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能成为全球伙伴吗?

2009-11-12

环球时报 2009-11-12
关键词:大伟中美关系奥巴马

战略保障是什么意思

沈大伟:一个多月前,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对中美关系提出一个新名词“战略保障(strategic reassurance)”,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质疑。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涉及到中美政治、经济等全方面的互动,但在我看来,这只与中美军事关系相关,即“两国军方要让对方放心”。两国关系一直在提升,但是,军事关系却上下浮动,时好时坏,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两国都希望在军事关系上得到对方的安全保证。

前段时间,中国军方高层访美,对美国提出了许多要求。而美国军方最想得到中方保证的是,希望中国能够从浙江、福建等撤除导弹。他们有许多疑惑:一是中国处于和平的周边环境中,为什么军费每年依然以两位数增长;二是,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处于60年来最好的时期,为什么中国军方没有撤除导弹呢?

王缉思:前段时间访美,我见了一些美国高官,包括斯坦伯格本人,要他们解释“战略保障”的含义。他们都表示,美国方面对中美安全关系感到焦虑。美方对中美军事交流的进展不够满意。比如,在外层空间、核裁军、核安全、海上安全、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上,双方认知差距很大。如果缺乏互信和危机管理机制,会出大问题。这是“战略保障”这个词出台的背景。

我觉得,美国国务院通过“战略保障”的说法表达了一种愿望和心情,中方有所了解就行了,未必需要针对它做正面或负面的正式回应。我们常常对美国提出的各种说法,解读比较多,甚至比美国人想得还多,对几年前美国提出“利益攸关方”一词也是这样。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长远定位也要考虑,但是不需要对美国人提出的每一个概念都仔细解读,加以评论。了解一个提法出台的背景和美国焦虑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这就够了。

约瑟夫·奈:我想,斯坦伯格本人是想试图向中国政府表示一种互惠互利,并最终达到“双赢”关系的意思。华盛顿和北京都有一些人在说,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零和”关系,一方赢,一方就会输。斯坦伯格要说的是,美国政府不会这样去说,但是,只有中美双方继续保持好这种势头,我们才能都成为“赢者”。

我很高兴看到现在两国的军事交往有了提升。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两国军方的意图,并构建很好的联系,那对两国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的中美关系

沈大伟:奥巴马的“改变”能用到中美关系中吗?这个只有奥巴马自己知道。奥巴马面临的状况一是现在的中美关系是20年来最好的;二是中美关系有史以来第一次变成了全球关系。尼克松时代中美的联合,是为了对付“北极熊”苏联;而30年前,中国也没有全球影响力和全球利益,中国在拉美、非洲、欧洲、中东,甚至在东亚都是一个“只是见面打打招呼的伙伴关系”。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行为者了,尽管还不是全球大国。

在我看来,全球大国要有五大要素:软实力、硬实力、多边沟通能力、外交能力、商业力。中国可能只有五个中的三个,美国拥有所有的五项。美国想把中国当全球伙伴。但是,中国是否愿意,这还不清楚。这也是“战略保障”的另一方面。

在奥巴马看来,要怎样把中国塑造成全球伙伴呢?我用两个“I”——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和机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来形容。即两国社会的关系国际化,两国政府的关系机制化。美国的这种意愿非常强烈。但是,中国还没有决定这么做。中国常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但在我看来,中国只是“韬光养晦”,还没有“有所作为”,或者最多只能说是“有些作为”。但美国不要“有些”合作,而希望“全面合作”、“越快越好。”

约瑟夫·奈:中美关系最首要的问题还是经济危机。两国经济占据了世界总量的巨大份额。如果两国想克服危机,就必须合作。至于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的意见都会在12月哥本哈根会议上见分晓。在气候变化领域要取得进展,两国意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奥巴马是否会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和前任不同的表述,以换取中国在其他问题问题上的支持。尽管我在2008年写过“中美之间最不稳定的因素是台湾问题”的文章,但去年两岸关系比过去要稳定得多。然而,如果两岸相互误解,并导致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出现,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王缉思:奥巴马要通过同中国的沟通和合作,使美国在全球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上获取更大利益,在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稳定问题上,同中国协调政策。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影响美国的国内政治格局,影响明年国会中期选举中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甚至三年后奥巴马能否连任总统。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已经越来越同美国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都是为内政服务的,美国也不例外。

中国要做的不是赶超美国

沈大伟:现在许多人在说,2020年、2030年左右,中国GDP会超过美国,对此,我不敢确定。中国有许多国内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现在要做的事,不是赶超,而是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学着做负责任的全球大国。

30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史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规律:一方想与对方合作,但另一方不愿意;或者,一方想合作,但对方误解了。主要原因就是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期待得要多。

但是,现在中国不应该指望着美国的帮忙,而是中国应该多想想自己去帮助别人。套用当年肯尼迪总统说的,对中国来说,是时候“不要再问世界有什么可帮助中国的,而要问中国有什么可以帮助世界的”。中国人要成为全球性的角色,就要求中国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对于世界风险,中国要牵扯进去许多东西。这不需要美国来教,美国不是最好的老师。

王缉思:拿今天的发展指标来推测10年、20年以后的事情,往往会得出错误答案。上世纪70年代谈苏联赶超美国;80年代大谈德、日要超美,后来都被证明错了。对预测长远未来,观察家要保持一个相当谨慎的态度。如果中国不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促进国内改革,国力上升就会遭遇严重的阻力。2020年、2030年怎么样,都是用今天的发展速度推断的,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假设。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是去赶超别国。▲ (本次对话由王文、刘畅主持、采写。)

编者按: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首次来华访问。奥巴马想做什么?美国提出的“战略保障”究竟有什么意思?中美关系现在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本报邀请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等三位国际知名学者,请他们就此做出了回答。

三位国际知名学者谈中美关系

猜你喜欢

大伟中美关系奥巴马
张大伟作品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第三十一个蛋
本职工作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奥巴马来了等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