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
2009-11-09李明
李 明
打开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想要寻找一档谈话类节目真的不算难事。叙事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目、讨论型谈话节目;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情感性谈话节目。几乎是任其所求。应有尽有。
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与繁荣,的确给观众带来了收视心理上的满足。然而,节目数量的逐年增长并不能代表节目质量的完全尽如人意。因为,谈话节目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而且需要一定的聪明才智来创作。每一期节目,在每一个运作环节上,都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欲现精彩,实属不易。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仅就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策划文本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主线清主题明
一般来说,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有两个作用。一是介绍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便现场嘉宾在参与节目时能够把握谈话的侧重点;二是文本在采访问题的设计上更为具体,结构上更为紧凑。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和其他文本一样,在写作过程中都要贯穿一条明确的主线,凸显一个明确的主题。尽管有些话题从表面上看内容比较多,但是在撰写谈话节目的文本时,要尽量选择与主题有关的素材,既要避免素材淹没主题,又要防止出现多个主题,切忌一味迎合受众,而失去了节目自身的主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精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正确把握布局。2008年下半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搞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和主持人及现场观众一起讨论《继续解放思想建设美好河南》的话题。在起草节目文本时,编导人员就精心设计,从省委书记参加节目的衣着打扮,到改革开放、工农业生产;从现场提问到讨论命题、接听热线,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这条主线,保证了节目主题的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创作类似于散文的创作,一定要做到既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形散而神不散”。
结构紧脉络清
一般谈话节目的文本,通常都是大纲的形式,并不一定需要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头圆尾满。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谈话类节目文本,写成提纲或串联词的形式即可。然而,这并不是说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文本就可以放松对结构、脉络的要求。反之,正因为简练了、精干了,就应该使节目的结构更为清晰和紧凑。只有这样,主持人在现场进行“二次创作”时,才可能全面把握,游刃有余。假如文字稿的逻辑顺序不清晰,结构不紧凑,那么主持人的现场提问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影响整个谈话节目的进行。文本要做到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写作时就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一般来说,策划文本的写作要从概念人手,首先对谈论话题的内容有一个科学的界定,然后论及目前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此后逐渐展开对话题的讨论。“文似看山不喜平”,谈话类节目在结构上还要注意有节奏感,要有跌宕起伏。因为电视是视听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耳目,任何单调枯燥、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都会让入疲劳生厌。
对象感个性化
电视谈话类节目属于大众传播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传播特性上还追求人际传播的效果。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特征是节目现场与人的对话,节目文本虽然是文字形式,但它毕竟是要让主持人去说的,是让别人去听的,所以,它的文本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在语言上的要求就有所差异。除了一般语言表达必须具备的流畅、清楚、简洁、准确、丰富、和谐外,谈话节目的文本特别要注意口语化、个性化,避免书面语、共性化。谈话节目的文本还要特别注意符合主持人的语言习惯,不能将自己的口吻强加给主持人。此外,谈话节目文本的写作还要有一种对象意识,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写出交流感。我的同事曾经作过一期《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的谈话节目,谈话的对象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田间见到的农民老周。在和老周对话时,主持人从胡锦涛总书记拿过的一把麦穗人手:“老周,你拿了把麦穗过来,有什么讲究吗?”“你数过没有,这一个麦穗有多少粒?”这样一来,很快就自然地打开了话题。电视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提问、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不论运用哪种表达方式,都需要尽量做到像和受众交谈一样,直接平等、平易自然、和蔼可亲、通俗易懂。
要协调防错位
谈话类节目文本在创作时,要防止主持人与编导的关系错位。节目外在形式的活泼或凝重要依靠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通常来讲,编导负责策划方案的编写和实施,主持人要尽快领会策划方案,最好是在文案定稿前与编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策划上,主持人与策划编导是同等重要的。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能够主导节目,但是,主持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是万事通。现实中能够既做主持人又做编导的复合型人才可谓凤毛麟角,所以,编导在策划文本时,要尽量考虑主持人的个性因素。嘉宾一般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导和主持人在制订策划方案时,还要注意与嘉宾的及时沟通,共同规划,这样有利于嘉宾尽快掌握话题的内容。从主持人的角度说,在掌握编导思路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嘉宾的沟通。不同谈话节目之间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策划与驾驭能力上,在很大程度上,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起着核心作用。策划方案要在保证主持人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努力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积极性。
显深度用背景
电视谈话类节目要体现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要求创作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占有能力,同时也要求创作者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节目既要有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新闻六要素的前四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要分析新闻六要素的后两项内容“原因和结果”,努力将新闻事实由表层向深层拓展,以体现电视访谈节目的深刻和全面。为此,编导和主持人要搜集大量的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作为背景材料,并将它们融入谈话节目中的相关部分。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常用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等。策划也同样要整合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这里以江苏电视台《地球村》栏目的节目《生态省离我们有多远》为例,作者将有关历史背景与当今生态环境、百姓的人居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文本的第一部分探讨生态省建设存在的问题,中西方环境建设、生态建设情况的对比,再加上中国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等。在第二部分论述了建设生态省的意义,并增加观众参与的内容,呼吁民众与政府、企业协同起来一起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样的文本就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较好地处理了所要谈论话题的结构及逻辑顺序。
有交锋重互动
就策划文本的个性特点而言,电视谈话类节目要增强互动性,突出谈话类节目的“交锋”特点。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以传播者为主体的单向式传播,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有许多被动接受的因素,参与感明显不足。而谈话类节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受众渴望参与的需求。谈话类节目的文本策划要针对具体的嘉宾和观众来设计问题,以带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增强对观众和嘉宾的了解,使问题更具针对性。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远亲不如近邻”为例,在节目开始,主持人崔永元就注意针对现场唯一的女嘉宾娄乃鸣导演与男演员李丁的特殊角色来展开提问,活跃了谈话的气氛。其次策划文本要努力营造一种交锋的状态,使现场嘉宾与观众形成互动。在《实话实说》、《对话》栏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观众对嘉宾的观点持有疑义,或者观众之间对某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互相质疑,这充分体现了谈话类节目的交互性特点。谈话类节目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封闭性,提出一些开放度比较大的问题,扩大观众的参与范围。如今有些谈话现场踊跃发言的人都是“话托儿”,这样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便受到了影响,更失去了谈话节目的“交锋”特色,造成套话、大话、空话太多,节目自然就不好看、不耐看了。策划文本在整个后期录制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确定最后的方案。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