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20年后再成世界话题
2009-11-09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本报记者 段聪聪
柏林墙20年后再成世界话题
西方重提“民主的胜利” 世界质疑“历史的终结”
柏林墙1989年的倒塌象征着冷战的结束,而胜利者是西方,这几乎成了历史的定论。然而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一些复杂议论出现在西方媒体上。欧洲最大的大学生博客群“伦敦学生”近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西方真的赢得了这场冷战的胜利吗?”在“谷歌”有关议论柏林墙的各类博客中,这篇文章一度排在首位。11月9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美多位政府首脑和政要齐聚柏林欢庆柏林墙倒塌20周年,西方媒体几个月前就连续刊登东欧民众“艰难奔向自由”的文章,再次欢呼“自由和民主的胜利”。不过,民间的质疑也不时出现。尤其是最新民调显示,尽管许多前东欧国家已加入象征西方阵营的北约和欧盟,但其民众对西式民主的支持率已降至柏林墙倒塌后的最低点,“新欧洲”的称呼仍使人感到“墙并未拆除”,这使得一度在西方流行的“历史终结”论显得过于绝对。11月9日,西方的庆祝很热烈,但这也恰是欧美很多人最迷惘的时候。
“心中的柏林墙仍然存在”
9日,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场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1961年至1989年,柏林墙就在这个广场前矗立了28年。当年墙西边的一个观察台边曾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你们的自由是我们的事业”。9日柏林市政府在此要搞一个推倒由1000块高2.5米的多米诺骨牌组成的“新柏林墙”活动,成为德国纪念柏林墙倒塌20年的最主要活动。除了各种官方活动外,柏林酒店推出“柏林墙怀旧行”;德国铁路推出“柏林墙倒塌20欧元特价票”;酸黄瓜等东德产品又开始畅销……
不过,一些德国人的想法并不像这些活动一样看上去那么兴奋。德国民调机构Forsa研究所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甚至有12%德国人仍希望“恢复柏林墙”。路透社此前也报道称,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反资本主义”情绪正逐渐蔓延,一些前东欧国家和地区尤其如此。路透社援引一份民调称,52%的东德人相信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合适的”,43%的人表示比起资本主义,他们宁愿选择社会主义。
在柏林经营报摊生意的马里欧以前在东德小城哈勒当老师,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柏林墙20年前就倒了,但东西德民众间依然有一道心墙无法跨越。”他说,“在柏林墙倒塌之前,我过得还不错。虽然不能自由旅行,但那时候没人担心钱,因为钱在那时候其实不算什么。你永远都不怕没有工作。”马里欧说,现在虽然自由不是问题,但夫妇都失业的他们仍然很少旅行。对于东德人的抱怨,西德民众也不满意。在汉诺威一家出版公司工作的克劳迪娅就质问,“我们掏了那么多的统一税来提高东部那些人的收入与福利,他们为什么不感激?”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8日披露,自从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已经为东德的社会转型投入了1.3万亿欧元。但双方的差距并未缩小,目前德国新的联邦州(原东德)的失业率是13.7%,而西部各州的失业率仅为7.7%。英国《经济学家》在最新一期用一个东德青年坐在废弃炮筒上呐喊作为封面,而配上的标题也一样耐人寻味:“获得太多,也失去太多”。文章说,当20年前数以十万计的东德人冲破围墙冲进西部城市后,他们并不是站在一起为自由呐喊,而是冲进西德的商场,见识各种牛仔装、冰淇淋还有可口可乐。20年之后,这些商品在东德也能够买到了,而当地却面临着更大的损失:经济上的严重失衡和人口流失。连来自东德的该国总理默克尔也承认,自己的家乡至今还没有实现人们心目中的荣景。
《经济学家》还刊登对东欧9国的最新民调结果: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这些国家民众对民主体制以及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快速滑落。降幅最大的是最贫困的乌克兰,民众对民主体制好感度下跌42%,支持率仅30%上下。报道认为,这是由于利益未普及到老百姓所致。
也有分析认为,柏林墙倒塌20年后,欧盟已经扩大了一倍,人口在2010年将超过5亿,GDP也超过美国。日前还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将历史性地推出“欧盟总统”,让欧盟以一个声音说话,如今正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而经过10年剧变后,原东欧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已加入欧盟的那些国家早就已经趋于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在东德地区,由于前东德民众的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兑换成马克,东德一直是整个前苏东阵营中转轨代价最小、复苏最快的一员。
人们的不适更多是心理原因,尤其是这些东欧国家进入欧盟后,其比较对象已经是发达的“老欧洲”。英国《金融时报》用“想像的失败”这个标题来形容柏林墙倒塌20年后人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民主胜利”引发激烈争论
近几个月来,对柏林墙倒塌20年的纪念日,整个西方媒体都在连篇累牍进行报道,并再次欢呼“民主和自由的胜利”。法国《直击晨报》和电视二台播出的《柏林墙:二十年后》均把其视为可与法国1789年大革命攻陷巴士底狱媲美的历史事件,“这是民主制度的胜利”。《费加罗报》指出,这一事件事实上结束了世界两极分化的历史,开始了一个多元世界的新形势。而柏林墙原先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军事的两极分界,也因此墙的倒塌而消失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很多观察家认为,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战胜了最后一大意识形态对手。当年美国政治经济学者福山预言“历史的终结”,但世界历史并未终结。两个十年和一场金融危机过后,关于这种评价是否为时过早的争论激烈起来。文章称,1989年几乎让全世界采纳了资本主义,但同样情形却没有发生在民主制度身上。“特别是中俄通过经济体系转型,实行了一种比冷战时期有效得多的威权主义”。华盛顿的智库“自由之家”研究部负责人克里斯·沃克说,“民主制的传播近年来有所停滞,自由民主国家在世界的比例与1999年相比没有任何提高”。报道称,由于“威权体制”的强健出乎意料,民主制度正与之展开新的斗争,看哪种形式的政府能更好地实现繁荣、安全和提高国家实力。
法国《世界报》7日评论称,纪念柏林墙倒塌看来人们的感情是一致的,但这一幻觉事实上掩盖了世界深刻的政治差异和代沟。报道称,“柏林墙倒塌时美国的朋友们给我们建议了什么世界呢?一个自由世界。是的,但也是一个野蛮的世界,一切都是钱,直到骨髓。个人利益至上牺牲了集体利益。这就是理想世界吗?极端自由派幻想之墙也会倒塌,因为存在可怕的不平等现象。”
苏格兰斯特克莱德大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巴特勒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认为,“胜利”绝对是个错误的字眼。很多人都把柏林墙倒塌的意义误解了。在他看来,柏林墙被推倒是一个更加宽泛的历史概念。首先,它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结束。对于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来说,1945年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直到柏林墙被推倒,德国的民族利益才真正得到统一,对欧洲来说也是一个历史的新篇章。其次,德国的统一也进一步促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欧美关系还是欧亚关系,彼此间可以拥有更加牢固的政治和经济的对话基础。
“新柏林墙已经出现”
美国《星期天报》的文章称,柏林墙的倒塌告诉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当初人们以为美国南北方不可能统一,后来人们以为柏林墙不可能倒塌,但人们都错了,如今类似柏林墙的隔阂还有很多,如在朝鲜、伊朗和阿富汗。文章称,既然我们已经推倒了一面柏林墙,为何不试着再推倒下一面呢?
不过,美国媒体的这种乐观的态度遭到许多媒体的质疑。日本《朝日新闻》称,柏林墙倒塌20年后,变换了形式和地点的“新墙”已经出现:导弹防御问题让波兰和俄美不睦,乌克兰渴望加入欧盟和北约,但美欧顾及俄反应而对此态度谨慎。俄罗斯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的文章称,柏林墙倒塌之际,北约曾对苏联领导人许诺该集团不会东扩。但是,这个承诺很快就被违背了。包括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苏联的三个原波罗的海加盟共和国,都成为了北约的成员。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创始人阿法纳西耶夫表示,虽然柏林墙已经倒塌,但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依然对立,双方仍旧秉持着不同的世界观和基本价值体系。只不过,曾经的意识形态的高墙,演变成如今的国家的高墙。同时,在西方看来,原先的“苏联帝国”成为了现在的“俄罗斯帝国”。
对于柏林墙倒塌20年,美国《纽约时报》3日还报道称,亚洲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篇题为“欧洲得自由,亚洲得财富”的文章不无妒忌地说,“冷战的结束推动了西方国家采取避免贸易制裁的实用主义做法。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当初采取了与此相反的以惩罚性制裁为主的做法,那么中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开放,并有可能出现不稳定的局面。但现在,中国很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莫斯科大学教授考斯科夫称,柏林墙的结束本应是一个世界加强了解的最佳机会。但20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抓住机会去进行改变,特别是自称“胜利者”的西方没有能很好反省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西方仍习惯用柏林墙时代的有墙心理去思考问题,制造对抗,使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隔离更深,战争与冲突也没有停止过。
法国地缘政治学专家皮埃尔·皮卡尔称,柏林墙倒塌导致了地缘政治学的重大改变。因为东西德的统一大大加快了欧盟的进程,27国欧盟大市场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东欧地区与西欧的接近是最近历史进程最突出的一部分。同时,一个多极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崛起、欧盟的扩大、美国权威所受的挑战等,都是冷战后时代的特征。全球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动和G20的重要性,也都说明了两极世界时代的终结。他还指出,过分强调柏林墙是民主对专制的胜利有局限性,现在许多人正在重新思索制度和社会的关系,金融危机说明了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的局限,而中国的发展证明了还有另外一条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西方在解读柏林墙倒塌时,特别看重从意识形态战胜苏联意识形态这个角度的意义。不过,这个胜利是要“打折扣”的。冷战结束后,原苏东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安排上基本上采取了西方的民主模式,无一例外倒向西方。但是过程是痛苦的,中间经历了民族分裂、内战,按照西方的说法甚至还有种族屠杀。这些国家并没有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富裕起来,西方民主模式在某种方面执行不下去,于是在政策层面回到了西方所谓的“威权主义”。俄罗斯的制度安排依然是民主式的,但是因为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方法与西方相左,就被西方定义为“威权主义”。
金灿荣认为,西方媒体称中国等亚洲国家是冷战后的最大获益者并不妥当。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跟冷战结束没有直接关系,是1978年中国反思历史作出的选择。冷战结束只是使中国更加坚定了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金灿荣称,西方现在看中国发展心里非常不舒服,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超出了西方的逻辑。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应对无疑是所有大国中最好的。中国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逐渐扩大也令西方更为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