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09-11-05陈彦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同学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大家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请同学们随我走进陈彦杰老师的课堂,看看陈老师是怎样改变课堂角色,让同学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的。
(小博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同学们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但在以同学们为主体的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和角色应该怎样转换呢?我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下而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同学们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采取多种方式主动读书,在读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自读自悟,大胆地试着讲述文章描述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穷人》这篇课文时,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选出两个主要问题: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2.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覆盖面大,我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指导同学们研读课文内容,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读书。通过读、图、画、批注等不同方式,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又想到一个办法,组织同学们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再扣住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引导同学们细读深究,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同学们合作交流。我鼓励每个同学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我巧设悬念,适时点拨,激活每个同学的思维,使合作交流活动收到了最佳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渔歌子》这首诗时,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熟读诗句。接着让大家欣赏插图,联系注释理解诗意。在大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器础上,再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让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翻译家、朗诵家等,然后每个同学以各自特有的方武描绘诗意:当翻译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当朗诵家的以朗诵的形式朗读诗句……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成员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再推荐一个同学当小评委,与汇报的同学进行交流,我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各展所长,在民主的氛围中学懂了古诗,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的交流网络,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课堂精彩纷呈。
三、发现问题,深入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同学们要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文句、课文插图等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培养同学们的自主能力,又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能锻炼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时,我让同学们就“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这个问题开展辩论,喜欢小白兔的同学占大多数,他们列举了小白兔的种种优点:爱劳动、懂礼貌、聪明。可少数喜欢小灰兔的同学也不示弱,他们也找到了小灰兔的许多“闪光点”:他也有礼貌,帮老山羊收白菜,说明他也爱劳动,他知道“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道理后一定会种白菜的。同学们通过深入探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使大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总之,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展为手段,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同学们在语文实践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运用语言。这样,每个同学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