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说”新闻
2009-11-09付海军
付海军
近几年来,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相继开播的新闻节目,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代之以体现主播个性风格的“说”新闻的演播方式,像央视的《世界周刊》、河南卫视的《都市报道》等节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们感觉到了传统的传播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的传播方式正初露端倪。
一、时代的产物
如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它产生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一样,电视“说”新闻这种新传播方式的出现是传播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电视跟着广播一直以一种固定形式去播新闻,我们称它为传统的播音方式。它的特点是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声音高亢洪亮,吐字归音、停连断句十分讲究;态度郑重严肃,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这在当时的历史状态下。确实起到了统一人民意志,鼓舞人民斗争士气的作用。那个时候,由于没有外来传播的侵入,观众对传播方式没有参照,于是新闻的播报方式相对固定了几十年。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视事业蓬勃兴起,广播首先受到了具有视听双向传播的电视的冲击,听众群迅速减少。为了适应不同层面听众的需求,广播节目开始“细分化”,开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节目,也随之出现了与听众亲切交流的主持人节目。世纪之末,电视也遇到了同样的冲击,这种冲击来自于有线电视和网络媒体。首先,各地电视台自办的节目纷纷上星,观众通过有线电视可以收到二三十个台的节目,这一竞争态势让所有电视台各栏目的收视率严重分流,收视率下降趋势成为必然。其次,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出现也夺去了相当数量的观众,特别是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即观众通过不同网址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大量信息,自由快捷,这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观众乐于接受的。再次,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其很难由一种固定传播方式达到有效传播。最后,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多元化以及各台栏目的相互渗入,特别是外来节目的引人,观众的眼界拓宽带来观念上的变化,他们乐于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接受信息。正襟危坐、模式化的播音方式传送“新近发生的事”已不合时宜,需要有一种服务性更强、更亲近的传播方式以达到和观众的有效“对接”。因此“说”新闻这种突出主持人个性的播出方式应运而生。
二、可行的新闻传播方式
对“说”新闻这种传播方式的关注,我是从看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和《凤凰早班车》开始的。吴小莉的电视新闻表达方式舍弃沉稳、端庄的惯性态势,以机敏和活力风风火火地叙述国内外的动态新闻;陈鲁豫看起来虽然有些稚嫩,但她在《凤凰早班车》里是以轻松活泼甚至是欢快的方式讲述新闻。她们以别具的风格和个性讲述新闻的方式吸引我们关注发生的每一个新闻事件。
“个性化”、“人格化”传播。首先主持人的职业角色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的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这一方面指我们的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人;另一方面,主持人是以和观众平等的朋友身份,以“个性化”、“人格化”方式进行传播的人,是对观众更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小莉和鲁豫在节目当中的角色更强化了后一方面。而我们一贯沿用的播报新闻的方式更多地强调了播音员的社会性,即把播音员单纯地作为传媒机构的“官方”代言人,是富于政治性的、自上而下较为郑重而严肃的传媒角色,忽视了节目主持人的人际性,即以个人身份出现,用“个性化”、“人格化”的方式传播。现在,是到了把这种富于个性的人际传播方式用在新闻节目上的时候了。
形成“自己人”效应。传播学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传播内容的同时,也能播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关系的信息,即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亲疏度,这种亲疏度对传播内容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形成“自己人”效应,就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播新闻可以改为“说”新闻的主持形式,即在广播电视根本属性的前提下,改变居高临下,正襟危坐,而以一种平起平坐、轻松平易的方式接近观众,给观众一种朋友的亲近感、信赖感和亲和力。
贴近生活。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每个民族都有两种哲理,一种是考究式的、书本的、郑重其事的、节庆才有的;另一种是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这两种哲理通常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接近,只要谁想描写一个社会,他就必须认识这两种哲理,尤其是必须研究后一种。”文学创作如此,主持人在传播语言时也同样。主持人不仅要在非新闻节目中。就是在新闻节目中也不能说官话、套话、空话,而应善于用“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方式来谈话。同是为了一个目的,我们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色彩、换个方式,说出与时代主旋律一致的话,观众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
三、“说”新闻的展望
“说”新闻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但并不代表所有新闻节目一律要去“说”。如果出现类似娱乐节目的“克隆”现象,那只会使新闻传播走向另一个极端。新闻节目究竟采取什么形式传播,还应依据新闻的内容、播出的时段、收视对象的需求来定,我们先来看播新闻与“说”新闻各自的特点。
不同的时段观众的收视心理不同,新闻的传播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如早晨人们紧张忙碌,尽管打开了电视机,但很少也很难坐下来将整个节目从头看到尾,这时的新闻多以短而快的软性新闻为主,这种早新闻节目应让一个清新活泼而不失稳重的主持人将曾经发生的事情向人们娓娓道来。午间消息发布于人们的工余时间,由于有上午刚发生的新闻事件,主持人应该以机敏快捷的风格向人们叙述。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内容比较吸引人,主持人传播介于“说”和播之间,如果再放开点“说”,效果可能会更好。到了晚上,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可以稳当地坐在电视机前了解当天国内外及身边发生了哪些新闻事件,主持人应能够成熟稳重地向人们叙述发生的事件。评述新闻事件。中央电视台21点的《现在播报》是以海霞为中心的新闻节目,虽然海霞的播报亲切、自然、流畅,但除了结构编排与《新闻联播》雷同之外,若以“说”的形式叙述报道也许效果就不会让观众失望了。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让主持人以个人身份用“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去“说”新闻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产物,为观众所喜爱而且可行,这是与国际视听发展趋势的有效接轨。它在实践中运行或许能走出一条我国电视传播的新路。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