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车轴 天翻地覆慨而慷

2009-11-09牛建国

企业文明 2009年10期
关键词:车轴铁路

牛建国

在晋西车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是持续不断地技术改造,这一决策引领晋西车轴牢牢地占领了国内车轴生产的技术领先地位;另一个就是国际化视野,这一决策把晋西车轴引领上了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

到今年9月,晋西车轴投产已经30年了。30年来,晋西车轴紧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一个生产车间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可控资产由最初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多亿元,产业由只做铁路车轴转变为做铁路车辆及零部件…… 晋西车轴的发展,凝结着几代晋机人的心血,是中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成功典范。

三中全会

晋西车轴诞生的助推器

1978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也孕育了晋西车轴的诞生。原晋西机器厂贯彻落实国家保军转民的方针,按照“产品相近、工艺相似”的原则,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凭借37高炮炮管锻造热处理生产线的基础,决定上马铁路车轴,并于1979年被原国家计委、兵器工业部和铁道部等三部委首批确定为生产铁路车轴的路外企业,从此开启了晋西车轴创业发展的历史。

创业是艰难的,但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晋机人敢于把困难踩在脚下。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制,车轴试制取得了工艺转化、工艺设备适配性试验等多方面的突破,并于1979年9月锻造出了第一根LZ40钢车轴,当年完成车轴生产交验1 728根,第二年完成车轴生产交验10 500根。在1979年和1980年短短的两年中,凭着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晋机人完成了铁路车轴从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的转变,初步确立了在铁路行业中的地位,取得了保军转民第一个伟大胜利。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改革开放初期,铁路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铁路车轴又是制约车辆生产的瓶颈。晋机人为了彻底改变“以轴定产”的被动局面,“六五”期间,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资近1 200万元对车轴生产线进行了补充改造,使车轴产量达到了2万根的生产能力。同时,企业抽调最好的技术人员加强车轴科研开发,在RD2轴型基础上,相继开发出了RD3、D、B、C、RB2等型号车轴,5年中,累计生产销售车轴58 934根,在服务铁路运输发展的同时,巩固了保军转民战略成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

技术改造

引领晋西车轴成长壮大

技术装备始终是企业实力的基础,是市场竞争优势的物质条件。凭借以精锻机为核心的炮管生产线迅速在铁路行业立足的晋机人,深刻认识到装备条件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推进车轴技术进步,努力通过“技术领先”带动“产品领先”,实现铁路车轴生产“小巨人”的理想。

1985年至1988年实施的第一次重大技术改造,初步确立了车轴生产在国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引导企业迈上了专业化发展路子。上世纪80年代,晋西机器厂领导班子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于1985年作出了对车轴生产线进行第一次重大技术改造的决策。同年,该项目被国家经委列入了“七五”期间国家军转民38项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之一。从1985年开始到1988年的3年中,企业对铁路车轴生产线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新增包括500T精锻机在内的设备共80台(套),1988年12月底投入试生产。此次改造共投资4 160万元,其中,专项贷款1 050万元,自筹资金3 110万元,生产线职工总数达到了400余人,用于车轴生产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0 27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当时机加三分厂为主体的具有专业化生产性质的车轴生产体系。

在这次奠定铁路车轴发展基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广大工艺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了1 860千瓦连续立式悬挂车轴热处理电阻炉,保证了车轴产品热处理性能的稳定,该项目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从而形成了以卧式精锻机和立式悬挂车轴热处理电阻炉为核心的铁路车轴制造的专有技术。

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装备的更新,为铁路车轴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在物资供应短缺的“七五”期间,晋西机器厂共生产LZ40钢车轴76 015根,为改革开放初期急需发展的铁路运输提供了基本的装备保障。

1991年至1994年实施的第二次重大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车轴产能,并为晋西车轴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第二次重大技术改造,从1991年开始到1994年,工厂共完成投资3 286万元,新建工房面积3 459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26台(套),其中,进口设备7台,国内标准设备10台,非标设备9台(套),形成了一条以进口数控加工中心为核心的出口车轴加工生产线,达到年产2万根精轴、半光轴的生产能力。

经过这次改造,车轴生产线的工艺装备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为车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企业首次实现了出口美国车轴84根,中国制造的铁路车轴第一次装上了美国GE公司的机车;晋机成为当时我国唯一可以向北美、南美国家出口车轴的厂家;并且带动了国内在“九五”期间铁路车轴由LZ40钢向LZ50钢发展,为LZ50钢车轴的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8年至2001年实施的第三次重大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车轴产业由国内第一向国际一流转变创造了条件,并为晋西车轴股票上市夯实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期,铁路车轴已名符其实地成为晋西机器厂的主导民品,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巩固车轴生产“老大”的地位,工厂决定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锻造、热处理能力。该项目从1998年正式施工,经过近3年的建设,共完成投资15 180万元,新增包括600吨精锻机在内的锻造、热处理等设备56台(套)。通过改造,车轴生产线达到了锻造、热处理9万根、机加5万根(其中精加工2万根)的能力。项目建成后,使工厂在工艺装备、产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具备了同行业,特别是国内同行业厂家短时间不可替代的优势,牢牢巩固了在国内铁路车轴行业的领军地位。

本次技术改造是工厂在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厂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5 180万元投资中,除兵总注入1 000万元的资本金外,其余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当时工厂计划部门测算,仅1.2亿元的银行贷款平均每周需要支付银行利息约22万元。除银行贷款之外,工厂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2 500多万元用于项目建设,而项目启动的1998年当年工厂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仅27 411万元,项目资金筹措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005年至2006年进行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精加工能力,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轮轴一体化生产模式创造了条件。2000年,晋西车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于2004年实现了股票上市发行。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公司决定新建车轴精加工生产线,增强公司轮轴一体化加工能力。该项目批复总投资8 08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车轴上市募集资金。

项目建成后,新增车轴机加工房和生产辅助工房9 042平方米,新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及轮对四条生产线,新增粗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双刀架数控车床、全轴超声波探伤机、两端三孔加工机床、变节圆三孔螺纹加工机床、精修中心孔机床、数控外圆磨床、磁探机联线等设备102台(套)。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精轴由原2万根新增4万根,实际达到6万根的生产能力,半精轴生产能力仍为3万根,达到锻造、热处理、机加10万根的综合生产能力。至此,晋西车轴公司名符其实地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铁路车轴专业生产企业。

资本运作

为晋西车轴插上腾飞的翅膀

深化改革是晋西车轴发展的强大动力。上世纪90年代初,晋西车轴就在工厂内部首先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管理,由原来的军民品加工单元,转变成为以铁路车轴为主业的分厂,模拟市场化运作,实行承包经营。党的十五大以后,晋西机器厂在自身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同时,剥离优质资产组建了晋西车轴股份公司,为晋西车轴快速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晋西车轴资本运作新时代。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晋西车轴股票进入了沪市,并实现了两次融资,募集资金近11亿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充足的血液。

2004年股票上市发行,使晋西车轴真正走上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单纯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的转变。晋西车轴公司在设立之初就将股票上市作为重要目标,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从2001年开始到2004年3年多的日子里,完成了上市辅导、资产评估、募资项目报批、资料整理、上报、路演等多项工作。2003年6月12日,晋西车轴股票通过了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完成了股票上市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2004年5月26日,晋西车轴股票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挂牌营业,共发行4 000万股A股股票,每股发行价6.39元,募集资金约2.5亿元。

晋西车轴股票的成功发行,不仅走出了一条依靠市场融资发展的新路子,而且推动企业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公开监督下进行规范管理的新路子,意义十分重大。2004年以后,晋西车轴公司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晋西车轴股票也一直成为沪市的一支绩优股,得到了广大股民的支持。

2009年1月完成的定向增发,对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完善产业链、实现国际化经营,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对产业发展重新进行了规划,提出了“三大三小”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晋西车轴公司借助良好的市场融资平台,整合、重组行业内的铁路产品。晋西车轴坚持“融资、重组、建设”一体化的方针,于2006年初就开始筹划股票增发事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8年9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第314次会议通过批准了晋西车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并于12月19日正式以文件形式下发核准。随后,公司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向投资者发出《协议认购邀请书》,于2009年1月19日资金正式入账。本次增发共募集资金8.45亿元,将全部用于铁路产品技术改造。目前,主要建设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完成后,晋西车轴的车轴锻造、热处理能力将达到20万支,同时,在铁路车辆及其他零部件生产能力方面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公司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更加雄厚的技术基础。

国际化

晋西车轴前进的方向

晋西车轴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在晋西车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非常钦佩我的前辈们作出的两个战略选择:一是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这一决策引领晋西车轴牢牢地占领了国内车轴生产的技术领先地位;另一个就是国际化的视野,这一决策把晋西车轴引领上了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国际化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晋西车轴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

取得美国铁路协会认证,是晋西车轴走出国门的开始,也是老一代领导人为晋西车轴发展铺设的一条光明大道。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铁路车轴作为传统制造业中的一个分支,也开始面临同样的产业转移趋势。富有远见的晋西机器厂领导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果断作出了建设出口车轴精加工生产线和向美国铁路协会(AAR)取证的决定,并立即付诸实施。出口车轴生产线于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AAR认证于1991年12月完成,1995年首次把84根机车轴卖到了美国,从而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取得自营出口许可权,使晋西车轴掌握了外贸出口的主动权,从而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在取得AAR认证后的几年中,晋西车轴的出口依赖于专业外贸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出口量的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愿望日益强烈,1996年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晋西机器厂自营进出口资格。随之,晋西机器厂组建了外贸公司,开始探索自营出口的道路。“九五”期间,通过代理和自营两种方式,共实现外贸出口车轴11 243根,出口范围也由南美扩大到亚洲。与此同时,经过自营出口,公司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了解,锻炼了外贸营销队伍,积累了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最近几年是晋西车轴外贸出口长足发展的时期,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健全国际化经营机制。2002年,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 957.3万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受到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奖励。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出口仍达到4.2亿人民币,外贸出口占到民品收入的20%以上,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晋西车轴已经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供货和合作关系,通用、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晋西车轴产品的终端客户。在国际市场的博弈中,晋西车轴驾驭和应对复杂市场局面的能力日益增强,手段和经验日趋成熟。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德国DB、TSI等资格认证,随着这些权威认证资格的取得,晋西车轴将逐步进军欧盟高端市场,晋西车轴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晋西车轴30年的成长史,是历代晋机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创业史,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在纪念晋西车轴投产30周年之际,我们十分感谢30年来为车轴发展作出战略选择的每一位决策者,感谢30年来为车轴发展苦干实干的每一位干部职工,感谢30年来时刻关注晋西车轴发展的所有人们。晋西车轴的史册中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车轴铁路
车轴轴径微差测量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高品质生产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承载网常用接口协议转换应用研究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重载铁路货车用LZ45CrV车轴钢综合性能的试验研究
高速列车空心车轴国产化的选材和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