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 引人入胜

2009-11-09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6期
关键词:胡锦涛悬念劳模

王 丹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

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巧设悬念,采编好稿件是基础

广播新闻是以每一组新闻节目为载体的,而每一组新闻节目又是由若干新闻稿件组成的,所以增强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必须以采编好新闻稿件为基础。

广播新闻巧设悬念,写好导语是基础,以2003年获得中国广播奖一等奖的录音报道《劳模楼里无劳模》为例,这篇报道披露的是鞍钢集团公司以建劳模楼为名,为公司中层领导谋取福利的不正常现象。报道的开头写道:“鞍钢集团公司为劳模建造的劳模楼终于竣工,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张榜公布的分房名单上竟然没有一位劳模。”这种写法开门见山,既直接揭示主题,又为下文营造了悬念。“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听众自然会发问,并对下文充满期待。

除了开头之外。广播新闻稿件中间和结尾巧设悬念,同样可以收到吸引听众的效果。

广播新闻稿件中间设置悬念,同样是指有下文需要提示的情况下。2006年4月下旬,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肯尼亚,亲切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师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聂巧发回了一篇很有特点的现场报道。报道在叙述了胡锦涛与孔子学院师生共同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以后,余兴未尽,笔锋一转,又选取了一个深刻表达主题的场面。报道中写道:“胡锦涛说,在肯尼亚听到大家讲中国话、唱中国歌感到格外亲切。胡锦涛把孔子说过的三句话赠给大家。”

“胡锦涛把孔子说过的三句话赠给大家”这句话对于下文来说就是一种悬念。“哪三句话?”听到这儿。听众自然会产生疑问。接着记者用胡锦涛的同期声直接回答了自己抛出的话题。应该说,这种悬念的设置恰到好处,既十分必要,又非常自然,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间设置悬念,都要注意上下文间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上文要准确为下文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下文也要准确回答上文,二者的内容不能重复。

广播新闻稿件结尾设置悬念,主要是指一些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在前一篇报道结尾对下一篇报道内容适当作出预告。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吸引听众进行连续收听。

巧设悬念,排列顺序不可忽视

广播新闻节目是由若干个新闻稿件组成的,众多的新闻稿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广播新闻节目。那么,排列顺序不同,组成的广播新闻节目的宣传效果就有所不同。排列顺序在广播新闻节目组合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播新闻与报纸不同,它传达的内容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分量”和对听众的吸引力只能靠排列顺序体现出来。一般来说,广播新闻节目的“头条”乃至前几条都比较重要,尤其是“头条”,顾名思义,它是一组新闻的龙头,在确定整组节目主题和基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分析表明:广播新闻节目的排列顺序不同,在重要性和吸引力方面会带给人不同的听觉影响。根据这一特点调整好编排顺序,就能使听众产生收听期待,激发收听兴趣,从而起到巧设悬念的作用。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节目的排列顺序要综合考虑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和听众对其认知、关注的程度。比如:虽然时政新闻节目应将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放在突出位置,但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有时也需要格外垂青。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灾情的每一步发展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24小时全天直播,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地加以报道。由于新闻报道的关注点与观众的期待心理完美统一,播出以后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正是由于这一次全天直播开创了中国新闻直播史上的先河。

巧设悬念,写好提要很关键

提要是广播新闻节目的“眼睛”。一方面,没有提要,就无法引起听众的注意。现在一些以说新闻为特色的广播新闻节日往往没有内容提要,不仅不能引起听众的注意,而且给人一种被动听新闻的感觉。

那么,如何写好广播新闻节目提要呢?

第一,要突出重点,言之有物。

提要是新闻节目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浓缩。既然是提要,就不可能将全部新闻内容罗列其中,而要突出重点;同时,提要内容要写实,要言之有物。以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某次内容提要为例:

“胡锦涛与贝宁总统亚伊会谈,”“覆盖全国31个省区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网建成运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发言人就陈云林赴台举办两岸农业论坛一事发表讲话,”“今日天气:北方地区秋意渐浓,南方地区被高温笼罩。”

这组内容主要包括中央领导的外事活动、重要的经济信息、社会事件以及天气情况等。这些内容,无论从听众的关注程度,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力看,都是编写提要的好素材。另外,在表述上这些内容具体而充实,很容易抓住听众。

第二,要用短句,表述简练。

广播的特点是口语化,它与平面媒体的书面语正好相反;而口语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多用短句。仍以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为例,提要都比较精练。如:“我国轻工业结构将有较大调整”(13字);“澳门回归纪念亭动工兴建”(11字)。

之所以要求新闻提要精练。就是因为广播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而听觉器官感受外界信号的特点就是稍纵即逝。因此。只有结构简单的短句和口语化的文字表述才容易使人听明白、记得住。

要含蓄,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要把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写在开头。如何将提要写得含蓄一些?巧用数字是个好办法。如“江苏经济出现五大特点”,“哪五大特点?”听众听后会产生疑问,于是自然会听下去。

总之,巧设悬念在广播新闻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采编过程中一定要用好这个技巧,但操作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追求时髦和单凭兴趣而盲目运用。同时,巧设悬念要力求恰到好处,不要过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胡锦涛悬念劳模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排排坐,数劳模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