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部件的突围和复兴/“高”的不见得好

2009-11-09

汽车观察 2009年10期
关键词:高昂买车变速器

先不说DSI的技术是不是最先进的,吉利对它的收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应该得到鼓励,至于以后自动变速器技术升级了可以再进行开发。如果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企业是不会进行出售的,世界对“中国威胁论”还是很敏感,汽车产业也是这样——如果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都发展起来了,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该怎么办,他们历来都有这个顾虑。所以,在核心技术上还会对中国进行封锁。

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比较困难。从3挡、4挡发展到现在7挡、8档,里面的行星排不好做,导流器就更加复杂了。吉利现在已经做了4挡自动变速器,收购了DSI后开始做5档,在慢慢向上延伸。另外奇瑞、一汽也在做,但是能够几十万辆大批量的应用还达不到,目前可能就几万辆。国际上最先进的是德国采埃孚股份公司,我去年参观过他们和上海变速器厂的合资工厂,现在研发的8档用电控系统大大减少了离合器占据的空间,已经非常先进。

目前中国的变速器厂还没有把自动变速器做出来,都是整车厂在研发生产,这是不太好的一点,应该是有一个专业的变速器厂。所以在此情况下,中国车企生产自动变速器的产量就不太大,因而研发力度也不够,大家经验都不足,还在各做各的。说透了,企业还是在搞大而全,整个行业的分工不合理,这个差距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国零部件产业出现的问题就是滞后性。所谓滞后性,就是对方已经生产出来一个新产品了,而我们的企业才恍然发现又晚了一步,然后去跟着研发,结果跟到半路对方又有新产品了,还是跟不上。

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不能用晚多少年来与发达国家做比较,如果是50年前我们可以说晚20年。但是到了21世纪后是汽车电子,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比对手晚多少年根本不知道,这之间的差距是无法量化的,用“可怕”形容为之不过。

而惟一的办法就是政府出面,从国家的高度制定一个宏观的零部件规划,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力中心”——跨行业、跨科技地将信息化和汽车产业化结合起来,不能老在自己的圈子里,要打破界限。而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和产业格局。

最后,需要看到的是吉利收购DSI只是解决了某一个问题,而且成效还有待时间检验。如果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打好,明天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跟信息一样,每天都在变化。所以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要广泛融合,融合以后就叫“超汽车制造业”,中国政府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为什么先进,就是早已实现了产业间资源融合与整合。未来10年是中国零部件复兴的最后10年,不然就真的赶不上了。

读者陈光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的不见得好

近日,有幸拜读了贵刊《追“高”?晕“高”》一文。作为一个即将买车的消费者,看了这篇文章对自己的感触颇多。

参加工作两年多了,看着周边的同事都有了自己的爱车,乐驰、捷达、速腾等等,各个价位的都有。自己也打算弄个车开开。在自己的心里,一直认为那些高端的丰才是好的,高科技集于一身,无论是安全性能还是品质都是有保障的,而且开车出去这车也不怯场,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并不是盲目地追求高端、高科技就是好的。虽然有的车集中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售价自己也能接受,但是其高昂的售后维修费用却不是自己当初所能想到的。之前,自己一直认为这高技术车卖的又不贵,维修、保养还能贵到了哪儿去啊。看了贵刊的这篇文章,才深深的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技术越高的产品,维护的费用竟然比一些低配置车辆高出几倍来,这太让我意外了。虽然高科技可以让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是这高昂的保养费用却让自己的口袋变空了。这多花的钱有点冤枉了,因为没有哪个汽车经销商将产品高昂的保养费用如实告知消费者,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车如何如何高端,而不考虑是否适合消费者。把车卖出去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当消费者买车后面对高出预期很多的保养费用时,他们给出的解释也多是“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

正如作者所言,高端的背后会让我们消费者变晕,晕头转向而不知所以然,多花了那么多的保养费用而不知情。

买车还是慎重点好,不能跟风追求高科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读者范征

猜你喜欢

高昂买车变速器
一汽马自达6无法行驶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漫画哲理
雷克萨斯
矫情变速
新面孔
打车
你是否该买一部iPhone
《买车》等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