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群体的共同记忆

2009-11-09邹皆恩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现实记忆读书

邹皆恩 朱 惠

【摘要】 阅读是人自由生活的一部分,它寻找的是一种群体成长历史的共同记忆,不是单一学习层面上的操作,是把凝固的静止的信息变成升华的动态的经验的最佳方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它必须走进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现实矛盾中、现实感知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也就是形成记忆获取存在质量。

【关键词】书、读书、阅读

Reading is community's common memory

Zou JieenZhu Hui

【Abstract】Reading is a person free-living part, what it seeks is a population body growth history common memory, is not in the sole study stratification plane operation, is turns the coagulation static information the sublimation the tendency experience's best method. Each person is reading every time, it must enter in each person's real life, the realistic contradiction, the realistic sensation, can realize its value--Also forms the memory gain existence quality.

【Key words】The book, studies, reading

世界读书日那天的报纸,自然是关于读书的话题:不外是读书的重要,阅读的珍贵。不少作者列举大量史实、现象,以求证与民族的的命运攸关,并揭示当今中国的阅读危机,说读书者越来越少了。

我们不怀疑这些观点,也不否定这一事实。

但是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以下两个概念:什么是书?什么是读书?书可能不再是装订成册可供翻阅的文字印刷品,书,只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以文字、图像及其它相关符号为集合体的可供阅读的承载物。我们发现很多人强调的书,不单是千万年前的那种概念,而且指各类经典著作。从这层意义上讲,读书者是越来越少了。下面谈谈什么是读书?读书是人感到某种欠缺的一种代偿。真正的读书,目的性不可能多么明确,那种职业化阅读或无聊的消遣性阅读,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读书。很多读书人,为了掩盖其阅读的"势力性",故意把读书行为高贵化及神秘化,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其实阅读是一种状态,功利性和消解性都会掩盖行为的真实。从本质上讲,读书是精神的放逐、思想的接纳、情感的塑造,而此三者都不会与功利性和消解性有关。功利性是物质实体的补偿,消解性是现象消极的放弃。这与人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行为没有什么两样。读书的概念,因为太临近一种人文说教了,所以极易模糊。多少年来,读书成为一种社会指令语,多少有点庄重严肃的味儿。

读书是人在生活的感知中意识到的现实世界的残缺与不完美性所做的个人努力。也可以说,读书是一种责任标志。每个人成长成才都不可离开读书,读书几乎成了唯一的途径。可一个人一旦避开上行的学习期,往往就会视读书为畏途。书就会越读越少。可是还会有人去选择在业余时间去读书。人选择读书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习惯性的,有求知性的,但这样说,还只是问题的表面,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一个人在非严格的学习期去选择读书,主要由这几种因素决定的。

1.读书源于一种模糊的需要

人明确的需要自然都是以明确的方式实现满足,唯有读书,是人外显中的隐蔽性最强的一种社会行为。读书始终是一种准备,是一种蓄势,是一种消解或是某种具体物质行动的休止,看看那些读书或上网成瘾者,就不难解释这个观点。人生理需求的冲动、安全需求的焦虑、发展需求的阻遇、归属需要的空落以及爱的需求的饥渴,都可能混合在一起,成为混合的但没有明确层次结构的复杂需要。这种需要,社会不会提供一个综合满足的条件和机遇,只能靠人类整个历史记忆的沉淀物代偿给你,这就是典籍或就是书。人读书的过程严格地讲是模糊满足和多重复杂体验的过程,各种角色各种情感各种地位各种遭遇各种思想各种精神的结果模拟与逼真似的展示,都会让读者暂时获得满足和体验。

2.读书是消解人在群体中的神秘孤独

当一个人发呆时,他是不是在“读书”?我们说,是。他在“阅读”迷失的自己,这个人面前的所有显映的信息都归咎于内心,其不可避免的让内部的世界的质量远大于外部世界,外界在感知者眼里“消失”了。当事者如同在一个黑漆漆的深井里行走,那他就会寸步难行。只能采取内心静止的休克疗法,来平衡这两个世界,人,只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当这种群体物质性消解后(比如一个人忽然被抛在孤岛上),他就要用意识的自语性来代偿。而读书就能虚拟或满足这种目的。当然,有人不断掳获攫取 ,外部的物质世界相对丰富了,内心空虚了——这又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孤独。这时,人就需要聊天养狗、侍弄花草、游山玩水、大量购物或暴饮暴食,以排遣这些神秘的孤独感。此时,人需要一种相对文明的方式来达此目的,所以去选择读书。

3.读书,人无奈之中的一种预设

人在社会中生活,常常身不由己。跟着他人学,随着他人说,每一天每一年就这样看着别人过。用自己的身子过他人的日子,有时学不来了或学不动了或学得无趣了,才想起自己。结果就认为自己失败了,于是想读智者的书,想读成功人士的书,想读失败者的教训。似乎自己非常有力量去重整自个的“山河”。此时,读什么样的书就是将来的什么,不读什么,就避免了自己是什么了。这种读书,并非是一般意义的规划,倒像是另一种层面上的体验。当前,很多人强调读书,这与要求孩子们读书的意义是不同的,孩子是在通过他人的经验建构个体的认知世界,属于工具性的建设,而倡导成人去读书,却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看到两种结果同时起着作用:①现实的“路”似乎都已走过,但也并非无路可走;②需要通过读书的方式,体验另样的结果。

4.读书,人厌倦自我后的一种解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本身是经验、思想、精神、情感的复杂体,人在自己这种沉重而复杂的“壳”中身心疲惫着,但是就像蜗牛一样,虽嫌沉重,但更多的时候却能保护着自己,尽管如此,还是想暂时卸下盔甲,获取些许轻松,这类似于一个穿了一天高跟鞋跑路的女人,到了家光着脚走了两圈。实际上这一种读书是暂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躲过现实的碰撞,寻找一份宁静安详,从而悄然梳理意识的结构,争取简单,争取从容,就像每个人都留恋童年时光一样,人都是从单纯开始的,每一次放下,每一次梳理,都自认为是一次重新开始。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的方式,思想的方式,来快速地简化自己,但是,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有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不断地认识解读自我。书,其实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瓶瓶鉴别性质的化学试剂。每个人的阅读,若是悄悄地进行着,说不准是在阅读自己、疗救自己呢。

5.读书,是人文置换的唯一路径

自人类有书籍的那天起,就达成了一种共识,读书是一种交流,也就是说,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一次开心长谈。这个观点,被学者们渲染得淋漓尽致,其实,这是转移了一种话题,或者说模糊了一种概念。即交流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不搞清楚这层意义,怎么能笼统地下结论呢?交流,其实质是对应性置换,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类似于太极推手,你进我退,你来我往。很多人掩藏了这一秘密,不读书就没有灵感,就没有话说。书,是一种依赖拐棍,这是很多“学人”采取的方法。这样的事偏偏被大学者说成是牛吃草挤奶的关系了,那不过是高抬自己。当一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高涨的时候,读书,有可能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每一个人都想展示自我、开掘自我、实现自我,但是每一个人都要寻求差异的空间,实现独特地创造,所以会选择读书。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里就演化为“见瓜得瓜,见豆得豆”。倘若你不是一个以读书为业的人,也不是一个用读书打发日子的人,那么走向真正意义的读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读书是个累活,什么样的书读起来最累?写得最快捷最稀松最有才气的书,读起来最累,好书读不累。市面上的人吃快餐是因为没有大厨的原因,一个躁动浮华的时代,只埋怨人读书越来越少了,这其实是误解了众人,其根儿在没有真正的作文大师,或者现代文化已发生了变异,根本不能产生大师了。

现在有一个提法,要将读书改换为阅读。阅读这个概念远比读书好操作些,读章读篇与读书有何差别?笔者认为,不过是数量差异,没有本质的不同。有人把读书拟化成学术专著,这多少有点滑稽。人在职业之外是自由的,在稻梁之外应该是自由的,阅读应该是人自由生活的一部分。它寻找的是一个群体成长历史的共同记忆,不是单一学习层面上的操作,是把凝固的静止的信息变成升华的动态的经验的最佳方法。每一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阅读,而非思考或意识。阅读是条件的保持,思考是矛盾的释解,意识是存在的把握,这一切都是积累沉淀着的,但它是无形无序的一种存在,它必须走进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现实矛盾中、现实感知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也就是形成记忆,获取存在质量。历史的记忆、社会的记忆、文化的记忆、生活的记忆的东西都是“书”,通过解构历史之忆,获取现实力量;通过模拟现实之忆,形成个人力量;通过复制文化之忆,达到价值认同;通过反思生活之忆,求取生存理性。这一切又都构成了我们全部的阅读动机。

苏格拉底说:“一切写作都与回忆有关。它只唤醒读者认识他们早已认识的东西”。前句像是说写作,后句说的是阅读。我们没有必要逼着别人去重温已知的东西,也没有必要担心有很多人不读重温人类的经历,而是要造就真正读书的机会,主动阅读的习惯,这需要做很多工作。

最后用卢米的话作结:有一个地方超越了是非对错的观念,让我们在那里相聚。

收稿日期:2009-08-09

猜你喜欢

现实记忆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读书为了什么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