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登上亚洲大舞台

2009-11-13

环球时报 2009-11-13
关键词:亚洲奥巴马欧洲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抵达日本,开始他万众瞩目的亚洲之行。一些不寻常的因素造就了这次访问的极不寻常。这是一位近年来美国罕见的充满个人魅力的年轻总统,他高喊“变革”,并且一上台就撤除东欧反导系统,提出“无核世界”这样被称为“浪漫主义”的主张。这是一个美国喊出“重返亚洲”口号的时刻,也是世界对中国崛起正议论纷纷的时刻。从太平洋东岸到大西洋西岸,奥巴马带来美国别样的目光和要求,也将接受亚洲种种态度的洗礼。美国有媒体发泄对美不再能控制亚洲的不满,宣称“奥巴马除一张笑脸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拿出来的”。但也有媒体认为,奥巴马期待着此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复杂的心情甚至传导到欧洲。德国媒体感慨道,对美国人来说,欧洲从副驾驶座位退到了后排座位上。对于种种前所未有的变化,美国《新闻周刊》用了一句话——“世界新秩序到来了”。

美媒感叹缺乏王牌

奥巴马12日起程前往亚洲,他要在那里长长地待上一周,先前往东京,然后赶往新加坡,再转赴上海,飞往北京,最后从首尔返回华盛顿。“德国之声”报道称,虽然行程被推迟,但他的亚洲之旅计划仍旧庞大。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首次亚洲之行比他的前任来得要早,布什总统是在当选后的第二年2月才开始首次亚洲之行的。奥巴马还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就任当年即访华的总统。《欧洲时报》认为,打破美国外交惯例、赶早出访亚洲是奥巴马政府全新外交战略的一部分。

奥巴马的勤快也给媒体留下深刻印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称,此次亚洲之行将让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第一年出访纪录,在第一年他出访7次、访问16国,打破了老布什7次14国的纪录。报道称,此次亚洲之行绝不是第一年海外旅行的结束,至少他还要去领诺贝尔奖,“不管他取得多少成就,至少他在出访的勤快程度方面,已比历届前任做得都多。”

对奥巴马此行将有何收获的预测媒体各执一词。法新社的报道称,奥巴马此行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求在这一重要地区恢复一个最具实力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奥巴马精心制订了为期一周的日程表,并尽量不受世界其他地区事件的干扰。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的文章称,在美国国内人气下跌的奥巴马,在海外的人气仍然高涨,他自然也希望此次亚洲之行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但目前看来,这次他更容易收获掌声和欢呼。美国将在亚洲遇到挑战,因为它作为一个负债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尽管仍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也将缺乏说服对方让步和听从的王牌,更难有让对方放弃自己经济政策的法宝。

美国《新闻周刊》11日的评论很像是为美国的外交实力大发牢骚:“当奥巴马前往亚洲时,美国不再有要求可提,有的只是请求。”《新闻周刊》继续写道:“奥巴马将一脸笑容地前往新加坡,参加本周他在亚洲的第一次峰会……而笑脸也是乞求者的笑脸。”而就在几天前,美国从行业工会到媒体一直为奥巴马出主意,给他提出长长的向亚洲国家提要求的单子。很多美国知识精英也在为奥巴马的亚洲行助威,《爱尔兰时报》分析,奥巴马将通过这次访问提醒亚洲国家,美国仍是世界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认为,美国总统这次对亚洲的访问很明显收起了以前美国总统访问亚洲时居高临下的态度。

今天奥巴马抵达日本,正式开始他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图为12日,奥巴马在启程前于白宫出席记者会。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日本特约记者 陆乐 陶短房 孙秀萍●汪 析●本报记者 郭孝伟

美国喊出“重返亚洲”口号 中美战略关系最受关注

(上接第一版)毕竟美国是这次把世界带入金融危机的“麻烦制造者”,美国经济也受到较大伤害,在亚洲和世界的形象和影响力都有所下降。

“跨太平洋关系将决定控制全世界未来的命脉”

与亚洲紧急套近乎可能就是奥巴马最先送出的笑脸。“德国之声”报道称,白宫人士喜欢告诉人们,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亚太地区怀有特殊感情,他在夏威夷出生,孩提以及少年时代是在夏威夷以及印尼度过的。12日的英国《金融时报》称,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能够宣称拥有一定亚洲传承的总统”,这种传承很快就能够派得上用场,他将一改布什两届任期内那种对亚洲的冷落,努力传递一个讯息:“美国回来了”。

美国喊出“重返亚洲”的口号,但实际上,美国真正了解亚洲的人并不多。在美国相对短暂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大部分美国人接受的是“欧洲中心论”。直到现在,普通美国人从小接受的国际地理、历史教育中,亚洲部分也远远少于欧洲。比如,美国九年级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民与国家》中,有270页谈欧洲,只有55页讲亚洲。

亚洲可能还是在美国最混乱的地理概念。许多美国人提到亚洲时,并不把它与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等隔出的一大片区域联系起来,它有时指的就是东亚,有时再加上东南亚,还在某些时候把大洋洲的一部分囊括进来。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卡赞斯坦在《美国帝权中的亚洲和欧洲》一书中,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亚洲地区认同的变化,说几十年前澳大利亚在亚洲的位置就像把加拿大从现在位置拿开,放到非洲的海面上一样,显得格格不入,但现在大海已经不是阻隔澳大利亚的障碍。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袁鹏认为,欧洲是美国的过去,亚洲则是它的现在和未来。欧洲现在和美国渐行渐远,但欧洲是它的根,美国不会丢掉这个根。从现实利益来看,美欧之间更多是一种价值共同体,美国和亚洲之间的关系则更多是一种利益取向的关系。对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目前很难说哪一种在美国更重要。在美国人看来,跨太平洋关系将决定控制全世界未来的命脉。

英国《独立报》称,东亚格局瞬息万变,对白宫而言,亚洲也渐渐变得如欧洲一般——美国不再是和一个个国家,而是和一个地区在打交道,美国原有的亚洲观念将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日欧忐忑不安盯着访问

“亚洲人就像电影院里的观众,他们一个个都看着屏幕,而不是看着彼此,而屏幕就是美国。”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0日的文章这样描述奥巴马到来之前的亚洲。

与他的前任总统布什一样,奥巴马首次亚洲行第一站同样选择的是日本。但与7年前不同的是,多年来的盟国日本这次却出现了最复杂的声音。

日本首相不得不公开出来安抚民众的情绪。据报道,日本首相鸠山12日表示,当得知奥巴马推迟一天访日时,非常关心,不过日本知道这次奥巴马亚洲行还是会把日本放在第一站。

《朝日新闻》称,奥巴马此次访日只逗留一天,然而美国官员坚定地说:“逗留时间短就是轻视日本,这种观点可笑。日美关系是更加成熟的关系。”该报道还说,通常情况下,美国总统访问英国等欧洲盟国的逗留时间都较短。

《产经新闻》一篇评论则继续前几天的调子,该评论把日本与中国和韩国进行对比之后认为,日本对美军基地问题的优柔寡断,导致日美两国几乎没有时间针对战略重要问题进行意见交换,而中韩两国则在准备慎重接待奥巴马,试图给奥巴马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这种不安并不是单方面的。《华盛顿邮报》11日称,奥巴马亚洲之行的最重要使命,应是重塑美日伙伴关系,稳住美国在远东的阵脚。文章认为,美国不应漠视日本民意,避免类似盖茨在冲绳基地问题上生硬表态那样容易激怒日本民众的言辞,两个重要伙伴应共同“向前看”,因为现在不是使性子拌嘴的时候。

欧洲媒体则表现出对自己的担心。德国《明镜》周刊9日称,对美国人来说,欧洲从副驾驶座位退到后排座位上。欧洲因此失去了重要性,这主要因为亚洲人获胜了。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欧洲人可能认为,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历史足以保证他们在美国旁边的固定位置。他们把自己看成美国的“天然伙伴”,但这是错误的,美国的政策主要是由利益决定的。

奥巴马访华避免对抗

在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中,访问中国的时间最长,被媒体公认为是他此行的重头戏。《爱尔兰时报》12日报道说,当本周末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首次造访中国时,预计气候变化、贸易将是主要议题,但奥巴马将避免对抗,寻求维持中美牢固的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12日报道称,随着中国实力逐渐受到重视,中国的声音在APEC会议上越来越响亮,美国也在维护其话语权。

金灿荣认为,中国确实是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发出威胁的声音,但西方总有点不安, 因为变化就会带来不确定感,从西方的记忆来看,它们这样看也是正常的。但其实世界应该放心,中国是一个双重特性的国家,即一方面发展势头很好,另一方面人均GDP还较低,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决定中国大部分力量都关注国内的问题,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对外扩展。▲

猜你喜欢

亚洲奥巴马欧洲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