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老牌球鞋的第二春

2009-11-09

连锁时代·报刊精粹 2009年8期
关键词:白饭回力老牌

林 剑

有人抱怨男性时尚两极分化得太厉害,不是太过沉闷,就是太过花枝招展,打扮完毕后,好似每分钟都可以走上街头,为“同性恋维权”摇旗呐喊。即便是所谓的“metrosexual”也未能打破“过于关注穿着打扮的男人有同性恋嫌疑”的固有认知。

然而,球鞋却意外地得以逃出生天。“球鞋怪人”(Sn-eaker Freak)指的是一小撮热衷于收集各式球鞋的男人,却全无被人构陷“同性恋”的担忧。他们将球鞋的历史当作“三国”来背,对于各种稀少(有些很丑陋)的鞋款,当作古瓷来鉴赏。所谓的“奇客”(Geek)与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是其中的中坚分子。如果你能理解女人对待IT包那近乎变态的感情,便可以耐下心来,听某个“球鞋怪人”为一双脚下又脏又破的球鞋,发表1个小时的演讲,内容涉及鞋款辉煌的历史,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如何鉴别真伪,各种花样百出的“版本”,以及他本人如何在ebay上突破“八国联军”的包围,以一个天价数字拍卖得手。

正当“球鞋怪人”们厌倦了与段位不高的新手们争抢匡威(Converse)、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等欧美大厂的“名物”后,他们的目标转向了中国。

土鳖球鞋的前世今生

作家苏童曾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里,让那些充满暴力倾向的青少年,对上海产的“回力牌”球鞋一惊一乍。它简直是物资匮乏年代的“奢侈品”,去上海买一双“回力牌”的隆重程度,如同现在去巴黎买一只LV。有一款“回力鞋”堪称“极简主义”典范,如今在香港的“球鞋怪人”那里得了个浑号“白饭鱼”。而洋人们也设计过疑似度极高的改良版“白饭鱼”,只是鞋子的旗标上,分明写着“Lacoste”。虽然“回力鞋”至今未断货,但早已物是人非。经典的“白饭鱼”以极低的价格被放在外销鞋款的目录里。然而打开“回力牌”的内销产品目录,则真正是要吓一跳,远远望去好似Converse、Nike、Adidas、Vans、New Balance等洋品牌的廉价仿冒品。“回力鞋”依旧打着它的时间差,知情识趣地撤离了“西洋名物”云集的一线城市,转而专攻城镇市场。

如果说拥有74年历史的“回力牌”是中国的Nike,那拥有44年历史的“飞跃牌”则可对位Adidas。它的现状甚至还不如“回力牌”,近半个世纪的老牌被搁置一边,和浙江、广州的运动鞋加工商们一起加入了抢外单的行列。如今,那些曾流行的经典“飞跃鞋”大概只有在大城市的农贸市场的一隅,硕果仅存的劳防用品商店,或是旧货调剂商店里才得以一见。

“飞跃”重生

“咸鱼翻身”这句俗语,如今在“飞跃鞋”身上发生了。前几年,法国人Patrioe Bastian在上海的街头惊艳“飞跃鞋”,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获得了“飞跃鞋”原厂的信任,委以“老牌新生”的重托。技术与设计均经过改良的“飞跃鞋”在欧洲市场上推出1年来,已获得一定口碑,盖因Patrice为其描绘了一个很酷的故事,比如1986年的丰厚历史(他把“飞跃轮胎”的历史也算到了鞋子的头上),比如少林武僧的专用练功鞋……为“球鞋怪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炒作的“猛料”。包括《ELLE》、《25ans》、《WAD》等时尚媒体竞相报道。除了经典款“飞跃鞋”大受欢迎外,还推出了各种“鞋界”流行的与涂鸦艺术家合作的限量版,成为“球鞋怪人”的新宠。惟一的问题是“Made in China”对于欧洲人而言,可能是低价格和低品质的代表,Patrice笑称不如改写成“Made in Shanghai”。

Patrice对于“飞跃鞋”的未来相当乐观,只是对它返销中国持保守态度。“我其实不希望在中国媒体前曝光太多,太多假货了。”他宁愿“悄悄地进村,放枪的不要”,待到欧美市场成熟后,再战中国也不迟。

发生在“回力”和“飞跃”这两个老牌球鞋身上的21世纪故事,代表了“国货精品”两种截然相反的复兴策略。一个是消极的“敌进我退”,一个是积极的“品牌价值二度开发”。后者的价值,恐怕中国人自己很难主动意识到,总得有些“文化代沟”才看得清楚。我曾经带着美国华裔设计师Vivienne Tam逛过上海的红星劳防用品商店,当她看到那些延续了数十年的劳防装束时,不禁两眼放光,一如法国的“球鞋怪人”Patfice Bastian第一次看到“飞跃鞋”的情形。当然在老外的眼里,任何他们热衷的中国事物都背离本土审美,比如LV的“蛇皮袋”、CK的黑布鞋,抑或是吕燕。

猜你喜欢

白饭回力老牌
先吃三口白饭
留学加拿大:打开“老牌”留学国的“新大门”
白饭、皛饭与毳饭
童鞋“含致性早熟成分”被点名,回力野蛮生长之殇?
“老牌”新生
先吃三口白饭
先吃三口白饭
回力鞋的嬗变:从奢侈品到地摊货,再到国外潮牌
回力新生
“老牌”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