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汤原县旱田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对策

2009-11-11李广会张跃发胡秀芳张怀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5期
关键词:产量对策

李广会 张跃发 胡秀芳 张怀凤

摘要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找出了影响汤原县旱田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瘦”和“硬”,并提出了用培肥地力、打破犁底层等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旱田作物;产量;限制因素;对策;黑龙江汤原

中图分类号S15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55-01

旱田作物占汤原县农作物面积的70%以上,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汤原县粮食总产和农民收入。多年来,汤原县旱田作物产量一直在中低水平线上徘徊。如果能准确找出影响汤原县旱田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会极大地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1主要限制因素

抛开政策性等其他因素外,影响汤原县旱田产量的限制因素还很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影响汤原县旱田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曾被归纳为“瘦”、“涝”、“凉”3个字;经过20多年的耕作及技术演变,主要因素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近年的调查和生产实践证明,影响汤原县旱田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应该是“瘦”、“硬”。

1.1瘦

所谓“瘦”,就是土壤耕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产生“瘦”的主要原因是开放式生产,掠夺式经营。汤原县粮食商品率在60%以上,大量的粮食出境,意味着大量的有机质和其他有效养分被带走,而且秸秆等副产品的利用率又很低,不足30%,又没有其他的反哺措施;加之采取了一些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导致土壤越种越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建国初期的4%以上,降低到现在的2%。原来的“北大荒米粮仓,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早已不见踪影,只能靠越来越多地施用化肥来维持基本再生产。

1.2硬

所谓“硬”,一是犁底层硬。虽然汤原县建县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前80年是用牛马犁耕种,后20年是用小四轮耕种,大型农机具少而又少,从而导致犁底层越来越厚,越来越硬。二是汤原县旱田多分布在白浆岗上,白浆土面积占旱田面积的60%,而白浆土与犁底层同处一层,这就更加加剧了犁底的“硬”度。经测定,耕层与犁底层土壤容重比为1.0∶1.3~1.5。由于犁底硬,上下之间不透气、不透水,既不抗旱,又不抗涝,经常发生表层土壤旱和涝,严重地影响了旱田作物产量的提高,而且散寒慢,地温低,旱春不发苗。

2对策

2.1培肥地力

一是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即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豆、米时,安装抛撒器,将大豆和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还田,每2年进行1次,效果很好;玉米茬用搅茬机搅茬后播种。二是秸秆沤肥还田,也是每2年进行1次。常规的沤肥方法是把粪、尿、水、草、土五种物质(其中草即为秸秆),按1∶2∶3∶4∶5的配比,在专用的沤肥场内堆积沤制,1年倒1次,2年后可以腐熟施入田间,效果很好。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过腹还田,是最有效的措施。汤原县地处三江平原西部,总体布局为“三山一水四分田,一草一路和庄园”,十分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光明乳业、四海集团落户汤原县,也为汤原县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不但符合农业产业政策,也符合主辅换位的指导思想,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提高了反哺农田的能力,而且也减少了有机质的外流,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四是改革耕作制度,利用国家对大型农机具进行鼓励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的少耕法和免耕法,以应对近来年的严重春旱的不利形势。

2.2打破犁底层

由于犁底层阻碍了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梯度的连通性,降低了土壤的抗灾能力。同时,作物根系难以穿透犁底层,根系分布浅,吸收营养范围减少,抗灾能力弱,易引起倒伏早衰等,以致影响产量。松耕是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壤层次,局布的松动耕层土壤和耕层下面土壤的一种耕作。其深度不打破犁底层称之为浅松,一般为15~20cm。而要打破犁底层必须深松,一般为30~50cm。土壤深松并不是越松越好,作物适宜的土壤紧实度为1.00~1.37 g/cm3,当土壤的容重超过1.37g/cm3则应耕松。一是用大型联合整地机整地,这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但大型农机具的更换需要有一个过程和时间,因此不能仅靠此一项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用三段式心土混拌机整地,这是解决白浆土和犁底层最有效和最具发展前途的技术,但目前一时还难以做到;三是充分利用小四轮车多的现实,进行深松整地,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是专门制做不带犁铧的专用犁钓子,13.23KW四轮车可以带3个犁钓子。于秋季大田收获后,在老垄沟犁1遍,一般犁深15~20cm,然后再破茬、起垄、镇压,从而实现垄底深松、打破犁底层的目的,翌年秋季再在老垄沟土犁1次,这样就实现了全面深松的目地。这项技术非常简单,而且经济实用,效果非常好,在2004年春季大旱的情况下,经过垄底深松的地块出苗率比正常的地块高28.8个百分点,深受农民欢迎。

3参考文献

[1] 李潮海,李霞,王群,等.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J].玉米科学,2007(2):61-63.

猜你喜欢

产量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