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双头鹰
2009-11-10白云居士
白云居士
惨痛的教训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笔者谈到,进入近代以后,俄国一直是作为列强的一员的,即使是某些时期军事扩张受到挫败,或是国内由于内斗和分裂而陷入低潮,也从来没有以一个被人宰割的弱者形象示人。这除了俄国继承了蒙古帝国军事至上的国策和中央集权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广袤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
俄国资源之丰富,是每一个研究近代国际局势的人都会惊叹的事实,而除了东亚的中国和印度达两个人口大国,在冷战结束之前苏俄一直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所有这些条件,再加上些适度的工业化,就可以产生出相当的国力,从而在世界列强角逐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始终是法兰西帝国的一大威胁。当拿破仑想以军事入侵迫使俄国屈服时,又遇到了俄国的另一大资源优势——巨大的空间。广袤的国土形成天然屏障,同时又蕴藏了深厚的国力可供消耗,深厚的国力又可产生庞大的军力,这环环相扣的综合国力优势使得那位纵横欧洲的军事天才也一筹莫展,最终不得不灰溜溜地撤退,并因此一蹶不振。
当然,在重工业化之前,俄国的资源优势还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大部分矿产都在地下沉睡,此时的俄国在对抗先进工业化国家时还相当的吃力,这很典型的体现在三次大败仗上。第一次是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远征俄国黑海的克里木半岛,最终攻下了俄国人以为固若金汤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第二次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门户开放后的日本飞速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工业技术,短期内打造出一支西方标准的近代化军队,并最终以对马海战的辉煌胜利扒下了农奴制俄国的遮羞布,露出其虚弱的本质。此时的俄国,相对其他西方大国,主要的优势只在于人口数量和以此为基础的常备军数量,而其工业基础却无法为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提供起码的装备和补给。
这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俄军面对德意志帝国的陆军打得极其艰苦,坦能堡战役之所以被歼灭了两个集团军,很大程度上就是机动能力、通信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准。随着战争的进行,俄国的国力迅速被掏空,战争后期可以说是一溃千里,德军甚至逼近彼得堡,并占领了乌克兰的大片领土,这甚至使夺权后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接受了屈辱的布列斯特条约。
殷实的家底
凭借着丰富的资源,苏联在一战后用更加极端的方法延续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持续扩张,布尔什维克建立政权后在俄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运动,在苏联的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采取了高积累的政策,极度压缩国民的消费、压榨农民的财富,集中财富推进工业化,尤其是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这种政策之极端,甚至在20年代早期引起了一场席卷全俄的大饥荒,以至于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大规模粮食援助度过难关。
财富被大规模投资于工业化建设,此时恰逢西方陷入经济危机,大量的成套设备被甩卖,于是一座座水电站、钢铁厂、铁矿、煤矿、重型机械厂等在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建立起来,短期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完整的重工业体系。铁腕的集权、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可以说是这一套发展策略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
有了这样的一个重工业体系,地底下的煤炭、铁矿、铝土、石油才会最终变为坦克、卡车、火炮、飞机,并最终武装出1200万机械化装甲化的苏联红军赢得卫国战争。
那么俄国的资源到底有多丰富呢,我们就以冷战时期的苏联来看:2 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超过美国和加拿大之和;700多万平方千米的森林比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土都大;天然气资源的蕴藏量接近47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的十几倍,居世界第一;煤炭资源与中美同为煤炭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之一;想找石油?巴库的油田还没采完,在西西伯利亚大沼泽下又找到了以秋明为代表的众多大油田,由于石油天然气和煤都极其丰富,苏联在1986年能源生产总量达22.5871亿吨标准燃料,居世界之首,需要金属和非金属矿?元素周期表上的几乎所有矿产在俄国都有发现,而且大部分都较成规模。
所有这些资源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还是石油和天然气,苏联大量出口石油正逢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其燃料和石油产品出口从1970年的17000万吨增加到1988年的44 700万吨。其中,石油为20 500万吨(超过中国现在的石油总产量),天然气880亿立方米,在全球的原油市场中约占10%。借助油气出口,苏联日益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第三种力量”。这使得即使是美国的欧洲盟国,在面对中东地区在石油市场垄断地位的桎梏时,也不得不与苏联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而苏联也得以用石油和天然气为武器,巩固其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并拉拢西欧国家,分化其与美国的关系。80年代初,美国与欧洲在苏联向欧洲输出天然气的管道上的争执很集中的反映了这一问题,美国竭尽全力地阻止这一管道修建的原因就是避免西欧被苏联所影响或控制。
可以说,没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苏联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粗犷而庞大的重工业体系,更不可能以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军事体系来对抗世界。在冷战高峰,苏联因巨额军费而亏空的财政很大程度是靠出口石油、黄金等资源来填补。对照当时的美苏军费开支的消长,会发现苏联军费开支的明显增长与本国油气开发取得了同步进展。1974~1984年,苏联仅从出卖石油与石油产品获得的收入,最保守的估计也达到2700~3200亿美元(当时一架最先进的重型战机,价格也只有2 000万美元上下)。
而就人口来讲,冷战高峰的70年代苏联的人口有2亿5000万以上,到冷战结束时更是接近3亿,仅次于中印这两个超级大家庭。就二战的经验来看,苏联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它可以在战争早期经受了巨大的兵力损失后,仍然可以重建起一只庞大的军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何兵源数量对于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是一项重要指标。当然,要想让兵役年龄的人口数量优势发挥出来,需要工业化的支撑,就如在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空有4亿多的人口,也无法组织起足够多装备精良的军队,丢掉了半壁河山。
所以非工业化国家与工业化国家是不能去比兵源人口数量的,指望血肉去对抗钢铁或者指望钢铁去对抗硅片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发展层次接近的国家之间,数量方面的差别才更显得关键。
逐渐显露的差距
说回到苏联,其重工业体系建立了,自然资源又是如此丰富,人口众多且教育程度很高,那么苏联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历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西方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的
增长逐渐再次拉开了与苏联之间在发展层次上的差距,并使得苏联最终无法维持与西方的军事和经济对峙。
技术的进步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单纯幻想着靠政府包办一切是不可能的,美国的强大就在于它整个社会始终保持着巨大的活力。而苏联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国家军事工业综合体榨取了国家的主要资源,而民间既没能积累足够的社会和经济财富,也缺乏基本的自由和活力。最终只能主要靠对西方的科技进行跟踪和模仿,其结果就是技术差距越拉越远,起初靠更多的资源投入还能勉强维持均势,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以信息、微电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兴起后,就再也难以为继。
举例来说,当美国以B2隐身轰炸机为代表的空中突击力量使得苏联的庞大防空网显得过时的时候,苏联要想重建这一系统就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那么苏联经过几十年压榨民间财富高积累建立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撑这一切吗?答案很简单,不行。
苏联在80年代初在工农业的一些大宗产品的产量上已经很接近甚至于超过美国,有些人就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苏联在经济实力方面已经接近了美国。事实上,方方面面的劣势积累起来,是国力逊于美国的苏联所无法支撑的。
苏联解体后的累累伤痕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各种论著汗牛充栋,笔者就不深入探讨了,下面重点分析这一巨变对俄罗斯国力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苏联曾经建立的盟国体系解体、传统的信仰崩溃、整个国家解体为十五个国家,这方方面面的变化对国力的打击是巨大的,从土地和资源看,俄罗斯的国土缩减为1700万平方千米,比苏联时期减少了500万平方千米,当然就面积来说减少的固然不小,但剩下的仍然巨大,减少了20%似乎还不是过分严重,不过,当我们换个角度看,就不同了。
上篇笔者曾经提到:这失去的500万平方千米国土主要分布在其西面的欧洲方向和南面的中亚方向以及外高加索方向,这几部分国土的意义要远比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要大,失去的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以及东欧六国是欧洲与中亚的重要缓冲带,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纵深,失去它们使得俄国西部国境线后退了600千米,而中亚方向则后退了1000千米。同时因为俄国与东欧连接的领土呈一个向东方逐渐扩大的喇叭状,国境线越往东方退,边境线就越长,加之东欧又是大平原,所以今天的俄罗斯西部形成了一个绵延2 000千米、无险可守的国境线,可以说这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而且,因为失去的这些地区的纬度相对较低,光热条件较好,比起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带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所以解体后造成了另一个致命问题:现在俄国的人口只有苏联的一半,分裂出去的那14个加盟共和国带走了1.4亿的人口。2009年俄国的人口为1.42亿,只相当于德国和法国之和。也就是说,近代以来俄罗斯相对于欧洲诸强的巨大人口优势已经消失了,现在的俄罗斯就人日而言只是一个比欧洲几个老牌强国略多的国家。而这个问题因为另一个情况的存在而显得愈加严重,那就是俄罗斯平均年龄的降低、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口数量的萎缩。根据预测,按照现在的趋势,到2050年,俄罗斯的人-口将只有1亿上下,只相当于那个时候的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只和日本,墨西哥等国相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2亿多人口相当于世界的30 40亿人口的十几分之一,是工业化国家里的第一人口大国,而在未来,它将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一多,由此也不难想象,俄罗斯将更加依赖自然资源而不是工业,用以维持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
那么现在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情况怎么样呢,可以这样说,还是非常的丰富,但是比起苏联时代有所削弱,某些资源的缺陷变大,有些优势缩小了。我们先看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二战之后依赖的是西西伯利亚盆地的巨大油气地质构造,这一地区完全处于俄罗斯境内,而且由于人口的剧减,国内需求减少了,可以说俄罗斯在国际油气资源市场中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损失也不小,主要就是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被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国家瓜分,而传统产油区外高加索也不再属于俄罗斯。而天然气资源则更加集中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使得未来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供应中地位日益重要。当然,这个优势地位对俄罗斯来说也是祸福参半,关键看国家和民族怎样使用这个天赐的巨大财富。
苏联的重工业分布比较集中,比如其钢铁工业有五大钢铁基地:乌克兰、中央区、乌拉尔、哈萨克以及西伯利亚,其它的重工业产业基地分布也大体接近于这种态势,所以苏联解体后,分裂出去的主要是乌克兰和中亚的部分重工业基础,但其中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由于更多的集中于俄罗斯境内,可以说从硬件上来说,损失还不算太大。真正造成更大伤害的是,苏联解体以后长达近20年的混乱和衰败。
在过去的接近2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这个军事至上思想深入骨髓的国家,面对全球化的商业环境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发展道路。过去“寓民于军”惯了,现在重新摸索“寓军于民”谈何容易,结果是俄罗斯的民用工业和第三产业并没有兴起,而军工产业也始终处于勉力维持的境地。不止人员数量大大萎缩,年龄结构老化也非常严重,人才和知识的断层已经形成。根据俄罗斯2006年公布的数据,俄罗斯的军工行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从80年代的39岁增加到了57岁,可以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增加新鲜血液,苏联建立的很多军工生产基地已经破败和消失,如果不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大批军工产品订货,俄罗斯的军工产业体系将更加无法维持。
俄罗斯的发展趋向
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保持了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有几年甚至可以说是快速增长,这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以为俄罗斯经济恢复了,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俄罗斯的复兴指日可待。甚至很多人开始幻想俄国重拾昔日苏联的荣光,再次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
但这次的经济危机给了抱有类似幻想的人当头棒喝,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俄罗斯经济迅速跌入冰窟。短短几个月,俄罗斯股指如水银泻地般下跌,大批资金外逃,卢布如履薄冰。连国家财政的维持也成了问题,以至于莫斯科的政府机关要带头削减薪水和开支。
如果说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有一定偶然性的话,那么俄罗斯发生的这一切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极度滞后和扭曲。普京上台后,恰逢国际油价结束了90年代的低迷期,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飙升到了2007年底的140美元,俄罗斯来自石油的收入急速膨胀,这对俄罗斯经济来讲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露,如果政府趁此机会着力调整产
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社会与经济的活力,那么无疑将获得更加持续的自我更新与发展的能力。
但是很显然普京政府选择了另一条路:普京政府通过对资本家阶层的整肃,以各种手段把石油资源重新掌控在国家手中,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提高了薪水、增加了福利,更多的用于“重振国威”,拨给军队、增加军事订货、重启海外的军事行动……在这一个时期内,俄罗斯确实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俄罗斯人在90年代以来被压抑的自豪感于是重新被点燃。相应的,普京的个人威望也逐步被抬高到了一个巅峰,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则被逐步收紧,反对党的空间被压缩,媒体则被逐步控制,不同言论被一步步限制和压制,这一切都被短暂的光环所掩盖,只有少数人注意到了这背后的问题——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于石油美元的注入,而这是非常不安全和不稳定的。
就国际上来看,资源输出型国家想跃过资源陷阱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国家都会躺在上天赐给的财富上昏睡,如阿拉伯国家,以那么少的人口和那么巨大的石油财富,最终也只是得到了富裕而不是发达,这种不发达的富裕在石油资源枯竭后如何维系呢?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甚至在发现石油资源后反而在经济和社会上濒临崩溃,这被称为石油的诅咒。因为过于轻易得到的财富会破坏社会劳动拼搏的进取心,迅速涌入的石油美元造成社会分化和通货膨胀,对其它产业也会造成打击。
当然,俄罗斯在工业化的底子上比上述国家要好得多,但是如果不注意控制石油利润的走向和分配,也将对国家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可惜的是,普京当政时期并没有找出更好的方法趋利避害,这次的世界金融危机将各种危机都暴露出来,如今俄罗斯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仍相当单薄:美国占据了金融核心的位置以及航宇、信息等高端制造业的顶峰,日本德国等国把持汽车、电器等重化工业,中国等国家在钢铁、造船、汽车、家电等中低端制造业全面开花,而俄罗斯呢,谁知道它有什么国际品牌,哪个产业可以引领潮流?能够作为招牌的只剩下联盟飞船和苏27战斗机等苏联的技术遗产。未来俄罗斯的实力取决于其能否找准自己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对内部产业整合与升级,尽快摆脱对石油天然气收入的依赖。如果能实现,那么凭借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素质较高的人口,仍然可以在大国角逐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俄罗斯的所谓复兴仍会是水月镜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