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2009-11-05黄荣斌丁伟武

中国经贸 2009年16期
关键词:河池发展困境突破

黄荣斌 丁伟武

摘要:广西河池市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之一。本文在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围绕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产业未来走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富集区;河池;发展困境;突破

广西河池市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发现矿种46个,占世界有色金属品种的55.4%。已开发利用的矿种达28种,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14家,年采选能力达530万吨,冶炼能力70万吨/年。其中,铟矿保有资源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锡矿占全国总量的1/3,锑和铅锌储量位列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在河池“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其有色金属产业的未来发展被定位为——“广西最大、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一、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规模和产业体系。2007年,河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完成总产值115.79亿元,同比增长54.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6%,有色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8.2倍;完成利润总额9.24亿元,占工业利润的45.38%。其有色金属工业历经采选冶三个阶段后,现正逐步向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聚集了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一些采、选、冶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如完全自主创新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广河法”属于国内首创,比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炼铜方法成本低100—200元/吨;“古代炼银弃渣综合回收铟等贵重金属技术开发”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2008年,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4亿元,产品主要有高纯铅、高纯银、高纯铟、锑铂、镉等5种,总产量5.28万吨。成源公司的高纯铅、高纯银,津泰公司的高纯铟和广田公司锑铂等四个产品,已取得高新产品认定证书。

人才储备和官产学研合作。截止到2008年底,河池有不同层次矿冶技术人员1720人,管理人员1290人,产业工人1.85万人。创建了河池民族职业学院等十几所有色金属产业技术人才培训学校。并先后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共同创建有色金属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签订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有色金属采选、冶金博士后工作站和广西锡多金属矿物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等技术支撑体系。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政策约束与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动。2004年以后,在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模式下,国家不断调低或取消了限制性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建立了行业准入标准,有色金属产能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同时,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下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行业全面亏损。2009年1-4月,全市仅完成20.68亿元,同比下降53.05%。河池有色金属集团九大企业中,8家企业累计产值为负增长。其中,堂汉锌铟、丹泉集团、金河、五吉等公司降幅分别达89.55%、87.55%、81.96%和69.66%。

矿产资源消耗过快。河池市属的一些矿山,大部分已开采20-30年,生产能力逐步萎缩。以铅锑为例,全市铅锑冶炼厂44家,冶炼能力达35万吨/年,而目前已查明的锑保有资源量仅72.03万吨,铅保有资源量不过99.04万吨,设计冶炼能力已远超实际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池正从资源富集区变为枯竭区。

产业链延伸不足。河池目前以初级冶炼产品为主,批次分散、规模小,而且品种单调陈旧,附加值低。市“十一五”工业规划中确定的信息技术材料、敏感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上的研发和生产,现在还是空白。与国际或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池资源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资源综合利用度不高。企业综合回收的有价金属元素种类少、综合回收率低,造成大量矿产资源浪费。目前,河池有色金属企业仅有实力回收其中的锡、锑、铅、锌、铜、金、银、铟、铋、镉等几种有价金属元素,其余大部分元素没有实力回收,被作为尾矿丢弃。即使能回收的这些金属元素,其综合回收率也很低。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利用率平均可达70%,一些企业的综合利用率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而河池采选冶三大环节的综合回收率仅为30%。

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低、抗风险能力弱。近几年来,河池市尽管先后投入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改造资金21亿多元,拥有了一批先进的采选工艺和技术装备,但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高新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采矿权的分散和私人业主对短期经济收益的追逐也成为其中的构成原因之一。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截止到2009年4月,河池规模以上全停产企业27家,其中有色金属行业19家,占停产企业的70.37%,占全部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个数的29.23%。

环保问题严重。企业“三废”排放未能完全达标,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河池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冶炼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5万吨,仅有色金属企业的排放量就达6.67万吨,占全部排放量的88.7%。

三、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与政策建议

在理论界,“资源诅咒”假说通常用来阐释资源富集区的发展困境。即:“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其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失去变革、创新的动力,被锁定在某种不自由、不发达的状态”。对于具有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的河池而言,。要规避“资源诅咒”假说,实现有色金属产业的路径突破,其政策措施包括:

1转变增长观念,发挥政府的引导地位

2007年,河池人均GDP已达到1102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标志着经济步入起飞的关键时期。在以投资为最主要的增长动力时期,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将至关重要,也是河池能否在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加快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中

如前所述,河池现正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贯彻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的准入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环保指标,都会促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并在此基础上,做优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新建、兼并收购等多种市场方式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同时,适时建立有色金属价格联盟,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定价权”和“话语权”。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

从国际范围来看,有色金属加工业日益成为产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以锡为例,河池目前主要生产锡初级产品(锡精矿和锡锭),而在全球锡产品消费结构中占据一半以上的锡焊料以及锡合金、锡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仍有待发展。

4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矿产资源是制约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按照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河池色金属产业应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猜你喜欢

河池发展困境突破
我爱我家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探析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