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与中国民主过程

2009-11-09刘小峰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6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民主

刘小峰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会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快捷、更加及时、更加广泛的传播;国家也可以建立社会舆论汇集和分析机制,从而引导事件发展。因而,社会发展与媒介舆论密切相关。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树立榜样和塑造道德风貌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缺陷,没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而网络舆论由于自身特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从而成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论的特性

网络舆论的自主性。网络舆论的发言者是自主的,由于“身体缺场”,也就无需担心现实中的自身安全问题。身体缺场的好处就在于,人们可以隐藏真实身份,不受真实世界的束缚,从现实世界中跳出来。出于某种动机,表达自己的原始意愿和向往。网民可以通过电子公告栏,即BBS自由地在网上发表意见,他们的意见只代表个人的立场和看法,没有人可以以真理或权威的名义压制其他人说话的权利。因而,较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的合理性、促进民主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等。

网络舆论的公共性。和其他舆论一样,网络舆论也是一种集合意识,只有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话题,如政治民主、社会公正等,才会引起网民的共同兴趣。在信息渠道畅通的网络舆论环境里,这样的话题出现以后,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舆论的社会化不可避免地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公民公共事务参与的重要内容。在CNNIC有关日常生活的调查中,61.8%的网民关于重大新闻一般都是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而且64.8%的网民遇到问题时会首先从网上找答案,41.9%的网民把互联网作为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高达76.9%的民众上网以后,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事件。而且,不管网络舆论引导的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如何,参与者往往是按照某种“共同”意识行动的,因此也往往具有一些社会公共性意义。

网络舆论的丰富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因其无与伦比的传播量和覆盖面成为人们认识客观环境和表达意见最主要的工具,并经常影响着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它不仅代表公众发表意见,而且其他公共部门也常借它发表言论。作为传统媒介的报纸受到版面的空间限制,广播和电视则受到时段的制约,而唯有网络舆论能够将意见永久保存并打破时空界限,呈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况且,传统大众传媒舆论主体发表看法时,往往被强势利益群体所操纵。带有意识形态领域色彩。而在网络舆论中,网民与其他所有网民共处于一个虚拟共时的世界,打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话语规则。每个参与的个体主要都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说服力主要依靠言谈本身的力量,而排除了暴力、权威的因素。他们在发表意见时,也能大胆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得网络舆论内容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

网络舆论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

加强社会各界交流互动。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为社会各界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在传统媒体时代,有传统意义上的互动,也偶尔设立所谓互动的交流途径。但其范围和影响有限。而且内容也必须受到严格审查,是一种“分时”的互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将互动推向了新的台阶。成为一种“实时”的互动。网络在线调查、及时点评和多渠道的参与,现在都已经成为平常的事情。通过互动,网络舆论的形成速度远远快于传统新闻舆论。在空间方面,网络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形成了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别之处。它大大改变了传统政治运动中必须近身集结的模式,把个人电脑变成了公共生活的接口,让人可以在客厅、卧室等非常个人化的处所和整个世界对话,以互动方式直接进行公共参与。

推动国家民主决策。1996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闻传播手段还不够发达的时代是如此,在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更是如此。”确实,社会发展与媒介舆论息息相关。网络舆论由于无限的开放性和良好的公共性,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它可以将作为“私人”的个人聚合在一起。随时形成一个“公众”的话语平台。这些聚集起来的私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就普遍利益问题进行自由、理性的对话和辩论,并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形成公共意见,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网络舆论的理想目标就是在这种公共领域的舞台上,将政治权力转化为“理性的”权力,从而促进民主决策和舆论监督。

最后,笔者需要说明的是,重视网络舆论的积极效用,同时也应看到,网上的某些议论往往带着网民个人和一时的感情色彩,甚至有时候缺乏理性判断和价值准则。在网上积极发言的网友。也不能代表全体网民,实际上网民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只看不说的“沉默者”。随着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某些问题,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因此,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刻不容缓。既要保障网民表达诉求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应规定网民承担的相应责任。这样才能达到诚信、和谐的沟通,既防止少数人的“恶搞”和起哄,也重视真正的网络舆情。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