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双重责任

2009-11-09李世华

企业文明 2009年9期
关键词:理念建设文化

李世华

近两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各方面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对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也产生很大冲击。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信心危机、信用危机。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迈道夫的诈骗案等丑闻,是对西方国家法治社会、信用经济的讽刺和损毁。我国一些知名行业、知名企业的负面案例,也使他们宣传示范的企业文化陷入尴尬的境地。客观地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当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对这些事件进行文化反思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拷问: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应该怎么走?到底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如何使企业文化不仅仅成为企业的一张标签、一个广告、一场作秀、一种包装?如何使企业文化切实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无疑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内部深层次矛盾的挑战,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应该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不懈的追求。

一是要以企业文化支撑和引领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明确企业主业和市场定位,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近几年来,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围绕中央企业“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发展战略进行的。例如,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以促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引领中国创造、促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跨文化管理以促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企业文化融合以促进企业调整重组的顺利实施。我们引导企业一定要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企业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二是要以构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为根本任务,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要以企业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精心构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包括明确使命、规划愿景、提炼企业精神、确立共同价值观和提出与企业管理职能相匹配的相关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并不断巩固全体员工为企业科学发展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价值理念构建中,要努力寻求个体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契合点,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使命和愿景的框架内为完成个人使命而努力,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既能为自己的生命带来意义,又能为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文化沟通,理解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形成文化共识,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坚韧的精神文化纽带,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三是要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价值理念体系的构建和文本化的完成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更重要的任务是把这种表达出来的企业价值观进行转化。要通过不断转化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灵魂,并以其支撑和引领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再造企业的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和员工的形象,指导和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考核企业和员工的业绩。通过转化,使核心价值观固化于制度体系,外化于行为体系,贯穿于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转化是基于企业负责人率先垂范、企业内部全价值链和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全面转化,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完善形成一套企业内部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四是要以人为本,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依靠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提高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尊重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了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的理念。企业的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考虑人情、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变“训导、训服”为“启发、自觉”;用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人文关注、人情关爱、人性理解、人道关怀、人格尊重,达到人和共事、同心同德,培育员工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使员工由衷地爱岗敬业,促进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共享共赢,实现企业和员工人格的不断完善,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五是要通过企业文化传播、品牌的影响力等为企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企业通过各种载体和公共关系活动,进行比较稳定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播,对于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对于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形成心理定势、增进各方共识、增强社会和用户的吸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注意力经济日益发达,借助网络的无穷力量实现多形态、立体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必要和可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通过提高组织和员工的传播意识,增长传播知识,加强传播载体、渠道的建设与创新,运用多种传播方法,不断提升反映力和快速传播力,不断优化企业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自身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一要遵循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认清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文化积淀,不断进行转化。二要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认清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做到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内在要求出发,既不能过于超前,又不能严重滞后。三要遵循文化育人的规律。坚持价值理念推行的系统性和长期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企业文化建设要协调发展。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推动和制约,又通过独具特色、鲜活的个性文化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在本质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 更加注重爱国奉献、社会责任、自主创新、共创和谐,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履行政治、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相对于大文化,企业文化的个性就表现在它姓“企”,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本行业经营所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又是本组织所唯一具有的独特表述。二是处理好企业集团与所属企业文化的关系。要努力实现集团文化本质的统一和个性化发展。本质的统一就是任何一个企业集团都应有建立在所属成员企业个性文化基础上的统一的共性文化。这个统一应该是企业文化本质的统一,是奋斗目标、价值追求、精神状态的统一。个性化发展是集团所属企业在遵循、服从、体现集团主导价值观和文化本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在集团中的定位、核心业务等细化、具体化本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业务经营特点和各方面的条件,创造性地进行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个性文化建设。集团所属不同单位、领域、群体在文化方面表现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是集团文化多种表现形式和实践方式的体现,是集团文化在所属单位的延伸和张扬。三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内各方面的关系。要努力使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趋向系统、完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中,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是灵魂,其他体系都是价值理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转化形式,是为价值理念转化服务的。理念描述要清晰、理念与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避免企业文化体系内部和相关文化建设体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注重系统、完整的同时要力求简明、实用、可操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不在于文本的全面、系统、精美,最重要的是提出的一个理念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被员工广泛认同、是否能够系统传播推广、全面转化、切实“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统筹兼顾。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全局,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增加更多的投入,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其他方面建设的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实力。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从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投入,体系化策划,项目化逐步推进,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社会环境、人员素质等相协调。二是企业文化主管部门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责任要统筹兼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不是一个主管部门的努力就可以单独推进的。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负着策划、组织、协调、监督的责任,企业内部各部门按企业总体要求和进度承担与本部门管理职能相关的文化建设任务。要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均衡发展的局面。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中国企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有企业党组织,具有政治优势。企业党组织肩负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企业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既不能独立、取代党组织的其他工作,也不应被其他工作所取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队伍要逐步走向专业化。企业管理正在迈上文化管理的新台阶,文化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而又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化、科学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自身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任务。应当说,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从国家和政府层面看,确立了企业文化管理新职业,启动了相应的培训工作,开始了企业文化工作的职业化进程;行业、集团或企业及中介组织,开展了各种培训研讨、考察交流活动;一些高校,开设了企业文化的专业并着手进行企业文化的学科建设。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缺口非常大,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化刚刚起步,企业文化的管理机构及职能也是五花八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普及与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深厚的企业文化专业底蕴、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较强的策划组织能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并对企业员工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是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为此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责任编辑:崔小花)

猜你喜欢

理念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