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囡囡最爱的是话剧

2009-11-13孙凤娟

走向世界 2009年24期
关键词:圣水小剧场剧场

孙凤娟

刘亚囡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但是却有个非常南方的名字“囡囡”。这是一个一心追逐话剧梦想的女孩,红色的指甲和大大的眼睛容易让人走神,但是她成熟沉稳的嗓音又很轻易让人安定下来。

刘亚囡在山东艺术学院的戏剧专业任教,最近和几个志同道台的同事正在排练一部小剧场话剧——《晚安了,妈妈》,这是他们辛苦筹划的一部戏,刘亚囡在豆瓣上发帖子进行网络调查,想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这个戏,有多少人愿意掏钱买票来剧场看这个戏。她很兴奋地收到了100封豆邮回复,他们说对这个话剧很感兴趣,想进剧场感受一下。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艺术氛围浓厚,小剧场话剧比较成熟的地方,这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济南,这100封豆邮让刘亚囡很开心,让她对自己的这都戏的市场充满了信心。

小剧场话剧是近年来的一股文艺热潮,话剧进入中国100年,发展到今天,小剧场成了它复兴的一个突破口。在北京、上海,小剧场话剧已经渐成规模,看话剧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济南,走进剧场还没有成为一种生活需求。刘亚国说,其实在济南有很多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的人,但是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却不够。市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兴趣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话剧人不能只为了戏本身而宣传,社会环境的培养需要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

“戏剧是一种信仰,像宗教一样神圣”,这是刘亚囡对话剧的信念。刘亚囡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系,4年的学习让她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岁的时候,刘亚固参加一次演讲比赛夺得一等奖,因赛友的一句“要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她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后经多方学习,刘亚囡同时考取了播音主持和戏剧导演两个专业,因着对上海的喜爱和名字里有个“囡”,最终让她选择了上戏。“囡”字是上海人对小姑娘的昵称,在刘亚囡还未出生的时候,她的父母去上海,听到上海人口中的“囡囡”又嗲又可爱,于是就给心爱的女儿取了这个名字。刘亚囡笑着说,“看来我和上海的渊源还是颇深的。”而当时,她对话剧的了解并没有多少。

真正爱上话剧,是在进入上戏学习之后。受当时班主任的影响,刘亚囡开始了解话剧,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喜欢这个职业。最让她难忘的是大学毕业的音乐剧演出《堂吉诃德之梦幻骑士》,演出之前她和同学们走进那个叫做“黑匣子。的剧场,她的班主任老师身着身黑衣,手捧着从希腊带回来的圣水陶罐站在剧场入口,仿佛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给他们洒“圣水”进行“洗礼”的仪式,这对刘亚囡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刻。她说,“我真的把那当作是一个洗礼,当圣水滴到我的身上时,我知道从此之后我就要与戏剧相伴了。”

或许是山东人骨子里都渴望安稳的环境,毕业之后的刘亚囡回到了济南,而山东艺术学院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就顺利地进入了山艺的戏剧专业任教。离开上海那样成熟的戏剧氛围有很多的不舍,但是越是在成熟的市场里要分一杯羹的难度也就越大,而正因为济南戏剧市场的空白,才让刘亚囡看到了广阔的前景,“正如故事里讲的一样,两个卖鞋的人到了非洲,甲说,这可完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而乙却说,真是太好了,我得卖多少鞋子啊!我想我是那个乙。”

山东艺术学院的戏剧专业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根基和成熟的研究体系,在全国艺术院校里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这更让刘亚囡感到后盾强大,对于资源的整合也比较有利。

刘亚囡说他们的话剧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起排的,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戏剧本身,学校里有免费的排练场所,舞美设计也是山艺的同事,因为“热爱”,让支出成本也降了下来。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观众留在剧场,在看完这个好看的故事之后,能够思考些什么。“这是个前人栽树的工作,我们都希望能为济南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既然喜欢话剧,那就做吧!即使自己拿出钱来拍戏,我也很乐意。什么是幸福?手里捧着剧本,还攥着排练场的钥匙,这就是幸福。”

刘亚囡的这部戏《晚安了,妈妈》在9月中旬上演,讲述的是个关于孤独的故事,一对普通的美国母女在2两小时里的对话,由。妈妈,我要自杀这句让人打一冷战的话开始,由一声刺耳的枪响结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周六的晚上,但是却因为这声枪响而变得不同。这部戏带给观众的是对孤独的体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有时“理解”并不是相互的,“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这部戏或许可以提醒人们,是时候想一想要如何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了。

刘亚囡对话剧有着种执着,周末她会一个人乘火车去北京看话剧,然后一个人走一走想一想。“戏剧有着让人沉淀下来的力量,这是一个公开的场所,却又是一个个人的私密空间,剧场是面对面,人与人的交流,而交流是相互的,总会有某个点让人产生共鸣感应自我。”这就是话剧的魅力。

猜你喜欢

圣水小剧场剧场
开心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开心剧场
圣水河,别样的生命和感动
清清“圣水泉”塞外鱼乡别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