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走进生活

2009-11-09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科学

张 敏

科学课堂学习活动应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生活来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是拓展学生体验渠道,发展个体潜能,丰富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1.挖掘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例如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现象,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发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许多学生都知道类似的现象,但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就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再如在教学《叶》这一课时,学生通过采集不同植物的叶子,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叶柄粗细等,可发现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还能用什么方法找到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摸发现了厚薄、光滑度不同,通过闻发现了气味不同等。从而鼓励了学生多角度、多视觉、多层次地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觉得科学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也就更感兴趣了。

2.贴近生活,设计生活化的实验

设计生活化的实验,首先要以问题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中与学生学习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其次问题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促使学生由“已知区”向“未知区”转化。再次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探究,在实际操作中去感悟,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再到生活”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最终形成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科学课在空间上要走出狭隘的课堂,回归生活。一是课堂内容要向生活贴近;二是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等。依据教材,就地取材,利用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废旧物品、简便材料,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小制作,如跷跷板、磁铁游戏,这些制作尽管简单粗糙,但能使学生疑窦顿开,信心倍增,给他们充分的、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生做有心人,收集一些生活中材料,如小药瓶、易拉罐作为探究物体沉浮的材料,收集一些种子、树叶、小昆虫制作标本进行展示。鼓励他们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运用生活化的材料既解决了仪器、材料不足的现状,又激发了他们变废为宝的乐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身边的生活现象是探究科学活动的源头活水,只有让科学走进生活,学生才能在生活的土壤中收获和成长。

收稿日期:2009-09-1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科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创设未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