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2009-11-10

安徽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金石办学学院

华 清

华夏大地,奇石、美石不胜枚举,声形并茂的灵壁石、嶙峋俏丽的太湖石、森然瘦雅的英德石、玲珑奇异的昆山石等四大名石和五彩斑斓的雨花石,造化神奇的泰山石、冰清玉洁的玛瑙石早已名扬天下!这些年来,又涌现出许许多多新的名石,如古朴典雅的黄河石、光鲜亮泽的三江石、千奇百怪的大漠石、瑰丽温润的临朐石等等。然而,你也许未曾听说过 “工贸石”!

赏石、藏石之风在中华这块土地上由来已久,源源流长。她始于禹舜,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绵延至今,形成了一种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石文化。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佳园古迹、名寺古刹无不与奇石、美石结缘。如:在历史文人中,米芾之与“石丈”,陶渊明之与“醉石”,苏东坡之与“雪浪石”,杜甫之与“杜甫石”;在历代帝王中,汉武帝之与“三品石”,宋徽宗之与“花石纲”,乾隆帝之与“芙蓉石”;在名园胜迹中,北京颐和园有青芝岫,上海豫园有玉玲珑,苏州留园有冠云峰,济南钓突泉公园有待月峰;在古寺庙堂里,少林寺有达摩面壁石,开封大相国寺有艮岳遗石,镇江甘露寺有万孔玲珑太湖石,泉州开元寺有梅花石,西安清真大寺里有寿石,等等。

我这里说的“工贸石”,她虽然是非常古老的,故事却是现代的——她其实就是安置在省级园林式单位的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的一群八公山紫金石!

产于著名的八公山的紫金石,虽然在古代的石谱中和当代流行的石谱中似乎未有一席之地,但是,她确实又是一种古石和名石。已有学人考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那块有名的紫金砚就是八公山紫金石雕刻的!

近些年来已有众多的钟爱紫金石的有识之士,利用传统工艺,将质地坚实缜密,色彩如金似铜、且光泽像晚霞般灿烂的紫金石刻制成各色各样的砚台和工艺品,流向海内外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的手中,使之参与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经济生活;尤其有工贸学院创始人姚多忠先生,更是独具慧眼,借石达意、以石传情,将那一块块深藏八公山中上亿年的紫金石原石直接搬进了校园,使那一块块冰冷的顽石大放异彩,开始了新的生命!

那些远离了深山老岭散落在工贸学院校园绿茵地上的紫金石,古朴浑穆凝重深沉,未经一斧一铲的雕饰却似人若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静卧草丛一任风吹雨打,却依然超凡脱俗异彩纷呈……“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我一次次走过她们的身旁,便一次次地被那形奇、纹美、色丽和质实的身影牵住目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像许许多多新进校的学子们一样,觉得在众多的校园营造中,大都一味地栽花种树,而工贸学院除了有奇花异草、名木良果外,居然还有这一尊尊灵气飞扬的石头,正是这些形、纹、色、质别样的石头点缀了校园,使之形成了别样的风景!

当我在认识了工贸学院这所神奇的学校今日辉煌的同时,更深刻全面地了解了她的发展历程之后,那一尊尊的顽石在我的心目中格外地鲜活了起来,她们似乎具有了灵魂、生命和特殊的价值;她们以其独具一格的形态和特质不仅彰显出引进者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的底蕴,更是表达出一种人文的情感、智慧、精神与境界。

在本地,常被简称作“工贸学院”的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现如今确实已独树一帜、名冠同业了!五百余亩地的花园式校园,二十余万平方米的校舍,十个系部、十二个专业群,在省内首屈一指的七千多万元实训设备。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大、中专和本科助学毕业生一万六千余名……仅仅二十年间,在没要国家投资情况下取得如此的骄人业绩,已被专家学者和高层领导称之为“安工贸现象”。可是,你知道这些辉煌业绩背后的艰辛吗?知道她二十年的艰苦跋涉、奋勇拼搏的发展历程吗?

1988年,姚多忠先生在政府号召知识分子要为乡镇企业建设贡献力量的文件精神感召下,在他即将被评定副高职称和分配公房之际,毅然辞去在市教育学院的公职,凭借一介书生的爱乡之情、报国之志,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当代武训式的艰辛坎坷的办学创业之路。而当时,他手中只有东挪西借的四万块钱,脚下既无半分土地,身边又无兵卒一个、房舍一间——这也许是当代办学史上值得浓墨记载并反复回味的一幕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88年9月,姚多忠先生借用一个民营建筑公司的五楼,成功地将“淮南乡镇企业职业学校”挂牌了!此后,为了适时地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适用人才,又经历了“淮南科技职业学校”、“安徽工贸学校”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期间,为了实现以企养校、自我造血,姚多忠先生贷款6万元,成立了校办企业“文萃服务部”,北上内蒙古调运瓜子、南下芜湖经销油漆;包租一百亩农民鱼塘,从埃及引进“革胡子鲶”,开展了养殖业;创建包括东国大酒店、银科大酒店、银科实业公司等在内的校办企业集团;还引进外资,兴办了安徽省中专学校第一家合资企业——安徽银科织造商标有限公司。也是在这期间,一校之长的姚多忠先生亲自当搬运工,驾板车拉教材、运桌椅;如泥腿子农人,下鱼塘、筑堤坝;似泥瓦匠,搬砖运瓦,搭建临时校舍;甚至像一名僧徒,寻亲戚、找朋友,四处化缘度日。当白天扮演完这些角色,夜深人静之时,姚多忠先生又躲进他那四面透风、屋顶漏月的校长室,以诗人的浪漫、设计师的缜密,规划着“四年创业求生存、三年兴业谋发展、三年优化上台阶”的蓝图。

在办学的过程中,姚多忠先生打破“讲台上播种,黑板上耕耘,作业本上收获”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把教学、生产、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学教育活动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声息相通、同步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创出了一条不要国家投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路子,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新的飞跃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成功经验。同时,姚多忠先生率领一群执著于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们,以其心血与汗水浇铸成: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即“安工贸精神”,更使学校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手足胼胝,躬耕其心;弹精竭虑,深谋其志。经过姚多忠先生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当年的乡镇企业职校,已于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跻身于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之林,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姚多忠先生本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先后有几十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安工贸现象”。姚多忠先生呕心沥血自办学校的事迹与经验传遍国内教育界,并远播海外。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到学校视察调研,认为安工贸现象是“全国少见”,应该“弘扬安工贸精神”。

当我为工贸学院的事业所吸引,为姚多忠先生的拓荒牛精神及其人格魅力所折服,整个身心逐步融入到工贸学院这个中国教育界特殊群体的时候;当我认识了工贸学院的昨天、今天,与这个团队由衷地憧憬着她更加灿烂的明天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开始以一种别样的心境、别样的眼光去审视校园里那些原本无性、无言的石头!我亦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姚多忠先生为什么会由一个当代武训式的办学狂又兼具了“石痴”的特性;理解了校园里那群石头为什么会达到石、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姚多忠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淮南人,对于淮南八公山特产紫金石确实是情有独钟的!他不仅在学校升格、校园扩大之时,随即让一块块清一色的紫金石遍布校园,而且,在其母校去年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联合淮南校友精选了一块三十余吨的紫金石不远数百里馈赠母校。最近,又由友人历数年之时、费千百之功,在深山里觅得一块超越百吨、堪称紫金石王的巨型原石,将其安置于校园一隅。然而,从姚多忠先生办学创业的经历及其表现出的那股子精气神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之爱石、赏石、搜石、藏石的情怀,绝非是“省登蹑之劳,极游遨之趣”;亦非“石令人古”,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诚如清赵尔丰《灵石记》所言:“余癖石性也。友人曰:何取乎而癖若是。余应之曰: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与为友。安为无所取?”

石性乃人性,石道亦人道,石情即人情。坚实沉静的石性、特立独处的石道、温润纯粹的石情,不也正是姚多忠先生精神风貌的写照吗?“工贸石”,不仅点缀了姚多忠先生一手创建起来的工贸学院美丽校园,亦彰显了他的人生!我便不由地想起了精卫填海的坚韧不拔和女娲补天的英勇果敢,于是,再去看那一尊似犟劲十足的拓荒牛的石块,我便想到姚多忠先生历尽千辛万苦办学的昨天;再去看那一尊像蓄势待发的雄师的石块,我便不由自主地去畅想工贸学院的明天!

当然,当我想到姚多忠先生作为一名既有远大报负和理想,又具有独特深刻办学思想的教育家身份的时候,我便又想到,那些“工贸石”不仅仅是显示了姚多忠先生的精神特质、人生理念,似乎也反映了他已巧妙地将“藏石六道”引入了教育活动,传达了他以石传道、以石修身、以石养性、以石结缘、以石寓乐、以石陶情,“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与处世哲学吧!

从古至今,被称之为奇石、美石者无数。倘若你尚未认识紫金石,那么,就请你记住这些饱含着工贸学院风貌神韵的“工贸石”吧!

猜你喜欢

金石办学学院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初等教育学院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冷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