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环保主义变形记
2009-11-10历谊
历 谊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全球多边贸易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和微妙。除了已逐步降低的关税贸易保护又有所抬头,以环境保护为名义抵制商品进口的绿色壁垒也尘嚣而上,并成为发达经济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新手段。2009年12月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会使美国、欧盟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就承担环保责任的分歧变得越来越小吗?
世界银行在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个国家之中已有17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举措。而其中,中国可能成为影响最大的受害国之一,自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全球40%的反倾销调查和17%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摩擦正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比如,美国已决定对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项议案于2009年6月在美国众议院一通过,就引起了众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根据 《京都议定书》精神,发达国家已经承诺会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输出和金融援助,以达到减排目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承担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不必采用发达国家的标准设立强制减排目标。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期的到来,当时的承诺几乎均未兑现。
中国也是未达成受援助目标的重要国家之一。
正在进行之中的 《后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里,美国和欧盟对中国都表现出了对待发达国家的态度,甚至要求中国实行发达国家的减排标准。
经济衰退令问题变得尤为复杂。诸多发展中经济体国家认为,环保的确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但在现阶段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同样标准的责任为时过早。而发达国家也出于本国利益的保护,不愿意或者也可能缺乏能力兑现当初的承诺。
于是,分歧变得越来越大。2008年12月15日起,美国实施了新修订的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要求进口商申报产品品类日趋扩大。包括树浆、纸、家具、伞、玩具以及油籽、杂谷、种子等都进入了设限范围;欧盟也开始采用一些反倾销法令以外的新限制手段,比如《可再生能源指南》。现在来看,这项旨在推动以可再生燃料替代包括煤、石油和天燃气在内的矿物燃料使用的法令已经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造成了伤害,比如印度尼西亚。
贸易保护主义并非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新鲜词。它是资本和技术禀赋充裕的发达国家就保护本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采取的常用政策之一。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国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免遭来自劳动力禀赋充裕的经济体 (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强大竞争,避免由于这些行业生产的萎缩而产生大量失业。
但世界成长组织主席AlanOxley认为,欧盟的规则太过精明:“它欢迎使用可再生燃料,例如从植物中提取燃油,以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然而一旦这类可再生燃料出口到欧洲时,那么整个规则就会改变。”
在其一篇名为《当贸易保护主义披起环保的外衣》的文章中,AlanOxley直接点明了欧盟该项法令的主要目的——“除了限制欧盟地区进口低碳产品,第二个目的则是为了警告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除非他们按照欧洲认可的方式管理该国森林,否则欧洲会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生物燃料。”
这一以环保为理由的限制手法被学界认为是衰退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变形记。其核心的矛盾在于,各国之间的环保标准并不一致,那些环境管理严格的经济体内的企业竞争力可能会被削弱,从而使工业迁移到那些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甚至出现 “生态殖民”。因此,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商往往会游说当地政府对来自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征收 “绿色关税”。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就曾在公开场合大声呼吁称,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他希望各国将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为中国既是世界能源的生产国,同样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消费国,对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绿色经济的转型至关重要。
AlanOxley认为,欧盟要实行上述政策 “需要前提和基础”。低价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但如果 “否定了发展中国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就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抗议。AlanOxley称实施这些政策的先决条件是要消除贫困。
美国将在未来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就加入 《后京都议定书》作出承诺,人们能否试图依靠这一场会议解决所有问题?可能路途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