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 定格在 年前
2009-11-13
戈尔巴乔夫又回到了那个让他感到舒适的舞台,在他一手推动的柏林墙倒塌迎来20周年纪念日之际,他享用着来自西方朋友一如既往的溢美之词——“一个充满力量的男人”、“一场伟大革命的导演”、“黑暗中的灯塔”。但在他的祖国俄罗斯,戈尔巴乔夫这个名字却牢牢地与苏联的急剧崩溃、社会的苦难动荡以及超级帝国解体等痛苦回忆捆绑在一起。在俄有关“20世纪俄罗斯领导人谁对国家发展影响最坏”的民调中,他名列榜首。这位苏联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在20年间始终被定格在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中,并不断地在赞誉与唾弃之间转变角色。
被西方比作黑暗中的灯塔
英国著名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在其最新的舞台剧中,刻画了1987年戈尔巴乔夫造访捷克的一段情景。剧中,捷克主人公“简”对一位英国记者回忆说:“当时,戈尔巴乔夫、美丽的俄罗斯式微笑和歌舞,让捷克人民如痴如狂……这位苏联的改革者,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自主权怀有深深的敬意。”11月初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讲述了上面这个故事后说,戈尔巴乔夫“用他的信仰解放了东欧”。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允许东欧国家自行决定内部事务,并拒绝军事介入。第二年,在他的政策影响下,柏林墙被推倒,这也成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英国前驻莫斯科大使罗德里克·布雷斯韦特11月9日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时将戈尔巴乔夫称为“东欧转型的关键人物”。他写道,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若不是戈尔巴乔夫,共产主义在欧洲落幕的过程,可能会血腥得多,持久得多。去年9月,戈尔巴乔夫在接受美国国家宪法中心授予的“自由勋章”时,颁奖者、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还曾毫不吝啬地将他称为“一个使世界不再分裂的伟大的领导人”,“当东欧人生活在黑暗中时,他像一座灯塔,引导人们寻求自由”。对于类似的评价,戈尔巴乔夫本人也很认同。7日他在接受俄塔社记者专访时称,自己为德国得以和平统一而感到自豪,“如果苏联不希望的话,不仅不会有任何统一,而且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还“轻描淡写”地说道,柏林墙倒塌的当晚,“我照常睡着了,对我来说没有发生任何新的变化”,这只是“冷战”结束的一个片断。
在统一后的德国,戈尔巴乔夫甚至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用德国前外长根舍的话说就是:“戈尔巴乔夫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使它变得更好。”就连戈尔巴乔夫创导的改革词汇“透明度”和“新思维”,也被收入了德国最有权威性的当代辞书《杜登词典》。在德国人眼中,戈尔巴乔夫还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图片报》近日大篇幅报道他在妻子赖莎逝世10年后的私人生活,称他是个“充满力量的男人”,“对抗死神走了过来”。身患重病的戈尔巴乔夫是在德国科隆大学医院和慕尼黑大学医院动的手术,目前仍经常在德国进行诊治。
20年间,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被无数次地热情拥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资料显示,1992年至2008年,戈氏共进行了266次出国访问,到过50个国家,他的书籍被翻译成10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他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多所院校聘为名誉教授,是柏林等多座外国城市的荣誉市民。他被授予了300多个称号、证书和奖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欧洲国家进行的多次民调中,戈尔巴乔夫始终被认为是比俄罗斯现任领导人更好的国家领袖。
在俄民众中间“不得人心”
紧跟着柏林墙轰然倒塌的是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戈尔巴乔夫黯然走出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也迅速走向衰败。对于如此“功绩”,俄大学讲堂上的一致评价是:戈尔巴乔夫先生曾经天真地放弃了俄罗斯的“安全围栏”,得到的却是无关紧要的回报,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
在柏林墙倒塌20年之际,路透社说,多数俄罗斯人将苏联解体及俄全球帝国地位的丧失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软弱。英国《卫报》则称,由于苏联崩溃时导致的政治和经济混乱,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极不得人心,1996年他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时,甚至只得到了0.5%的选票。戈尔巴乔夫至今也得不到多数国民的谅解。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曾被一名愤怒的选民重重地扇了一记耳光。2005年10月,他在莫斯科参加一个圆桌会议时,被一名与会者泼了一脸水。列瓦达分析中心不久前的民调结果显示,七成俄民众认为戈氏的改革弊大于利。俄罗斯人还送给这位亲西方的政治家一个谑称——“迈克”,这个英美色彩浓重的名字源于他的本名米哈伊尔。
不管俄罗斯人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功过,那段历史却能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很多欧洲人都记得这样一则电视广告:一辆轿车驶过柏林街头,车窗外是破败的柏林墙遗迹,戈尔巴乔夫坐在车内,身边放着一款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的提包。也是由于那段历史,戈尔巴乔夫成了最能赚钱的离任国家元首之一。他是美国纽约哈里·沃克经纪公司的签约演讲人。去年,他单场演讲出场费税后就有10万欧元。从1992年至今,戈尔巴乔夫在全球发表了80多部著作,其中最畅销的《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冷战历史的宝贵资料。而这本书也为他赚到了数百万美元的版权费。
“生活在历史中的人”
其实,对于西方的“迷魂汤”,20年后已身处局外的戈尔巴乔夫,比在任上时要清醒得多。令他尤为懊恼的是,西方国家在德国统一后曾对他承诺,北约一厘米也不会向东推进,但事实大相径庭。戈尔巴乔夫抨击道,美国人没有履行承诺,德国人也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让俄罗斯失去对西方承诺的信任”。
今年9月,戈尔巴乔夫曾宣布,自己正在撰写回忆录,书名暂定为《扪心自问》。目前人们还无法知道戈氏这一次的“扪心自问”会是怎样的一番感悟。3年前,过完75岁生日的戈尔巴乔夫曾对中国记者真诚地表达过后悔之意:“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但几天前,他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又无悔地表示:“我非常自豪我们所做的决定,柏林墙不是简简单单地倒塌了——它是被摧毁了,正如苏联被摧毁了一样。”
如今已78岁高龄的戈尔巴乔夫还试图重返俄罗斯政坛,但他亲手参与创建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已遭政府取缔。今年他又联合俄亿万富翁列别杰夫,宣布共建俄罗斯独立民主党,力求团结反对派共举大事。上月,他公开抨击俄现行的民主选举制度是个“闹剧”。结果,统一俄罗斯党一位高层人士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戈尔巴乔夫仍然继续脱离俄罗斯实际,重复自由主义宣传的套话。在俄罗斯独立民主党网站上,记者看到,该党标榜自己是“对现政权提出具体意见的理智的反对派”,其意识形态是戈尔巴乔夫学说——“回归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理念”,党员标准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举止得体的人”。面对如此一个俱乐部性质的政党,俄反对派响应者寥寥。而当权者更没把这位古稀老人“壮心不已”的举动当真。今年戈氏78岁大寿时,总理普京在贺信中,对其“积极参与社会、人文和慈善事业表示高兴”——压根就没提到政治。或许,在很多俄罗斯人看来,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生活在历史中的人”。▲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汉臣
20
西方人夸他解放了东欧
俄国人骂他毁掉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左)一直是西方的“宠儿”。图为去年他接受美国颁发的“自由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