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

2009-11-10黄迪声

安徽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场院乡邻冰柜

黄迪声

过年是胶东一幅古朴醇浓的乡俗图。

乡村的年来得很早,其实远在秋收后就合计着年了。十月的乡村周围分布着一个个如水镜般平坦敞亮的场院,花生、苞米、高粱、谷子等等,一样样收了来,一样样入仓装瓮。这时候东家的场院就喊:“二狗的爹,今年好收成,没把牙美掉了?”西家就答:“哎哟三婶子,你侄这口小狗牙,还受得住呢?”“今年这年头不孬呢。”“可不是,三婶子。”“今年俺给侄媳妇买身旗袍,过年时摩登摩登。”“那当然啦。进了腊月门就去找你家三叔一块上趟东海,现在肉吃得太腻,过年也该多吃点海货。”

真正的年味到来还得过了腊八。“狗也嫌”的孩子们一个个放了假,最上心的是缠着各自的老爸买鞭,前街上一声“嗵”,后街上马上就应一声“啪”,虽零零星星,却搅浓了年味儿。又好像是孩子们为大人们提个醒——多买鞭,多买好衣服,多买好东西。大人们一律很忙,秋收秋种一过,各人就施展开各人的本事——干啥?猛劲挣钱呗:西南庄的打香油做粉条,东南庄的搞服装加工,后街的做些小买卖,贩虾贩鱼贩年画贩花生米。最没本事的,一般还有一副好身板,卷个铺盖卷儿出去干建筑当小工,到年根儿怎么也能挣个千儿八百儿的。

一进腊月门儿,干好事的,没本事的;阔的,穷的;好的,孬的,出远在外的,相隔万里的,像下了通知似的,全涌进了村里。妻子久违了丈夫,孩子好久不见了爸爸,老母见到了在外的儿子,泪儿盈盈,笑语声声,家家相聚,家家欢乐。四村八疃的小集一个个都像涨了潮似的,都被赶得大大的。路上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忙着购买年货。接下来一家家用雪堆埋了刀鱼鲅鱼黄鱼八带蛸,用大盆放了猪肉牛肉羊肉;冰箱冰柜还未普及,家有冰柜的香得不得了,一个个乡邻向其递烟送酒求人家把虾啦、火腿啦上心的年货放着;再用沙埋了香菜,用塑料袋放了蘑菇,用麻袋存了芹菜白菜。早早备下几柱好香,请上一对通红的大蜡烛;揭几幅连年有余的好画,讲究的弄几幅山水画,客舍里一挂。刷涂料,漆门窗,一家家忙得不可开交。

四周的田野久已宁静,麦苗像吃足了奶的孩子,恬睡其中。新年来了,天一黑,鞭炮就响了起来,一直到次日早晨,像乡村不停歇地大笑了一宿。远出的亲人归来了,亲人团聚,同享收获的甜蜜,品尝融融的亲情。村里人,一个个穿得很新,全不见了平常的装束,一律穿得笔挺崭新,靓丽照人。平常没个正经好话的同伴乡邻,此时都一本正经,你问我新年好老的健康,我祝你新年快乐小的活泼。“哧溜”一口小酒,香香的一筷炒菜,乡村此时甜透、香透、欢透、美透。

在初一这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走年。初一走年要走本家。走本家也有规矩,要先走辈儿最高的年龄最大的,再依次一家家走下去,一家也不能落,马虎不得。一年中因为各忙东西疏远了的本家关系,经过走年一粘和,则又紧密了起来,为新一年的合作打下了“组织基础”。走完了本家则可走走近邻,走走尊长和当官儿的,图以后有个照应方便。这一天到哪儿都会有酒喝,而且有好酒好菜。青年男女有的没有“走年任务”,就趁穿着新衣服的劲儿,各自找自己相好的,看电影,买糖球,打情骂俏,极尽开心。

过了初一便四处串亲戚门儿,互相祝贺收成,互相交流来年的谱气儿,四村八疃,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新年就好像是一坛好酒,人们用辛勤和汗水精心酿造,过年就是将其品享,乡村一杯杯把盏,一辈辈酿造,畅饮个不够。

猜你喜欢

场院乡邻冰柜
冰箱和冰柜
热搜第一!免费取水冰柜里的水越取越多
跟踪导练(五)
回乡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跟踪导练(五)
“惠”泽乡邻情如“海”
与五岁女儿在场院上剥豆
场院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