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志元:新城市时代的新中心区

2009-11-13窦玉生

走向世界 2009年24期
关键词:棚户区济南服务业

窦玉生

如今,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正处在有条不紊的建设过程中,十一运和园博会即将盛大开幕,西部新城初露峥嵘,槐荫这块热土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茶。拥抱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之后,槐荫光明的未来已经毋庸置疑。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积聚了厚重的历史的槐荫,其能量一旦释放,所形成的轰动效应之大让人惊讶。这是个老城,却以新城的速度飞速发展着。它的蝶变让人想到天津的脱胎换骨,它的发展速度让人忆起30年前风云之上的深圳。它每天都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我们可以称之为“槐荫现象”。

跳出槐荫看槐荫。槐荫不仅是槐荫,更是省城济南,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槐荫要城市发展中担当什么历史重任?它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采访了著名区域经济专家张志元。张志元教授是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他说,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新城市发展时代,槐荫区则是“新城市时代的新中心区”。

记者就济南的城市规划而言。槐荫区今后面临着哪些发展机会?

张志元: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改变了城市空间布局,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对于省城的崛起意义重大。槐荫区地处济南西部,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尤其是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为槐荫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西客站为西部城区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借助国家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契机,西客站的开工建设必将为“西进”城市发展格局下济南西部大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政府计划通过5~10年的建设,在西客站周边建成一片现代化的新城,使这里成为济南的新地标,成为带动济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高铁济南西客站的建设,对槐荫区究竟会产生哪些促进作用?

张志元: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是济南重点打造的“三大片区”之一(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奥体文博片区,泉城特色标志区),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的建设对槐荫区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视。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将带来空间格局的巨大变化,时速360公里的公交化高速铁路,将大大拉近省城与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两大最具活力经济区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所在的槐荫区也将大大提升窗口形象和整体印象,这里将崛起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区。同时,高铁建成之后,可以增强环渤海与长三角先进技术,前沿理念和要素资源对该地区扩散的有效性。

京沪高铁使交流成本降低,有可能把两大经济圈和沿途城市的人才,公共设施,能源,科技,文化,信息等优势资源变成横向,廉价,高效的公共资源。借助这种资源,有利于槐荫区各种要素资源的集聚,加速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进而发挥它对周边区域的环状辐射以及沿黄河流域的带状辐射功能。

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基础较好,在钢铁,化工,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已经形成了定优势,对企业较有吸引力。差距就是商机。京沪高铁开通后,人们对济南以至槐荫区了解多了,自会循商机而来。

除此之外,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的形成,还会带来槐荫区西客站商圈、市场圈,服务圈、生活圈就业圈扩大等方面的间接效益。当然,高铁带给槐荫区经济的影响不会一下释放出来,而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

记者十一运前夕,槐荫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将会对槐荫区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冲击波?

张志元,不言而喻,棚户区改造对激活槐荫区房地产市场。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使城市土地实现了集约高效利用。

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也有效地保证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住房供应,稳定了住房价格,使国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得到了落实。

为了搞好棚户区改造,政府通过土地无偿划拨,减免部分经营服务与行政事业收费,国家给予了一定支持,省。市财政给予一定补助,使棚户区居民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定资产迅速增值,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了各种配套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把棚户区改造与调整城市总体布局,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也拉开了城市的骨架,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棚户区改造,增加了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就业机会,在棚户区改造中,政府特别注意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了再就业比例。

记者,从整个济南看,槐荫区今后将在济南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志元,近年来,槐荫区在“新区带动,老城提升”发展战略带动下,服务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居然之家装饰家居市场等重点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山东现代国际物流基地济南国际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载体加快建设。随着大规模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和西客站片区,腊山南居住片区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槐荫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载体。未来将突出发展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文化休闲业,商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中介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功能区,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槐荫区现代服务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现代服务业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槐荫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区内,在整个济南城市的发展都会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记者请谈谈您从济南西部新城的角度谈谈对槐荫发展潜力的理解。

张志元:自公元1371年确立明府城以来,济南市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历程,形成并完善了东西走向的产业格局和城市功能特点。因此以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建设为标志而形成的济南西部新城的战略发展定位成为首要问题。定位决定地位。城市定位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坐标体系。济南西部新城城市定位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是战略定位,二是功能定位,三是形象定位。

槐荫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当前,槐荫乃至整个济南西部新城的功能需求已经发生重要变化,它必须在新的战略定位下,实现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其次,要把京沪高铁的强势因素及触角网络发挥出来,确保把西客站片区建设成为由多个不同功能城市综合体共同组成的涵盖所有城市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复台式、超大型城市综合体,精心打造代表济南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省会21世纪现代化形象的靓丽名片,全力打造交易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总部中心,形成槐荫与全国全世界的畅通交流。使产业经济,文化传播进行有效整合和完善,实现内通外联,将槐荫打造成省会职能的重要支点。济南经济圈重要的经济集散地。此外,槐荫发展必须走“经营城市”的新路,推动政策保障体系下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最后,槐荫还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用事业经营机制。

记者,请谈谈您对槐荫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张志元,在全球经济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强势突起、区域一体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槐荫区如何立足自身,放眼全球,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举措,在不同的区域圈层中找准定位,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值得思考。

今后几年既是面临自身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进期,又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微观管理工作加重的社会转型期,既是经济文化日趋区域化,全球化、凸现重要战略机遇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国内外竞争升级、挑战更多的矛盾暴露期。怎样运筹帷幄,乘胜前进,对槐荫区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槐荫区作为济南西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要谋求更大突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树立特色化、差异化和错位发展的意识。特色化,差异化和错位发展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2)注重布局优化,在优化布局中拓展生存空间,构筑区域集约发展新平台。努力使槐荫区的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功能定位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整合,提升区域发展空间。(3)坚持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推进经济量增质升,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4)依托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竞争优势。(5)在整合中实现跨越。在合作中培植整体优势。在对接中整合集群特色,在融合中集聚生产要素。(6)在创新中加快经济转型。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转型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棚户区济南服务业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阳光照进棚户区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美国兴起“棚户区”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