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科技新闻传播
2009-11-09张通生
张通生
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农业科技新闻传播是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大农业”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发生了质的变革与跨越。认识并把握其变化,对于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树立“大农业”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宣传
现代农业是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从内涵上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机、农药、化肥、水利,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实际上包括了第一、二、三产业。
从功能上看,现代农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其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人,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的发展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上来,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农业科技创新担负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战略任务。这应成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关注点。
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功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的任务,对农业科技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坚持科学性,以科学的精神报道农业科技
坚持以科学的精神传播农业科技,即必须用科学性去实践“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支撑科技新闻包括农业科技新闻大厦的根基,是科技传播导向的基本要求。科学严谨、朴实无华是科技报道的核心品质,不能因我们工作的不严谨而出现一些有悖科学的失误,甚至闹出一些笑话;不能一味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违背科技界成果发布的国际通行规范和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则,更不能允许丧失科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科技新闻因其科学性而准确、而有生命力,科学性是科技报道的“命门”所在。当年部分媒体爆炒“邱氏鼠药”的教训,农业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应深刻记取。
需要注意的特别是农业科技新闻传播,受众不能仅仅看到科学的结论,还应看到科技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是科技新闻传播导向的重要方面。我们不能仅讲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还要讲科技在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至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上的重要指导作用。科技不仅只是创造物质财富,它还有更高层次的科学理念。科学普及的不只是知识,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观、世界观、人文素养、心灵的修炼。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国家和社会的科普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但是在以科学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普及较快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四科”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远没有像科学知识普及那样得到重视,用科学知识普及代替“四科”全面普及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农业科普新闻传播中往往只见科学知识,不见或少见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内容。对此我们需进行必要的反思,在进行农业科普传播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全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予以充分注意。
三、注重实用性,促进与经济、社会对接
科技与经济相互渗透、融合和对接,已成为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和主导力量。经济发展既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支持,又为科技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巨大需求。实践表明,抓农业经济不抓科技进步,就抓不住要领;抓科技传播抓不住成果转化,就没有抓住关键。当前农业科技新闻传播仍存在着如下倾向:单纯反映生产力多,反映生产关系偏少;单纯讲技术指标多,技术与经营结合在一起的论述偏少。科技传播的实践愈来愈证明,二者有机对接,科技经济相得益彰。在新闻传播中,我们不仅要讲科技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更要准确地讲清它的作用和转化带来的效果,把科技成果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科技传播与经济对接,拓宽了报道领域,既促进科技创新,又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我们要从农业科技的视角报道经济、社会和生活等领域,从经济、社会和公众兴趣需求的角度报道农业科技及其产业最新进展。特别是一些事关现代经济社会的全局性问题,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其本身就是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于一身,是农业科技新闻传播应进一步放眼的视野和开拓的领域,其间。既蕴藏着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又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空间。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理应在促进科技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花费更多气力。
四、把握适用性,加强受众研究
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适用性来源于对受众的研究,体现在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的现实需求。
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主要受众是数亿农民、广大的农业基层干部、农业从业者、经营者等群体。他们主要是以实用的眼光对待农业科技报道,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产品的销路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等。此看法长期支配着我国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报道观念、采编方针、受众定位。但是用“大农业”的理念衡量,它窄化了农业科技新闻传播受众群。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信息时代,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受众群不仅包括上述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还包括城镇中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家,关心、支持农业的学者等。菜篮子、米袋子、农产品饮食安全、农业科技攻关则是满足此类受众的报道重点。换言之,即部分城市受众亦是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受众群。另外,随着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物质富裕程度的提高,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适用性内容也增加了高科技知识、科学生活常识以及防病健身求医问药等较高层次的需求。
五、强化可操作性,做到看懂会用
可操作即看了能会,会了能做,做了有效。这一点对广大农民受众至关重要。
分析注意定量。农业科技新闻传播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定量研究,剖析科技现象和实施过程中的数量表现、变化、关系及其联系和规律。况且在农业科技新闻中,量——数字本身就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新闻事实。因此,农业科技新闻特别是实用科技报道,应尽量避免使用“既要这样,又注意不要那样”一类令人无所适从、无法操作的语言,尽可能提出较明确的定量分析和判断。比如在讲推广效益时最好减少“很好”、“非常有前途”等定性语言表述,多使用定量语言,给受众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量概念或数字信号。
力求完整性。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农业科技新闻要注意报道的完整性。比如讲增长和效益一定要说明特定的条件,介绍典型经验一定要把内因和外部环境交代清楚。对实用技术的报道。既要报道其全程规程及配套技术,又要介绍其生产前的相关政策、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及设备信息,还要告知产后的相关深加工技术、市场需求信息及各地同类产品供求信息等。
扬长与补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各有优势与短处,扬长补短,即可强化可操作性。如电视农业科技新闻尤其是讲授为农民贴身服务具体操作技术的这类节目,要进一步发挥电视声画特别是图像直观的优势。不一定单纯追求画面的唯美,而应将有限的节目时间多用到对于农民观众更重要的具体科技活动实际操作中去,强化拓深操作性画面,相对增加具体实施实验等内容。为了使观众看得清楚明白,多使用近镜头甚至特写镜头,关键之处甚至还可重复。为弥补声画稍纵即逝不易保留、不易记忆的“短腿”,可将其要点做好归纳配好字幕。精准的关键词对于面画可以起到很好的诠释、补充、提升的作用。根据节目需要,还可适当采用图表等形式,为受众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提供可靠的文图依据。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