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预测预报及综防技术试验研究
2009-11-11吴雪芬钱兰华陈素娟
吴雪芬 钱兰华 陈素娟
摘要2003~2007年对斜纹夜蛾预测预报方法及综防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试验明确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历期预测法、性诱剂引诱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引诱成虫等方法,可有效地开展对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并且在预测预报基础上,在2~3代幼虫1~2龄高峰期分别用20%米满胶悬剂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 500倍液、Bt乳剂1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 500倍液等5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药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击倒性强且持效期长,药后7d防效最高为91.30%,药后10d对幼虫防效仍为87.00%~92.60%。
关键词斜纹夜蛾;预测预报;综防技术;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39-04
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是全国各地水生植物睡莲、荷花、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也是温室植物、草本花卉上的重要害虫,已知寄主达99科290多种植物[1]。该虫是一种暴食性和多食性害虫,原属间歇性害虫,近年来受气候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在苏州地区草坪上危害逐年加重,每年7~10月严重发生,成为草坪种植的重大隐患,严重地区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草坪正常生长发育及环境绿地景观效果。为此,笔者于2003~2007年对该虫进行了田间系统观察、预测预报和防治试验,以得出斜纹夜蛾在苏州地区的发生危害情况、暴发原因、预测预报方法、综合防治技术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田间系统观察、调查材料为苏州市区、吴中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相城区等地的草坪草,药剂试验材料为吴中区越湖路附近的草坪三叶草。供试药剂为20%米满胶悬剂(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制造)、5%抑太保(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浙江金牛农药有限公司分装)、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河北徐水产),Bt乳剂(山西省芮城生物农药厂)、10%除尽悬浮剂(美国氟胺公司)等。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不定期、不定点调查观察;严重发生危害期间,即7月15日至9月20日,每3d调查1次,对斜纹夜蛾进行定点、定株、定叶观察,调查记载受害株数,受害叶片数,调查50张叶片,最后计算株被害率和叶被害率。同时每隔一定时间在田间采样,并取样在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在解剖镜下镜检30头,观察、记载该虫形态特征、幼虫发育、成虫羽化、产卵情况等。
1.2.2试验设计。2005年、2006年8月第2代幼虫孵化高峰期,对吴中区越湖路附近草坪的三叶草进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0%米满胶悬剂2 000倍液(A);5%抑太保1 500倍液(B);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000倍液(C);Bt乳剂1 000倍液(D);10%除尽悬浮剂1 500倍液(E);喷清水作对照(CK)。每处理10m2,重复2次。
1.2.3调查方法。分别于药后3d、7d、10d、15d调查幼虫存活情况(残留活虫数量),每处理随机抽取50张叶片,计算虫口死亡率和防治效果。其公式为:
虫口死亡率(%)=×100
校正虫口死亡率(%)=
×100
害虫自然死亡率(CK)在5%以下时,校正虫口死亡率(%)=死亡率(%)-CK
2结果与分析
2.1发生危害情况
斜纹夜蛾是一种暴发性、杂食性、多发性、迁飞性、繁殖力强的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取食的植物很多,是近年来苏州市及周边地区草坪上发生严重的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及叶柄,初孵低龄幼虫群集在卵壳附近为害叶片成筛网状,3龄前后食叶肉,留下表皮及叶脉。初孵时,日夜均可取食,遇惊扰时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或假死落地,2龄后开始分散,扩散速度快,扩散范围广,4龄后进入暴食期。晴天白天多在叶柄夹角或阴暗处或土缝里,傍晚出来为害,阴雨天白天也会出来取食为害。大发生时,如果食料不足,有群体迁移习性,或遇不适环境假死落地后群体进行迁移。严重为害时,1~2d内能将大片草坪叶片吃光,成片草坪成光秃状(见表1、表2)。
2.2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观察和历史资料发现,斜纹夜蛾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4~5代,主害代为2~4代,以7~9月危害最重,其发育历期短,幼虫世代重叠严重。斜纹夜蛾幼虫白天栖于土表或隐蔽处,夜间出来为害,常只看到为害状。幼虫有假死性,白天潜伏,夜间为害。高龄幼虫一般阴天或晴天早晚在植株上取食,晴天白天躲藏在植株中下部老叶背面、老叶卷筒内、土表落叶下或土缝中,多在傍晚出来为害。一般斜纹夜蛾在苏州地区不能正常越冬,第2年虫源由外地迁飞而来[2]。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茂密及杂草丛生的地方或土壤缝隙内,夜间飞出交尾产卵,晚上8~12时活动最盛,有时雨天也有少数成虫出来活动,成虫飞翔能力强,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达10m以上,成虫有较强的趋光及趋化性,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性。成虫生长发育需补充营养,取食糖蜜的平均产卵577.4粒,未能取食者只能产数粒。
斜纹夜蛾喜高温高湿,怕寒冷,不耐低温。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30℃,因此高温是此虫发生猖獗的重要因素,每年以7~10月危害最重,在秋季气温偏高干旱的年份发生期延长。此虫繁殖力强,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及成形的新叶背面如枇杷叶等,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卵10粒排成2~3层1块,有灰黄色疏松绒毛覆盖;1头雌虫能产卵8~17块,一般1 000~2 000粒。卵期的长短随温度的高低而异,卵发育历期为22℃约7d,28℃约2.5d,日均温达30℃左右时,卵期1~4d。幼虫共6龄,日均温21℃左右时,幼虫发育历期27d,26℃约17d,30℃左右约12d。温度高的地区和年份,老熟幼虫也可在1~3cm表土内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蛹发育历期为28~30℃约9d,23~27℃约13d,预蛹期1~2d。
2.3形态特征
根据田间调查、观察和实验室解剖镜下形态观察,结合参考有关资料[3]发现,成虫体长16~21mm,翅展37~42mm。体色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杂有很多灰白色斑纹和线纹,翅中部由3条灰白色横线组成的宽带状斜纹,灰白色宽带中有2条褐色线纹(雄蛾不显著)。后翅白色,带有红色闪光,外缘有1条褐色线。卵扁半球形,直径0.4~0.5mm。有网状纹,初产黄白色,后转淡绿,孵化前紫黑色,外覆黄褐色绒毛。老熟幼虫35~37mm,头部黑褐色,体色因虫龄、食料、季节而变化,从初孵幼虫时的绿色渐变为老熟时的黑褐色。背线和亚背线橘黄色。从中胸到腹部第9腹节在亚背线上缘每节各有1对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褐色斑纹,以1节、7节、8节、3节黑斑最大。蛹长15~20mm,腹部4~7节,背向及5~7节腹面的各节近前缘处,密布圆形小刻点,赤褐色至暗褐色。
2.4斜纹夜蛾暴发原因
2.4.1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暴发危害的主要因子。斜纹夜蛾是一种喜温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8~30℃,相对湿度75%~85%。该虫不耐低温(0℃),但能承受高温,近郊园艺设施栽培规模扩大给该虫的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发生量有较大变化,其发生量主要受气温和降雨量的影响。降雨量少、天气高温干旱,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尤其以6~8月温度影响较大,日平均气温超过30℃以上是斜纹夜蛾大发生的预兆,其各虫态发育适温为28~30℃。2003~2007年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对天敌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繁殖不利,加之滥用农药,杀伤了大量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天敌种群急剧下降,其控害能力减弱,这更有利于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夏秋季节高温干旱是斜纹蛾连续暴发为害的主要原因。
2.4.2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暴发的可能性。一是斜纹夜蛾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繁殖力强的特点,每只雌蛾能产3~5块卵块,每个卵块100~200粒,在22.5~26.5℃,4~5d即孵化为幼虫。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要有少量虫源,就有可能暴发。二是斜纹夜蛾属迁飞性害虫,一旦迁飞的成虫受到适宜的气候因素影响,就可能在一些地方突然暴发成灾,增加了斜纹夜蛾大面积暴发的潜在危险性。
2.4.3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其发生危害。该虫为迁飞性害虫,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绿化美化质量要求的提高,苏州地区草坪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为寄主很广的斜纹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及栖息、繁殖场所,使其迁飞、扩散危害。斜纹夜蛾食料充足,营养丰富,产卵量大,发生危害面广,为其暴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4.4防治不及时。斜纹夜蛾产卵时成堆产在叶背上,幼龄幼虫集中在叶背上啃食叶肉,仅留下表皮;2龄后分散为害,将叶吃成孔洞、缺刻。且斜纹夜蛾世代重叠,在长沙1年发生6代。在2龄前如不注意摘除卵块和捕捉幼虫,或忽视药剂防治,将有可能引起暴发。
2.4.5农药使用不合理。斜纹夜蛾具有繁殖能力强、发生面广的特点,并且斜纹夜蛾高龄幼虫抗药性特强,大龄时使用一般药剂难以奏效,药剂防效差,因而引起人们盲目加大施药浓度,使用农药次数增多,导致该害虫抗药性增强,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田间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又杀伤了大量的天敌。天敌数量减少,从而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群组成,降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态平衡失调,自然控制作用降低,虫量失控,常引起有害生物迅速再生繁殖,给斜纹夜蛾的再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大发生的态势。
2.5预测预报方法
斜纹夜蛾成虫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和趋味性,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进行预测预报。2.5.1有效积温法则预测害虫发生期。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对斜纹夜蛾的发生时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田间发生期基本一致。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1个虫期或1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发育所经历的时间和该时间内有效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有效积温常数,这一规律称为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公式是:
K=N(T-C)或N=
其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日度),N为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历期,d),T为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此公式说明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具有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法则。如:8月2日田间调查斜纹夜蛾的卵,已知斜纹夜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2龄幼虫所需有效积温为158日度,苏州地区7~8月份平均气温为30℃。需要在2龄幼虫高峰期开展防治,根据公式:N=K/(T-C)=158/(30-18)=13(日);8月2日+13(日)= 8月15日。算出2龄幼虫高峰期的防治适期为8月15日。
2.5.2期距法(又称历距预测法)。将害虫各虫态出现期间的距离称为“期距”,利用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的期距或2代间的期距,预测预报某害虫发生的时间,就是期距预测法。
2.5.3性诱剂预测法预测成虫发生期。利用性诱剂是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及生物防治的技术之一,是通过模拟自然界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求偶的行为,对昆虫进行预测预报和物理诱捕的一种方法。可根据性诱剂诱虫数量的消长规律制定防治适期,性诱剂具有活性强,灵敏度高,专一性强,选择性高,用法简单,价格低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天敌和作物无毒等特点。在斜纹夜蛾成虫发生期间,用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开展预测预报,同时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一般每个斜纹夜蛾性诱剂可控制667m2的草坪,在田间每隔40m左右放置1个诱捕器,内放斜纹夜蛾诱蕊,下接加适量肥皂水的可乐瓶作贮虫容器,每个诱芯使用时间为15d左右,诱芯及诱器白天均不收回。使用时将硅橡胶诱芯用细铁丝串起悬挂于盆口中心处,诱捕器底部稍高于草坪顶部,盆中水面距离诱芯0.5~1.0cm,水盆每日傍晚及时补水及洗衣粉,并及时清理瓶内成虫,平均每个性诱剂日捕虫量在200只以上。
2.5.4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预测成虫发生期。对于成片草坪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2005年8月28日在吴中区越湖路附近无灯区和有灯区的草坪三叶草上进行比较,无灯区比有灯区斜纹夜蛾的产卵量多31.5%,被害率高38.1%,因此可于成虫盛发期间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在挂放此灯时要注意挂放高度以1.5m为宜,接虫盘下一定要有接虫袋,杀虫网要经常清扫干净。
2.6 药剂防效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孵化高峰的防效见表3。
2.7综防技术
2.7.1加强田间调查,做好预防工作。针对近年来斜纹夜蛾在草坪上的大发生趋势,要加强对斜纹夜蛾的监测,做好预测预防工作,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
2.7.2开展无害化综合治理。由于斜纹夜蛾防治难度大,对常用药剂产生极强的抗性,单靠化学农药防治很难奏效。因此,要积极开展对草坪等植物害虫的无害化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在进行绿地草坪植物种植规划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大面积连片栽植单一草坪植物种,要丰富草坪植物种类,合理布局,在种植草坪的周围尽量避免斜纹夜蛾嗜好的作物连作或间作,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充分发挥生态调控作用。
2.7.3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路边及草坪周围的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产卵场所,减少虫源。根据该虫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和初孵幼虫群集取食的特点,在产卵高峰至初孵幼虫期,及时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群集危害的“纱窗叶”叶片,集中处理,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起到降低田间基数,减轻发生危害程度的作用。高龄幼虫密度大的田块,人工捕捉也能快速降低虫口基数,控制危害。高温干旱季节,该虫危害猖獗时,可结合抗旱,灌水灭虫。但需掌握在“水凉、气凉、土凉”的早晨或傍晚急灌急排,以防湿度过大,引起病害发生。
2.7.4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的特点,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加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最好是连片安装,可有效减少该害虫的种群为害。在各代成虫盛发期,用糖∶酒∶醋∶水=10∶1∶3∶8配成混合液,盛于钵内,加少许敌百虫,放置15钵/hm2,晚上放入田间,早晨收回。每代盛蛾期连放10d,每10d添加1次醋和酒,降雨后及时添加,直至10月中旬结束。也可用杨树把蘸500倍敌百虫液诱成虫,插杨树把15~90个/hm2,诱蛾在杨树把上产卵,然后将带卵的草把处理,销除虫卵。也可应用防虫网隔离防治技术,可选用25目左右的聚乙烯防虫网覆盖。
2.7.5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它们的控制作用。斜纹夜蛾寄生性天敌有广赤眼蜂、螟蛉绒茧蜂、蜘蛛、大蟾蜍等以及杆菌、病毒等。二是利用性引诱剂进行防治。在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杀田间雄蛾,导致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减少了雌雄蛾间的交配几率,使1代虫口密度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2.7.6化学防治。在生物防治与农业防治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斜纹夜蛾的唯一手段。由于高龄幼虫具有耐药性强、昼伏夜出及假死性等特点,在化学防治时要注意。一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首先要确定防治对象。根据对草坪虫情普查情况发现,一般初孵集幼虫量为45~75窝/hm2,应进行防治或组织挑治。根据斜纹夜蛾幼虫3龄以后转株为害,高龄幼虫具有暴食性,以及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确定幼虫3龄分散前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最好掌握在2龄幼虫始盛期施药,特别是大面积种植的成片草坪要经常进行田间调查观察,及时掌握斜纹夜蛾的产卵高峰期和卵孵高峰期,从而决定用药的最佳适期,产卵高峰期后5d左右即为卵孵高峰期,也就是用药的适期。二是注意用药时间。一般以傍晚为宜,根据斜纹夜蛾幼虫生活习性发现当日具体施药时间应在下午6时以后为好,防治面积较大可适当提前用药。施药时应用足液量,采用低容量喷雾:选用0.7~1.0mm的喷片孔径低容量喷雾,用水量450~750kg/hm2,喷雾要均匀周到,均匀喷雾叶面和叶背,除了植株上的各个部位都要均匀喷到药外,对植株根际附近地面也要同时喷透,以防滚落地面的幼虫漏治。三是合理选择药剂。防治此类害虫,要根据其发生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无公害药剂进行综合防治。同时要注意用药安全,在药剂选择上要注意速效性与持效性兼备,以确保击倒效果,延长控制时间,尽可能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药剂,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农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并注意合理混用,防止斜纹夜蛾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尽早控制好斜纹夜蛾的危害,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提高整体防效。可使用的药剂除上述试验用药剂外,主要有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美满、锐劲特、菜喜等,这类药剂防效都比较稳定;生物农药有绿净、阿维菌素、Bt+阿维菌素等;拟除虫菊酯类主要有高效氯氰、氯氰菊酯等及与阿维菌素混用或其混剂。这类农药成本低、毒性小、残留少,而且能延缓害虫抗性的发生,特别适合于草坪上使用。另外,还有奥绿1号、15%杜邦安打、52.25%农地乐等。
3结论与讨论
通过田间调查试验,明确了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历期预测法、性诱剂引诱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引诱成虫等方法开展对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药剂试验表明,20%米满胶悬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抑太保乳油、Bt乳剂、10%除尽悬浮剂等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均有较好防效。
4参考文献
[1] 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迟德富,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4] 蔡平,祝树德.园林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南京农学院.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6] 丁建,秦厚国,叶正襄,等.斜纹夜蛾药剂防治综合决策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4,13(2):76-79.
[7] 陈吓冬.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科技,2003(10):25-27.
[8] 陈庭华,陈彩霞,蒋开杰,等.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新方法[J].昆虫知识,2001,38(1):36-38.
[9] 李鑫.园艺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0] 祝树德,陆自强.园艺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