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秋乐杂8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11-11尚泓泉王振云
尚泓泉 王振云
摘要介绍杂交棉秋乐杂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栽培措施,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秋乐杂8号;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文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45-02
秋乐杂8号是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7001)。同对照豫杂35相比,突出特点是铃大、产量高、品质优、抗枯萎病、抗虫性强,是未来黄淮棉区具有较大推广前景的一个杂交棉花新品种。
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制定育种目标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杂种优势的利用作为动植物育种的主要手段。要想进一步提高中国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杂交种是育种的目标之一[1]。为此,根据黄淮棉区生态特点和棉花生产实际需要制定了高产、稳产、早熟、优质、多抗的棉花育种目标。
1.2亲本选配
根据制定的棉花育种目标合理选配亲本。秋乐杂8号的亲本组合为QL16(母本)×GK12(父本)。母本QL16是用中19作母本,豫棉21作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中选择优异单株病圃鉴定种植F3,通过南繁北育,在F5中筛选、鉴定、优选其中第16个单株作株行,定名为QL16。该品系生育期132d,大株型,茎杆硬,植株塔型,果节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结铃性好,单铃重5.8g,衣分40%~42%,绒长31.8mm,比强度23.7~26.0cN/tex,马克隆值4.4~4.7。父本是从GK12系选而成的中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生育期130d左右,出苗快,苗壮、苗齐,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好,结铃性强,吐絮肥畅易采收,抗棉铃虫,耐枯萎病、黄萎病,植株筒型,较紧凑,株高中等,果枝上举,叶深绿色,大小适中,皱褶明显,透光性好,铃卵圆形,铃嘴尖,单铃重5.3g,衣分40%,籽指11.6g,2.5%跨长29.4mm,比强度21.1cN/tex,麦克隆值4.7。
1.3后代选择
2000年组配60个组合;2001年海南加代观察和本地病圃种植观察,其中QL16(母本)×GK12(父本)是较好的一个组合;2002年在病圃中种植,决选QL16(母本)×GK12(父本)组合,定名“秋乐杂8号”(秋乐棉8号、秋乐8号)。2003年、2004年2年进行品比试验,2005年、2006年连续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同时参加2006年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
2产量表现
2003年品比试验,产籽棉2 325kg/hm2,较对照中29增产13.4%;皮棉810kg/hm2,较对照中29增产14%;霜前皮棉741.6kg/hm2,较对照中29增产15.64%。2004年品比试验,产籽棉3 225kg/hm2,较对照豫杂35增产11.4%;皮棉1 260 kg/hm2,较对照豫杂35增产9.8%;霜前皮棉1 222.5kg/hm2,较对照豫杂35增产12.4%。
2005年参加区试,植株塔形,株型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浓深,卵圆铃、茸毛少、吐絮畅,生长稳健。株高104.79 cm,果枝16.0台/株,单株结铃27.0个。生育期126.4d,霜前花率96.81%,属早熟品种。单铃重6.08g,籽指10.79g,衣分40.79%。枯萎病指2.1,相对防效77.9;黄萎病指22.2,相对防效65.1,属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平均产籽棉3 511.65 kg/hm2、皮棉1 429.65kg/hm2、霜前皮棉1 375.35 kg/hm2,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5.82%、6.42%、9.95%,籽棉增产显著,霜前皮棉增产极显著。在该组11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第2、第1位。绒长29.51mm,整齐度84.34%,马克隆值4.72,比强度30.16cN/tex。
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3 664.5kg/hm2、1 473kg/hm2和1 420.5kg/hm2,比对照豫杂35增产3.1%、3.2%和4.3%,在杂交春棉1组6个参试品种中分别位于第4、第3和第2位。
3特征特性
3.1农艺性状
该杂交种植株塔型,株型较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浓绿,卵圆铃,茎叶茸毛少,出苗好,长势强,吐絮畅,株高107.92cm,果枝15.45台/株,单株结铃27.28个,铃较大,单铃重6.2g,籽棉11.45g,衣分40.39%左右,色泽洁白,生育期127.4d,霜前花率94.95%,枯萎病指9,黄萎病指19.2,属高抗枯萎抗黄萎品种。
3.2品质分析
秋乐杂8号原棉外观色泽洁白有丝光,纤维品质优良。2005~2006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点提供棉样,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2005年,绒长30.9mm,比强度29.9cN/tex,马克隆值5,整齐度85.7%,伸长率6.4%,反射率74.1%,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49%;2006年,绒长29.51mm,比强度30.16cN/tex,马克隆值4.72,整齐度84.34%,伸长率6.92%,反射率75.6%,黄度7.7,纺纱均匀性指数142.04%。各项品质指标优良,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3.3抗性鉴定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5年枯萎病指2.1,相对防效77.9;黄萎病指22.2,相对防效65.1,属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5.9;黄萎病指16.2,属抗枯萎抗黄萎病品种。
4栽培技术
4.1播种期及密度
育苗移栽4月10日前后播种,5月中旬移栽,地膜覆盖4月15日前后播种,直播棉田4月下旬播种,一般棉田2.25~2.70万株/hm2。
4.2种植方式
适合春棉、麦棉套种,地膜覆盖等种植方式。因该品种杂交优势强,株型较大,宜采用6∶1、5∶1、4∶1式种植。全生育期免整枝,每株留2~3个强势营养枝,每个营养枝上留4~5个果枝,及时打去营养枝和主茎顶尖。
4.3合理施肥
在足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增施氮磷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一般棉田基施棉花专用肥600~750kg/hm2或过磷酸钙600~750kg/hm2、尿素225~300kg/hm2、氯化钾300kg/hm2、硼肥22.5~30.0kg/hm2 [2]。早施重施花铃肥,追尿素225~300 kg/hm2、钾肥150~225kg/hm2,补施盖顶肥[3]。为防止晚熟,后期不宜根施,可采用叶面喷施,连喷2~3次,间隔7~10d。
4.4及时灭茬,加强田间管理
麦套棉田,收麦后及时进行灭茬中耕、锄草、追肥、遇旱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促壮苗早发。根据田间情况做到勤中耕,加强肥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整枝和抹杈。
4.5合理化调
采用全程化调技术,培养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结构。正常年份应分别在蕾期、花铃期和打顶后7d分别用缩节胺原粉1g/hm2、2g/hm2、3g/hm2,对水喷洒[4]。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应根据肥力、雨水大小适当增减。
4.6病虫害防治
根据历年黄淮地区棉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结合植保部门的虫情测报,掌握棉田虫害发生动态,选择有效农药。除一般年份不防棉铃虫外,苗期、蕾期抗虫棉要防治好盲蝽象、红蜘蛛、蚜虫、棉蓟马等害虫[5]。在多雨低温情况下,蕾期、初花期枯萎病等病害易发生,应采用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减轻发病。
5参考文献
[1] 张志刚,曾昭云,杨芳荃,等.对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探讨[J].作物研究,2002,16(5):258-261.
[2] 董合林,李运海,王润珍. 华北平原棉区一熟棉花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4):28-29.
[3] 陈圣栋.棉花栽培技术[J].种植要略,2008(1):51-54.
[4] 王书平,王洪信,崔红亮.化控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07(2):67.
[5] 吴振廷,赵慧丽,吴成方.棉花苗期檀株营养均质变化对棉蚜生存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0,17(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