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了解到,目前在德国高校求学的外国留学生近23.5万人。其中,中国学生占了10%,成为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第一个困难恐怕就是德语。“上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虽然都通过了DSH考试,但第一年基本听不懂教授讲的课。”小李说,虽然德国同学对中国学生比较友好,但也不能事事都去麻烦他们。而且,一般的德国民众对不会熟练讲德语的外国人缺乏耐心,使中国留学生逐渐缩小了活动圈子。一些德国函授、业余大学还打起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国学生的主意。总部位于埃森的德国经济管理学院有近200名中国留学生,此外没有其他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德国《西德日报》这样描绘那里的中国学生:“他们不会德语,没有德国同学,住在集体宿舍,整天抱怨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而每年4000欧元的学费也是一般德国高校的3倍。据称,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课堂里还请翻译在一旁用中文转达课程内容。
学习时间太长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抱怨的问题。一般德国学生平均需要五六年取得硕士学位,而中国学生少说也得六七年。德国学生服务中心专家科曼对记者说,很多中国留学生难以适应德国的大学教育制度。他们与德国学生之间缺乏联系。不过,大学教授们对中国留学生印象普遍良好。布伦瑞克大学的富理克教授就对记者说,中国留学生学习很刻苦很认真,基础知识很扎实。
德国联邦教育部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外国留学生在德国中途辍学率高达50%。当时中国留学生的毕业率也不足50%。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去年有大概4000多名中国留学生拿到了毕业文凭,而每年申请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般有6000人。这说明中国留学生的毕业率有了显著上升。当然,仍有超过30%的中国学生中途回国。对此,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打这些人的主意,频频在德国华人媒体上做广告,销售假冒的德国大学文凭。
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很多毕了业的中国留学生就业前景受到影响。德国联邦劳工局的负责人尼尔斯告诉记者,德国外国人劳动法规定,只有德国人确实无法完成的工作,才能聘请外国人。德国企业因赢利不佳纷纷缩减招聘计划,面临日益稀缺的劳动岗位,中国留学生显然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3名中国留学生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杀。但德国《商报》主编齐泽默认为:“德国企业其实非常需要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但他们的工作地点在中国。只有通过他们,才能逐步将更多的有关中国的知识带入企业内部。”据记者了解,不管在德国还是中国,毕业后最吃香的专业是工程类,在德国第一年起薪就达4万欧元以上;其次,从德国大学毕业的电子、计算机、经济、艺术等专业也不错;社科类竞争力较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中国留学生表示,在德国留学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德国大学学费总体便宜,目前一般每年学杂费约2000欧元,生活费在西欧也算低廉。德国综合环境良好,大学质量平均,没有像美国那样分等级。特别是德国企业有中国业务的较多,未来多了一种选择……
近年来,随着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德国大学也在渐渐提高门槛。比如,从今年7月开始,中国学生APS审核中的面试环节由一个叫“德适”(TestAS)的考试所取代。“德适”考试内容包括语言测试,核心测试也就是一般认知能力测试,而专业思维测试就是考查学生所选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方向分为文科、工科、数学及经济学。其次,一些院校开始适量征收学费,学制也从原本单一的文理硕士改为英美学制——本科和硕士。总体来看,德国高等教育的门槛提高了,但同时也更加国际化。▲ (青 木)
三成中国学生拿不到德国文凭
在德国高校的课堂上,中德学生在认真地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