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2009-11-09孙占利
孙占利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闻类专业“进口大,出口小”的矛盾更加凸显。新闻媒体有限的岗位本就无法容纳过剩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不少媒体在招聘人才时又青睐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无疑使严峻的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扩招,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
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影响。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据2003年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停办报刊共677种,其中削减、停办的多以行业报、地市报、县报为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曾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控制在:报纸2200多种;期刊8000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个。新闻行业的这一变革状况,没有像其他行业随经济的发展岗位增多,对新闻专业的就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新闻专业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落后与媒介的变化与发展,大多数学校上新闻专业后,均将名校的相关内容全盘照搬;教学方式上只注重知识传输而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严重缺失,特别是新上新闻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完全依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造成不少学生大学期间没有到正规的新闻单位实习的经历;师资结构上不合理,不少新闻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在这种条件下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也是导致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改变新闻专业就业难的对策
高校要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定位办出特色。新闻专业的建设,一定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个性地办学,更要有可行的培养措施和培养目标,不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而要去发展自己的学科个性。美国《新闻周刊》与著名的教育机构卡普兰联合推出年度美国25所热门大学,就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因而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欢迎。因此,特别是地方学校所办的新闻更要面向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媒介的需要,进行调整特色发展,并形成特色优势。这样,毕业生才会抢手,专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新闻专业有综合、财经、政法、体育、外交等各类大学办的,这些院校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有特色的新闻人才。
高校要结合特色加强建没。一些香港学者对我国大陆50所新闻传播院系的负责人和资深教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对新闻传播教育不满意的为76.67%;认为需要提高师资素质的为53.33%;认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为40.00%;认为教学方法滞后的为50.00%。这说明就整体上来说,我国新闻专业的建设是落后的,因此,各个学校在对本校的新闻专业定位后,要认真地组织老师进行研讨,合理地确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地方院校要结合生源特点,编写自己的教材,不能完全照搬知名高校的类似专业的教材。
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新闻专业的教育实践性极强。学生在校期间,既要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化动脑思考能力,又要动手动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被方汉奇称为“中国职业新闻记者之第一人”。在他的新闻思想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能说”。“四能”,即新闻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及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四能”体现了人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倾听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最为核心的几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要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填鸭式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
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新闻专业的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新闻媒介的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这就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新闻专业的师资建设要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道路,要经常请在媒体工作的一线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课;同时,把高学历的教师派到媒体去锻炼,通过实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对新闻专业的教师考核,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不应以科研为主导,而应重视新闻实务。
高校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就业方式由统一分配到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变化,就业的专业对口由绝对变为相对。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作为第四种传媒网络的发展,都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时如果不能到新闻媒体工作,就积极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