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报道的鲜明个性
2009-11-09杨振东
杨振东
内参是内部参考消息的简称,一般用作内部高层阅读或作决策参考用。打个比方,如果是机关单位,一般是指处级以上干部才能传看的绝密资料;如果是企业单位,也叫内参,是经理以上级别才能看的。从反映内容上,它比公开报道更敏感、更迫切需要领导层的关注。大量不宜公开报道的事件和问题往往通过内参形式反映到有关领导那里。会得到很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因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既能写公开报道又善于写内参往往是记者有责任心、功底扎实的表现。笔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参考》提供过一些内参文章,认为内参报道的确独具其鲜明个性,现将心得体会做一赘述。
选题:群众关心,领导关注
到底哪些事件和问题能做内参?我的体会是让“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事件和问题。与公开报道相比,它有更强的现实冲突色彩。更迫切的破解要求。如果是个批评稿,它矛盾尖锐,亟须解决——群众因之而关心,领导关注不处理后果更严重;如果是表扬稿,它切中时弊,极可借鉴——群众关心的问题化解了,领导关注的矛盾解开了。总之,泛泛意义上的事件和问题,绝不能做内参报道。如做内参,必应选择能牵挂“两关”之事。
举个批评稿的例子,《内部参考》2007年第1期刊发了《卢氏县出现大批学生和村民铅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在一个有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厂的镇里,在短期内出现了37个学生和村民铅中毒,且300多名学生检验单被有关部门扣押。这样一件事,当地的群众一定关心,因为涉及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领导当然关注,因为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受害者会越来越多。
再说表扬稿,《内部参考》2006年第3期刊发了《开化集团浴火重生发人深思》,报道了曾一度陷入全面停产的开化集团是如何获得重生的成功经验。当时,全省遭遇同一困境的国有企业很多,令群众关心,领导关注。此稿提到的经验,正解决了这“两关”,很值得有决策权的领导们参考、借鉴,以能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
采访:挖透背景,务求真实
公开报道的采访,新闻六个W(六要素),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y(起因)、How(经过)、What(结果)只要搞清楚基本上就能成稿了,但内参不能满足于这六要素,还要搞清两个背景——大背景和小背景。大背景是指在全国、全省的全局范围内,出现的这一事件或现象是个什么性质和地位;小背景是指催生这一事件或现象的土壤是什么。只有挖透两个背景,内参反映的事件或现象才有更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典型性,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新闻中跳出来,让内参闪烁出逼人的“社会性、时代性”光芒。
《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河南名片”犹如“童养媳”》是《内部参考》2008年第19期刊发的稿件。说的事件只有两件,一是某镇政府的人想无票进景区遭拒,就派人拆了景区的房子;二是另一个镇政府的人在遇到与前者同样的情况后,招来巡防队员殴打景区人员。两个事件单个看,都属于社会新闻,如果将两者的新闻六要素写齐报道出去,读者一笑了之,领导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作者没有停留在新闻六要素上,而是挖掘出了两个背景——先挖小背景:两个镇政府要么与景区实管辖区有交叉,要么毗邻,但按景区法定辖区,这两个镇都在其辖区内。也就是说法定辖区与实管辖区不一致,引发权与利不一致导致两起冲突。再挖大背景:大型风景名胜区作为当地“名片”在全国许多地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管理体制上明确其地位和身份,从而能对辖区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大小两个背景一深度挖掘,两起普通的打砸事件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领导一看,就会觉得事件虽小,但问题挺大,必须高度重视。
与公开报道一样,内参也要将“真实性”奉为第一追求。不必讳言的是,与公开报道相比,少数内参报道在“真实性”方面不容乐观。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仅供领导参阅的内参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加之内参不像公开报道那样读者众多,监督者众,因此,有人心存侥幸,觉得在真实性问题上就可以打打折扣。偷偷懒。这一现象是极其不负责任,也是极其有害的。会严重影响内参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更会影响事件或问题的正确、有效、及时得到解决。作为记者,一定要深入实际采访,防止失实新闻。
写作:一线贯穿,事理分明
公开报道中,对于新闻事件,只能做纯客观的叙述,不能有主观臆断,更不能有评论性语言,但如果内参也这么写,就容易使事件叙述线出多头、流于堆砌、欲言又止,让领导欲批示而踟躇。由于内参就是要力争让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事件的症结所在,从而义愤填膺,奋笔批示,以推动问题的解决,所以不能让领导看了三遍还不明白,一定得“一线贯穿,事理分明”——即在行文时,要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行文,而不是按采访的顺序行文;在叙述中。在讲清事件的同时,也可以加以道理的分析,甚至作者的主观认识,也只有这样,内参才更有战斗力。
以《内部参考》2006年第31期刊发的稿件《孟州法院办案就像是做生意》为例,尽管记者采访了事件各方,但在行文时,并没有分别说各方对案件经过的叙述,而是按时间的先后,在不标明信源的情况下将宋保国案件中的怪现象一一道出,当然记者已将有争议的部分剔除,道出的文字都是各方认可的。这样,就使人很容易看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症结所在了。而《孟州法院办案就像是做生意》的标题更是典型的评论性语言,但正是这句话点明了问题的要害。不能不让领导拍案而起。如果只纯粹客观平实地以“弄丢案卷中断审理,承诺赔钱却不兑现”为题,怎会迅速激起领导的义愤之情?
技巧:惜字如金,直点主旨
与公开报道相比,内参报道更讲究短小精悍,惜字如金,直点主旨。在写作时,一定要将长稿写短。短些短些再短些。在长稿写短上,有几个技巧:一是去枝留干。将重要问题说清说透即可,枝节问题能不提就不提。二是去异存同。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将各方有不同看法的部分略去,只说一致的部分。当然,如果问题的要害就在这些争议点上,一定要专门说清楚。
“直点主旨”体现在写作中。是指要能提炼出问题之所在。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还要讲道理,要把事件背后的根源直截了当地点出来,不要避讳“公开报道不得有感情色彩”之说。《内部参考》的部分稿件标题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