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社会责任 帮助特困群众
2009-11-09段孝和
段孝和
记者的职责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彰显好人新风,鞭挞社会邪恶。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还应常怀爱民之心、怜弱之情,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帮助特困群众渡过难关,以此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
常怀扶弱济困情
驻县记者长期局限一地,虽然活动范围小,但人头混得熟,县直、乡镇、基层的领导和群众大部分都认识,即使你不认识人家,人家也知道你。因此,每到一地,只要一报家门,接待者都会说“知道知道”。人熟了,对工作有好处,有啥新闻线索都会及时提供给你。但同时,人头熟了还会给你带来一些工作职责之外的麻烦事。一些特困群众求你给以帮助就是最典型的。
记者虽工作特殊,但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对特困群众的要求,要管是你的社会责任、人性良知,如不想管,也完全可以用一句“有困难找政府”的话打发来人。可我搞新闻20多年了,找我的人不计其数,我从来没有给他们说过这样的话。我是农村生农村长的人,对农民的疾苦和困难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深刻的了解。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交不起3元钱的学杂费差点辍学。到公社办事吓得战战兢兢,更不要说到县里求人办事了。农村人有两大特点,一是见干部自觉矮三分,不敢大声说话;二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求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极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迈过这个坎儿,可能就是阳光道,迈不过这个坎儿。有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本人的经历和良知,使我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一些特困群众。
由于我们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有些理应得到救助的特困户得不到救助,他们自认命苦,不吭一声,在特困线上苦苦挣扎,而周围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不管不问。前年夏天,我到鲁山县磙子营乡石岭村采访,发现一位左眼瞎、右眼几乎失明的农民,妻子病瘫在床十几年了,手、脚变形,两个儿女在上学。为维持生计,这位农民除种田外,还抽空在周围村打工,半晌还要回家照顾妻子解手。整个家庭一贫如洗。就这样一个极其困苦的家庭,竟得不到低保、没有得到过任何救济。采访结束后我心情非常沉重。当天,我给县民政局长打电话,约他第二天去看看。民政局长给这家带来了白面、衣服和救济款,又让乡里将这家列入低保。
这些年,我接待过不少儿女考上大学元钱上学了、患重病无钱医治了、家庭特别困难过不下去了等特困人群,我都想尽办法帮他们暂解燃眉之急。
用笔唤起众爱心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无限美好。记者要用笔去唤起众人的爱心,掀起爱心潮,帮助特困人群走出困境,开始新生活。多次的事实使我认识到,记者个人的爱心是有限的,可记者用笔唤起的爱心却是无限的。
鲁山县磙子营乡李村有个姓张的农户,儿子张大磊1998年患骨癌,无钱医治。我去采访这件事后,很快在平顶山日报发了消息,一些爱心之士纷纷捐款。连深圳、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一些读者看到报道后,也给张家寄来了钱。有人捐款我就立即发消息,形成了强大的爱心潮。那次,各界共为张家捐款4万多元,使张大磊治好了病。2007年,已在县高中读书的张大磊旧病复发,需到北京治疗。张家经济困难,连一千元钱也拿不出来。张家夫妇为救儿子,到县直单位挨门求助,结果3天只收到了200元捐款。当时我正出差在外,张大磊的母亲哭着给我打电话,求我赶快回来给他们想办法。救人要紧,我提前返回鲁山。张大磊的母亲一见我就哭成了泪人,说:“大哥呀,你可得救救孩子呀。”我当即给她掏了500元钱,并安慰她尽快想办法。我马上给报社领导汇报,平顶山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张大磊旧病复发、无钱医治的消息。我又不停地给有关单位打电话联系,请他们为张大磊献爱心。一时,各单位、学校纷纷捐款。县里各部、委、办无一例外捐了款。不几天,社会各界为张大磊捐款6万多元,使其在北京顺利做了手术,现在已在上高三。鲁山县土门办事处12岁的女童曾欠,父母双亡,靠80多岁的奶奶抚养,面临辍学。2007年我在平顶山日报报道曾欠的困难后,不少人为她捐款,还有人想收养她。最后,南阳市某区一位领导干部收养了曾欠。时隔一年,我专门到南阳采访曾欠,看到养父母对她极好,让她独居一室,还装有电脑,并让她在南阳市条件最好的学校读书。了解情况的人都说是我的一篇报道改变了曾欠的命运。
辛劳奔波无所求
记者的任务是采访、写稿,可一“揽”上众多的救助事情,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没有执著的精神和不怕麻烦、不怕辛劳的劲头,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说实在的,凡是找到记者求助的特困人员,既贫困又没人,他们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记者身上。有时,工作繁重,任务干不完,可一看到他们悲痛的样子、无助的神情,我心灵上就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试想,不是万般无奈,他们会东打听西打听、费尽周折找记者吗?他们找记者就是相信记者,他们把记者当做自己的靠山。所以,我再忙再累,总是热情接待这些找上门的求助者。为鲁山县土门办事处女童曾欠的事,我连续4次陪南阳的同志到百里外的土门,曾欠的养父母对我非常感激,说:“我们夫妇唯一的女儿不幸去世,是你又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女儿。”为给磙子营乡的张大磊筹集医疗费用,我数次和有关单位联系,恳请他们伸援手、献爱心,救救苦命的孩子。张大磊的父母感激地对我说:“你两次救了大磊,俺一家永远不会忘你的恩情。”我对他们说:“话不能这么说。咱无亲无故、过去又不认识,我为你们尽一点力是一个记者完全应该做的。”虽然苦点、累点,又没有任何圆报,但每当我看到被救助者高兴的笑脸时,心里就有种极大的安慰和快感。
记者不是富翁,自己也没有多大力量去资助别火。但记者有笔,有媒体,他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媒体去为一些特困群众办点事,帮他们渡过难关。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良知永远不能忘。
编枝: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