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女孩:我在澳洲当菜农
2009-11-11
口述:文晓苏 整理:力 刀
人生第一课:诚信VS失信
我父亲10年前到了澳洲,在墨尔本与朋友合伙经营中餐馆,生意非常红火。高二那年,母亲带我来到澳洲与父亲团聚。我渐渐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两年后考上了墨尔本莱卡西大学,学习企业管理。
2002年末的一天,餐馆由于电线短路起火,火势迅猛蔓延,不仅把一楼和二楼的餐馆烧毁,还殃及上面的两个楼层。火灾后第二天,父亲的合伙人竟利用主管财务的便利卷款潜逃,索赔官司很快缠上了陷入绝境的父亲。一夜之间,他的头发竟白了一半。
我和母亲一致要求全家人回国“避难”,因为巨额的赔偿金会让我们倾家荡产,父亲多年来的心血将付之一炬。谁知父亲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们说:不行!如果我现在当“逃兵”,澳洲人会怎么看待中国人?在这个移民国家,中国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诚信正直的形象,会因为我的“逃跑”而毁于一旦啊!父亲是墨尔本华商协会的理事之一,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就这样,我们全家留了下来。
父亲几乎变卖了所有家产,凑钱还清了火灾赔款后,我们家变得一穷二白。我不得不中断大学学业,开始了打工生涯。当时我有些怨恨父亲,难道仅仅因为“诚信”二字,我们就得承受这些苦难吗?但是不久,我就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由于父亲的诚实守信,一无所有的他得到了华商协会的帮助,一个月后他被一家中餐馆聘为副经理。而受父亲的影响,在以后的打工生涯中,恪守诚信也成为我的做人准则。
2003年2月,墨尔本的电车餐厅公司招聘亚洲籍服务员,我幸运地被录用了。经过半个月的岗前培训,我被派到一辆名为“袋鼠阿曼”的环线电车餐厅做服务生。
墨尔本是个电车城,拥有世界一流的电车交通网,而电车餐厅在全世界更是绝无仅有。电车主要是为外国游客提供游览服务,两个小时周游城市一圈,游客可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欣赏沿途的街头风景、郊区景色和海滨风光。我主要为来自亚洲的客人开葡萄酒,并介绍澳洲的特色食品。
在“袋鼠阿曼”电车餐厅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我的勤勉和热情得到了电车长库西克的肯定,游客们也很喜欢我这个中国女孩。
职场是最严厉的人生考场
可是不久,现实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因为一次“诚信”的举动,竟被电车公司炒了鱿鱼!
那是2003年8月,我发现电车餐厅配餐部为了降低成本,把变质的原料用于糕点制作,而且为节省人力竟然不给餐具做必要的消毒。我对配餐部提出了异议,部长轻蔑地望着我说:“小女孩,多年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别忘了你只是一个打工妹!”我据理力争:“一旦游客知道了真相,电车餐厅便会成为空车!”部长不耐烦地说:“配餐部和游客车厢是隔断的,谁会知道?好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别在这里捣乱!”
有位墨尔本商人是这里的老顾客,一天,他来到电车餐厅招待几位外国客人,配餐部故伎重演。望着客人们充满信任的眼神,我忍不住告诉了他们真相,请他们换一辆电车,那位老顾客到配餐部一看,果然如此,他立刻要求换车。临走时,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小姑娘,谢谢你,你是个诚实的人。以后有事可以找我。”
结果,“袋鼠阿曼”电车餐厅被有关部门处罚,而我在3天后接到了解聘通知。父亲得知消息后,要我去他就职的中餐馆工作,我气呼呼地说:“我不去!现在你看到了,讲诚信的人吃亏了吧!”父亲笑着说:“不讲诚信的电车餐厅不也受到处罚了吗?你要相信,一个公司也好,一个人也好,诚信始终是立足之本!”我憋着一口气,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求职之旅。
然而,奔波了十多天,我居然一份工作也没找到。无意中我翻出了那位墨尔本商人德维森的名片,试着拨通了电话,没想到他还记得我,他说:“我后来到电车餐厅公司找过你,得知你因为我的事被解雇了,我很过意不去。”两天后,我成了德维森先生公司的职员。
这是一家经营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公司,主要将农产品销往亚洲。我的工作主要是随采购部经理到各个农产品基地进货。
2004年2月的一天,我随采购部经理到墨尔本郊区的互尔特农场采购芜菁,农场的规模不大,以种植芜菁为主,农场主名叫克亚奎,是个沉默木讷的中年人。产品装车后,我们发现实际数量比克亚奎报给我们的数量竟多了1吨多,我正要提醒他,经理朝我使了个眼色,悄悄地说:“咱们把它分了,意外之财,傻瓜才不要!”我没有理会,果断地叫住克亚奎,请他再把数量点一下。他仔细盘点后,感激地对我说:“你真是个好人,谢谢你!”没想到回公司后,怀恨在心的经理竟向德维森先生告黑状,说我背地里向农户要好处费,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我向德维森先生说明了真相,他相信了我:“我一直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应该不会做出让我失望的事情。”德维森先生对我的信任让我感动,我也以更好的工作态度回报着他。
谁知一个月后,德维森一家人去旅游时竟意外遭遇车祸,他和妻儿全部遇难,贸易公司倾刻间倒闭了。我带着遗憾和悲伤离开了公司,又开始四处寻找工作。
勤劳、智慧、诚信,一个都不能少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克亚奎的电话,他告诉我,因为他的农产品一直供给德维森先生的公司,现在公司不存在了,他望着大批产品六神无主,想请我帮忙找销路。我乐了:“你这么个本地大男人,怎么把一个外国女孩当成了‘救命稻草?”他说:“我就相信你,因为你诚实可信!”我想,反正工作还没有着落,不如先帮他推销试试,再说父亲就职的中餐馆也需要这些原料啊。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为克亚奎推销了少量芜菁。但由于餐馆需要的品种很多,所以对单一品种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餐馆一般都在大型超市进货。于是我找到超市,谁知超市都已经有了稳定的供货商。我把信息反馈给克亚奎,并告诉他,品种单一,没有特色,就不会有稳定的市场。我建议他及时更新品种,品种齐全了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
2004年中秋节前,父亲所在的中餐馆生意很火爆,我被请去帮忙。无意中我听到来自中国的厨师抱怨说:“这些澳洲本地的原料怎么也做不出中国菜的味道。唉,要是在这里能买到中国的那些原料,就没有客人埋怨口味不地道了!”我忙向采购员请教,他告诉我,很多中国特有的蔬菜在澳洲根本找不到,进口也不可能,因为蔬菜吃的就是新鲜。这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在澳洲种植中国蔬菜,应该大有市场!
我把这个想法对父亲一说,他笑着说:“想法是不错,不过付诸实践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还是安心在餐馆打工吧!”我说我偏不认输,一定要成功!父亲瞪大眼睛问我:“你是说你想去种菜?”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错,我要当菜农!”父亲摇摇头,一副不可理喻的样子。
我找到克亚奎,给他做了可行性分析,从市场需求讲到澳洲气候,“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已占全,就差实际操作了!”我的一席话说得克亚奎跃跃欲试。他憨厚地说:“我全听你的,因为你不仅诚实,而且聪明!”紧接着,我们开始了让人激动的创业。
克亚奎负责带人侍弄土地,修复那些被弃置的暖棚,我则日夜查找资料,到各家中餐馆做市场调查,确定引进芦笋、香菜等几个口味独特的品种,又托国内的朋友帮我联系相关事宜。一个在农学院就读的同学帮我收集到各种品种的种植技术资料,并帮我挑选了足够的种子邮寄到澳洲,我如获至宝。在同学的建议下,我在电脑里安装了相关软件,他答应我,会随时通过网络摇控协助我实施“发展中国蔬菜计划”。
当我提着行李走出家门时,父母惊愕地问:“你真的想好了和泥巴打交道?”我点点头笑着说:“哪天我脸膛黑黑、满手老茧地出现在你们面前,你们可要挺住啊!”就这样,我住进克亚奎的农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
万事开头难!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创造出适合中国本土蔬菜生长的环境。接下来播种、育苗、施肥,每一项工作都不能疏忽。好在克亚奎和他请来的几个帮工都是多年的菜农,做农活一点都不含糊,而且技术也很精湛。在此期间,我们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问题,如种子不出苗、出苗后萎黄等,都在我那位农学院同学的“远程遥控”下迎刃而解。
两个月后,相继有香菜等三个品种可以采摘收获了。植物检疫部门应约对即将上市的蔬菜做了严格检疫,竟然全部合格。这得益于我们坚持采用绿肥,消灭病虫害不用农药。记得当时有一个暖棚里出现了虫害,我们蹲在地上,整整花了3天的时间,用手消灭虫害,我还差点因此累得病倒了。
富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上市后,反响空前热烈,几乎所有买过我们蔬菜的中餐馆都马上要求我们长期供货,仅一周内,我们就签订了6份供货合同。
拿到合同的那天晚上,我站在镜子前,凝视着镜中那个皮肤变得粗糙、脸上却写满成熟与坚毅的女孩,轻轻地说:“你终于成功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半年时间的经营,我们的中国蔬菜农场规模扩大了数倍。在父亲的倡议下,我们又成立了专业配菜公司,我出任总经理。配菜公司实现了生产、净菜、销售一条龙运作。
目前,墨尔本几乎所有的中餐馆都从我的公司购买原料。邻近省份的餐馆也纷纷前来购菜。不仅如此,许多超市和大型蔬菜市场也摆上了我们生产的蔬菜。我为公司的产品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2005年3月初,我的独特经历被墨尔本《生活日报》报道,他们称我为“美丽可爱的新菜农”,“诚信经营典范”。今年8月23日,墨尔本华商协会给我颁发了“杰出华商奖”。
我想对所有渴望成功的人说:成功绝非偶然,梦想是成功的摇篮,勤劳和智慧则是成功的坚实基石,而在内心时刻坚守“诚信”这一做人处世的准则,你就可以在任何困境中崛起,并站稳脚跟!
〔责任编辑 吴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