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培养我成了作家

2009-11-10黄明钿

安徽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山山水水临海市临海

我叫黄明钿,是浙江临海的退休教师,1929年8月出生于黄岩沙埠一个叫“岐田”的小山村里。今年我已迈进81岁的耄耋之年,跨越了两个世纪、两个社会。

1947年2月,我18岁刚从黄师毕业,就走上了教育工作的岗位。我一生最大的转折点是,1948春节前夕,我被差派到联峰中心学校任校长。在当时,这是个没人敢接的苦差使,对我却因祸得福,在那里我接触到了新中国。从此,我和同事们一起走遍台州六县的山山水水。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叫《水》,总共有20万字。

我真正走上文字之路在我退休后。1995年的7月,我患上了低血压、糖尿病等内六种慢性疾病,生活几乎都不能自理。但我认为自己的身体虽然处在这样的软弱状态,但毕竟我有头脑还能思维,我有眼睛还能看东西,手脚都还健康,我感到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还要为祖国效劳来感谢祖国对我的培育之恩。我认为该到了我用创作来回报祖国的时候了。既然下定了决心,千难万险就都不能阻拦我了。我一边治病一边锻炼,立定心意开始著书立说,以此来报效国家。于是我开始行动。我搬出从1941年(13岁)开始搜集、至今已有60多年积累的妙联趣对素材,整整有35本笔记本、一万多幅对联。

搜集材料的工作其实非常不易:一,要有矢志不移的决心;二,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相比之下,著书立说就更加艰难。但若把它与老一辈革命家打江山、坐江山比起来,就简直是小菜一碟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经过五个寒暑六易其稿。终于在2000年10月编成了《妙联趣对荟萃及其他》一书,共计20多万字。退休教师吴宗瑜据此写了一篇《妙不妙,看看这本对联就知道》的豆腐干短文,在《临海日报》上刊登,激起了一些浪花。《临海日报》栏目编辑于平把我约出去,要我写一篇《我的写书之路》,于2002年3月15日,在《临海日报》读书栏目上刊出。我的文章、《荟萃》一书的封面以及刘浩写的序,几乎占去了一半的版面。第二天上午8时,临海电视台的记者卢建新上门采访我,还拍录了《退休教师黄明钿著书度晚年》的新闻纪录片。该片在《临海新闻》中播出,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陈广建、市长叶维军等领导的关注,把我约去,要我再写一本为建设临海成为文化大市服务的书,出版费用全额由市政府资助。于是我的第二本专著《妙联趣对撷美》又于2000年12月面世。

《撷美》与《荟萃》是姐妹篇,该书封面采撷临海古城的风景,书前录有历史文化名城楹联选辑,有陈广建、庐乐群的题词。陈广建书记、叶维军市长认为我这两本书对三年纪以上学生学习语文很有好处,就联合把它们推荐到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普教科就向全市各类学校发了征订单,以4折的特大优惠价签名售给学生。从此我自费路费、车费,走遍临海的山山水水,为各类学校义务讲座155次,听众达到7万人左右,售书1万多本。同时我还向临海各界、黄岩全部乡镇街道政府赠书3500本。临海市教育局关工委、临海市委市政府评我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称号。

后来,我还整理了100多万字的《妙趣联对大全》一书,终于在2007年4月出版。2007年5月9日,临海市隆重举办了黄明钿新著《妙联趣对大全》一书首发式活动。

我是一个山村孩子,因为,我忘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猜你喜欢

山山水水临海市临海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余丰里民宿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扮靓密云的山山水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寓情于景类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