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民意的形成、功能和局限

2009-11-09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6期
关键词:民意网民意见

李 茜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这也是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伴随着网民的激增,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趋势愈加明显。网络民意的影响甚至由虚拟走向现实,网络成了开放民主的新平台。2009年3月24日,《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和人民网时政频道联合推出“民意”栏目,力求通过报网融合打造民意畅通的新平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件更明确提出:“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政府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一、网络民意及其形成

网络民意的概念由民意推及而来,指借助互联网表达的民意。具体而言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民的多元化、多通道的电子文本表达,体现出来的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共同的意见和愿望。”网络民意从形成渠道上看多是通过网络公告空间匿名讨论而形成,针对的事件往往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且网络民意大多对现实社会都产生了影响。

网络民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网民通过BBS、博客等平台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

另一种是网民个人在博客、播客等个人媒体传达的信息被广大网民关注和讨论,最终形成的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范跑跑”事件。

二、网络传播的特性促进网络民意蓬勃发展

网络开放性使受众获得媒介接近权,网络民意有了实现基础。美国学者巴隆认为: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但是在传统媒体主宰的时代,受众媒介接近权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受版面或时间所限;另一方面受众接近媒体的渠道狭小,基本局限在热线电话和读者来信上,加之传统媒体的严格把关,受众的声音十分弱小,更不可能达成一致的强大呼声。

网络传播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说话机会,网民可以自由发送信息、交流观点、展开讨论,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受众实现了充分的媒体接近。网民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空间,这成为网络民意形成的基础。

网络交互性造就了网络中的“公共领域”,网络民意有了表达空间。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网民在网络中可以实现及时沟通和互动交流,可以就彼此关心的事情交流思想和观点,可以对社会甚至对媒体进行监督。如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社区等网络论坛中,网民都会对热点事件进行激烈讨论,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在网络论坛获得一致观点。

网络匿名性使“沉默的螺旋”不再沉默,网络民意形成强大力量。1980年,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由于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人们试图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大多数。如果他们的意见是少数就会倾向于保持沉默。

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当网民对某件事持有不同意见时,减轻了对环境认知的压力,网民的意见更加多元化。网络真正实现了民意表达的广泛性、便捷性、真实性,最终汇聚成为强大的舆论压力,影响现实事件的进展。

三、网络民意的功能和局限

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使弱势群体和民间的呼声获得释放的平台,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成为促进社会民主的有力手段。网络民意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的强大舆论也推动了政府部门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具体而言,网络民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网络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导向。例如在“躲猫猫”事件中,政府注意到网友们的呼声,广泛征集网友的意见,只经过8天就平稳地化解了可能引爆的公共舆论危机。第二,网络民意表达成为社会的“排气阀”。在传播学中,我们常说媒介有“排气阀”功能。所谓排气阀就是媒介充当反映群众意见和感情的渠道,通过释放公众不满的情绪减轻社会内在的压力,疏导公众情绪,保证社会稳定。网络民意就是公众通过网络媒介表达意见、释放感情的结果,网络民意舒缓了社会内部压力,保证了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与此同时,网络民意表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是网络民意的代表性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地区结构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仍被排斥在网络之外,网络民意的代表性还不全面。其二是网络民意的虚假性。由于网络议程设置和把关功能的弱化,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利用网络来误导舆论,甚至雇用论坛枪手来引导舆论,很可能使网民混淆视听。其三是网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网民很容易由于个别人的煽动或者只凭臆断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宣泄极端而不负责任,并易形成对他人的攻击,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民意是以网络媒体为基础的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传播的特性给予网络民意表达以得天独厚的条件。网络民意在我国社会民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既要认清网络民意积极的一面,又要清醒地对待其非理性的一面。要对其甄别利用,加强疏导,使其真正成为推进社会民主的利器。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民意网民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评“小创”,送好礼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2.9亿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