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2009-11-11刘淑敏
刘淑敏
摘要对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预防小麦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倒伏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S36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54-01
蒙城县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蒙城县在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中出现了小麦倒伏问题。笔者通过对倒伏小麦籽粒、颜色、千粒重、容重、面粉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多年的科研及生产实践,提出了简要的预防措施。
1小麦倒伏类型
1.1根倒
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良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地上部分的重量而发生的。主要是耕作层浅,土壤结构性差,土壤水分过多,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一经风雨即拔根倒地。
1.2茎倒
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第1、第2节间过长。主要原因是群体过大,或氮肥施用过多,遇风雨侵袭,茎下部弯曲或折断而倒伏。通常以茎倒为常见。
2小麦倒伏原因
2.1品种选用不当
倒伏与品种自身株高和茎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节间越长越易倒伏。资料显示,当株高不超过90cm,第1节不超过8cm,第2节不超过12cm,第3节不超过15~16cm,一般不会倒伏。因此,某些小麦品种茎高或缺乏柔韧性则易发生倒伏,特别是当年遇恶劣天气,易发生倒伏。
2.2播种量大
目前农民科技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接受精播技术,一般在霜降前后,依传统播种理念,为防降雨迟,出苗晚,故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使基本苗过多,通风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细长软弱,节间变长而易发生倒伏。
2.3施肥不科学
表现在施底肥时氮、磷、钾配比不当,且轻视农家肥;氮肥施用过多,或施期不当。据调查,农民追肥时用量偏大,且追施时期多在返青期。由于量多偏早,使小麦旺长,致使茎叶疯长,叶片过肥,田间郁蔽,茎秆软细,一经风雨即易倒伏。
2.4土层过浅
土壤耕层太浅,既不保水又不保肥,通透性差,使小麦根系不发达,遇风雨,根系难以支撑上部重量而倒伏。
2.5病害
小麦中后期病害,特别是纹枯病严重时易倒伏。
3预防措施
3.1选择抗倒伏品种
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倒伏小麦品种,可有效防止恶劣天气条件下小麦倒伏造成的降质、减产。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分蘖能力强和耐肥性的品种抗倒伏性能较强。也有的品种,茎秆虽高但根系发达、柔韧而粗壮,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应根据麦田肥力和产量水平选用适合的抗倒伏品种。
3.2合理调控播种量
由于丰产型麦田和倒伏型麦田,其主要差异表现在起身、拔节和孕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上,故播种时要确定合理密度。一是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能力强弱和播期早晚,确定基本苗数。高产田由于肥力较高,要适当减少播量或适当加大行距。二是合理运用肥水,在生育期通过肥水施用达到管理调节总蘖数和叶面积,改善田间小麦通风透光条件,达到防倒伏的效果。
3.3平衡科学施肥
除基肥不足土壤瘠薄的地块,或腊肥不足的晚麦弱苗外,均要控制氮素化肥施用。小麦返青后进入起身期,当主茎达到七至九叶期时,可追施拔节肥,但施肥不可盲目滥施,要看色、看叶、看种、看地合理施肥,以利壮秆,达到抗倒伏目的。看色:小麦拔节时,叶色浓绿,茎秆白嫩细软的不能施;叶色比拔节前稍淡,适量施;叶色发黄,茎秆发红的,可重施。看叶:叶片大而披散的不能施;叶片上挺、窄小的,要多施。看种:矮秆耐肥的可适量多施。看地:底肥不足、地力差的可适当多施。拔节前苗已发黄生蔸的或叶尖枯萎的要提早施。
3.4中耕镇压
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特别是旺苗深中耕断根,能抑制对肥水的吸收,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减少无效分蘖,控旺转壮,保根深扎,增强抗倒伏能力。中耕时间不能过晚,开始拔节要结束中耕,镇压在拔节前进行。
3.5合理化控
在小麦拔节初期以前可喷施壮丰胺、多效唑、矮壮素等植物生长抑制剂。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用壮丰胺或多效唑,均匀喷洒,可抑制旺长,使植株底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壮丰胺还可以防小麦后期早衰,壮秆防倒效果显著。长势旺的麦田,从分蘖到起身期均可施用,不仅可防小麦倒伏,而且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3.6防治病虫害
抓好麦田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的防治,做到防病虫与增强抗倒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