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创新、改变

2009-11-05

数码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数码产品用户

你买不到明天的报纸;也不会知道明天的开奖号码;更不会知道明天股市的涨跌……

但明天真的就那么不可琢磨吗?其实未来是有据可循的,比如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博尔特的百米纪录……但事实上,所有的预知并不是一拍脑子胡说一句就成的,而是无数年经验的积累和学术与修养的提升才能做到。

你不知道昨天,不把握好现在,那明天依然无视!

来看看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展望不久的将来,它真的很美好。

电脑篇

过去可以有

2001年,我们上大学的那会,电脑才刚刚普及,那时的台式电脑刚刚进入奔腾三时代。如果你的电脑用的是(英特尔)奔三处理器,那一定会引来所有同学的羡慕,也就是在那时候,奔腾处理器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随后的奔四更是如日中天。校园里的同学互相见面寒暄的第一句往往是,“奔腾几?”。而在那时候,液晶显示器几乎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有一台15英寸CRT显示器的话,那已经被众人捧为贵族,那么如果是17英寸的纯平CRT显示器呢?那就好比如今你拥有了一台30英寸的LCD一样具有优越感。

过去真没有

从奔腾时代到如今的酷睿i7,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处理器从单核升级到了四核,主频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我们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精细,锐利这样的形容词俨然已经不足以体现出显示器有多牛了。在家就能看巨幕高清,这个梦想现在可以有了。

手机篇

至今,我们还清楚得记得,2001年手机市场异常火爆的场景,诺基亚、摩托罗拉占据了半壁江山。那时候的手机还大多以单色屏的直板手机为主,诺基亚8250、摩托罗拉V70、索尼爱立信T68ie……直至今日,这些型号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甚至成为如今手机在设计上模仿的对象。但是,和现在相比,那时候的手机也只能是发发短信、打打电话、玩玩简单的小游戏而已,彩色屏幕、内置摄像头、智能系统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如日中天的手机互联网、3G网络等。

从第一台摩托罗拉大哥大,到现在最新的苹果iPhone3Gs,手机从简单的通信工具,变成了人们手中的智能助手,手机见证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便利。在这不到二三十年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功能更强、可以上网、屏幕更大、时尚漂亮……我们手中握的不是手机,更像是一台智能电脑。这个现在可以有。

过去可以有

想象一个场景,80年代的街头,穿着喇叭裤,烫着离子烫的年轻小伙儿,肩上扛着硕大的建伍音响,听着10块钱的一盘的磁带,划着太空步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将时间快进到2001年,随身听的概念已经由索尼公司提出,那时CD随身听和MD随身听是最为流行的音乐装备,前者价格相对低廉,而后者则是HI-FI发烧友的最爱。在那时,iPod还在娘胎里,索尼、松下、夏普稳稳的占据了当时的随身听市场,索尼的Walkman在当时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苹果iPod一样不可捍卫。

过去真没有

2001年,随身听其实算不上是“随身”听,至少CD机是不可能放进口袋里的,如果你想要小巧的,那考虑MD吧,但是它价格昂贵,音乐盘片也比较难买,大多数DIY音频爱好者都是通过光纤口录制音乐,随着网络MP3格式的盛行,MD渐渐没落了。印象中,从第一款韩国MP3的推出开始,随身听便得越来越小了,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音质之外,人们对于随身听有了更高的要求,外形要酷,尺寸还要更小巧,(甚至有厂商推出过耳环式的MP3播放器)、功能要强、屏幕要大,这个过去没有,现在可以有了。

影像篇

过去可以有

胶片是远古时代的事情吧!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你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好在,2001年,我们已经开始用上数码相机了。400万像素、三倍变焦的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顶级,偶尔推出的一款Nikon coolpix5000,在当时也引来了不少轰动,而所谓的卡片相机也大多比烟盒还要厚,数码单方在当时更是神坛之上的“圣物”。在2001年,数码相机的屏幕尺寸仅有1.8英寸,功能仅局限在预览图片,微距拍摄模式盛行一时,尤以尼康的机型在微距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拍微距,买尼康”的说法。而在设计上,2001年前后的卡片相机整机设计圆滑,颜色单调,多以金属银色为主,稍微专业一点的机型,比如Nikon Coolpix995会采用黑色。

过去真没有

在当时,我们多希望屏幕的尺寸可以再大些再大些,大到可以看清图片的细节,大到可以看视频,而操作方式最好是用触摸的,而不要在蹩脚的转盘上纠结。相机的像素越高越好,最好超过1000万。相机的身材不能太差,最好跟名片大小,颜色不要总是银色,太死板了,最好能丰富起来,红色、白色、粉色、黑色——如果有钱我都买下来,搭配衣服来用——在当时也只不过是一时脑热的想法,谁会想到,现在这些都有了。

接口篇

见过USB接口的炒菜锅吗?如今USB都能做大餐了,更别提给手机、随身听充电,还有你每天都要见到的移动硬盘、鼠标和键盘。但是,电脑就该有USB接口的吗?当然不是。很明显的是,PS/2的鼠标键盘倒还在售,但要是送你,你准备插哪儿?

过去真没有

在1998年以前,对于接口我有一种痛苦的回忆。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外置光软驱、ADSL Modem……几乎有一种外设就会有一个接口,而且都慢得要死。就在英特尔提出并规范了USB标准,Windows 98全面兼容USB之后,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世界。USB能做的事太多啦,10年前,你根本不可能想象拇指大的闪存盘可以保存你的所有文件。

更快更强的硬件现在可以有

从2001年到2009年,仅仅八年的时间,硬件技术正在成几何级数发展。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从2001年的奔腾到现在的酷睿i7,处理器的主频正在遵循摩尔定律的规律提升。如今,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强的台式电脑处理器了。而依托于多核心技术,英特尔还在最近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台式机处理器酷睿i5处理器,它具有不错的性价比,可以满足中高端用户的需求,而在未来,英特尔还会推出相对低端的酷睿i3处理器产品,从而让台式机处理器的阵营更加丰富。

2008年,随着华硕EeePC概念的提出,上网本和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彻底火爆一把,让渐渐低迷的笔记本电脑重新找到了兴奋点。各大厂商看准时机蜂拥而上,一时间,上网本成为2008年最热门的关键词,几乎成为入手一台的随身电脑。时隔一年,2009年,上网本市场似乎开始集体降温,一种采用CULV的处理器(英特尔消费级低电压处理器)的

笔记本电脑悄然入市,由于采用该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具有超轻薄的外观以及超长的电池使用时间,最重要的它的价格低廉,只需不到五千元的价格,你就可以选购到一款样子看起来倍儿有面子的产品,何乐而不为?

在2009年的CES大展上,nVIDIA所展示的一款上网机(Netcop)产品却引来众人关注,这款产品的大小与成年人的手掌相当,它被称为离子平台。离子平台是在英特尔Atom处理器的基础上,加上nvIDIAGeForce 9400M芯片组组合而成的迷你电脑。这样的组合不但保持了Atom平台原有的低功耗等特性,还通过GeFome 9400M芯片组加强了整体平台的3D性能及高清播放能力。nVIDIA离子平台的问世,无疑是英特尔凌动平台无法运行主流游戏与播放高清电影时代的终结。同时,在借助英特尔新Atom处理器的帮助下,离子平台在功耗方面会表现得更好。已经有众多OEM厂商推出了采用离子平台的产品,这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比如AcerAsplre Revo和联想ideaPad$12。离子平台的推出,推动了未来上网类产品的发展,似乎是给整个产品注入的一阵强心剂。也督促英特尔要及早推出显示性能超越GeForce 9400M的新平台。

现在可以有,现在真没有

SATA硬盘近来已逐渐成为各种储存设备关注的焦点,取代PATA硬盘成为下一代硬盘界面的主流。不过,外接式的储存设备接口较常见的依旧还是USB2 0和IEEE 1394,至今还没有在传输率上USB2 O最快可达480Mbps,IEEE 1394可达400Mbps。但是,随着大容量高清电影的普及,这些接口的传输速度已经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速度的要求,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下一代外部传输接口必然会出现,这就是eSATA。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可达到3Gbps,不过实际应用上,受硬盘内部传输率及主板的制约,实际数据传输可能介于1.5Gbps到3Gbps之间,但仍高于IEEE1394、USB2.0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有很多电脑OEM厂商在自家的产品上采用了这种接口,但是依旧有很多厂商质疑eSATA的未来,它们认为eSATA只是过渡产品,明年推出的USB 3.0才会得到认可和普及。但在现阶段,无疑eSATA开创了GB级传输的先河,它走在了消费级接口的最前沿。

设计环保,完美身材,现在可以有

时尚与科技越来越密不可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出现在时尚杂志的版面里,冰冷的IT产品通过工业设计师的精雕细琢,变得越来越美丽,而这其中的领军者当属苹果。苹果的设计让科技产品告别了呆板冰冷的外形,拥有了性感的“身躯”。早在几年前就推出的一款彩色版JMac一体式电脑,苹果就已经开始尝试将色彩的概念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去而随后有越来越多的IT厂商学习效仿,苹果的设计引领了时尚IT的趋势,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设计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作为日系的代表厂商,索尼也是一家为设计而生的IT公司,它们的每一款产品都将时尚、色彩和精致贯穿始终,成为众多时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像苹果和索尼这样重视创新和设计的厂商不在少数,设计成为产品的附加价值,而这种趋势也将愈演愈烈。而从工业设计外延的另一个领域是跨界合作,目前已经有三星、诺基亚、华硕等众多品牌推出了跨界合作的产品,IT与奢侈品、IT与汽车、IT与运动的跨界合作,让科技产品本身增加了新的卖点,也提升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除了设计之外,绿色IT也被IT厂商提到了日程之上。何谓绿色IT?拿专家的话说主要有两点:一是IT产品本身要节能和环保,二是利用IT新技术帮助其他产业实现节能和环保。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绿色IT显得愈加重要,因为它为人们降低开支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对企业来说,采用绿色IT技术就意味着省钱。谈到绿色也不能不提IT产品制造材料的环保问题。由于人们对电子垃圾的抱怨,很多IT厂家近年来在生产电脑等产品时也越来越重视提高所用材料的环保标准。比如东芝Portege R600和惠普EliteBook 2530p就大量放弃使用有毒材料,摩托罗拉推出了用废旧饮料瓶的塑料制成的环保手机,索尼爱立信公司也将用可降解材料制造手机。尽管有些厂商打出“绿色”旗号可能是为吸引顾客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噱头,但不管怎样,绿色已成为IT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绿色IT也使很多企业从危机中看到了商机。

口袋中的全副相机,现在可以有

十几年前,相机还是个奢侈品,那时候的相机全部都是135/120的胶片相机,而且由于价格昂贵,也并不是所有家

里都消费得起,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外出旅游,大家会到处去找朋友借相机用,而且冲洗和冲印的费用在当时也不算便宜。现如今,相机已经从最早的记录工具,成为如今的时尚工具,几乎成为所有人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一款外形设计时尚,色彩艳丽的卡片相机,成为时下年轻人的必备装备。卡片相机的设计更趋时尚轻薄,屏幕尺寸越变越大,像素也早已突破千万。拍摄,让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乐趣。现在的卡片相机,除了拥有传统的拍摄功能外,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还增加了不少有趣的小功能,比如美颜功能、背景虚化、全景拍摄功能等,更有意思的是,近期富士推出了一款具有3D拍摄功能的相机,可以拍摄出3D立体的你,并可通过富士专业冲印将3D照片冲印出来。

在专业相机领域,高高在上的数码单反也渐渐放下了高贵的架子,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针对消费级用户的入门单反相机,比如佳能EOS 1000D,宾得k-x和尼康D3000等。它们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用户数码单反的所有常用功能,而且外形设计趋于时尚化,近期宾得发布的k-x相机就拥有100种颜色的组合。而且和专业级单反相比,它们的体积相对小巧,有的甚至只有手掌大小的(松下Lumix DMC-G1)。入门级单反的推出,成为厂商盈利的突破点,让渐渐开始低迷的市场在此找到了兴奋点。

紧接着,再来看看专业相机领域,全副、可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当之无愧的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你的相机不是全副,那么就根本算不上是专业级。尼康、佳能这两大相机巨头都已经发布了旗下的全副产品,而佳能更是已将全副EOS 5D升级到了EOS 5DⅡ。全副不仅限于单反领域,徕卡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全副旁轴相机M9,它采用可更换镜头的设计,具有全画幅CCD,但是高达5万元上下的价格,估计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

当我们和一位摄影行业的资深人士聊天时,他不禁感叹相机领域的快速变化,十几年前,他还在苦苦钻研胶片冲印技术,而现如今,这已经成为“古董”,数码占领了相机领域的大半江山,他也不得不顺应潮流,转型使用起数码单反。当然,也不忘随身在揣一个胶片相机作,来找回早期的拍摄感觉。而当年的胶片,如今成为了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个性的玩物,演绎得五花八门,如LOMO、宝丽来,这些陈年古董,在如今在此焕发了青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互联网在手中,现在可以有

从最早的简单讯通,到如今的互联网应用,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身边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手机的使用也更加多元化,除了最基本的通讯功能外,手机还增加了互联网应用、照片拍摄、视频录制等等,而随着iPhone手机的发布以及谷歌手机系统Android的推出,更是将这种多元化的应用体验推到了极致。有了解称,老牌手机系统厂商微软,也已经在10月6日推出了Windows Mobile的最新版6.5版,新的6.5版系统重新设计了UI界面,加大了图标的大小,增强了模式操作的舒适性,针对浏览器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上网效率。此外,微软还开发了免费的My Phone服务,允许用户通过网络同步处理短信、联系人、照片和其他手机上的数据。所有这些改进都直指iPhone和Android。未来,这三大系统平台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作为手机晚辈的苹果以一款iPhone成为后起之秀,凭借出色的设计、触摸操控性和优秀的系统等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手机产品,而2008年7月所所推出的网络商店appstore更是让苹果大赚了一笔,仅仅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10亿个软件的销售,而第10亿下载的幸运儿还得到了苹果价值13万美金的大奖。同时,app store的发展还帮助众多程序员找到了就业发展的方向,将自己开发的iPhone软件上传到app store。这些程序员可以通过和苹果分成的办法拿到属于自己的酬劳,如此良性的销售和开发模式,让竞争对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时间移动应用软件商店开始呈现井喷的态势,诺基亚针对Symbian推出了Ovi Store商店,微软针对Windows Mobile公布了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的商店计划,Andrela也将在10月22日正式推出Androld Market软件商店,但这些软件商店和app store相比还未成规模。可以想象,在未来移动软件商店的推动下,手机应用将不仅仅局限在硬件功能上,多元化的体验会让手机应用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手机系统和硬件厂商的之外,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也再不断努力,研发针对手机的互联网体验,最为明显的是,很多互联网内容商已经针对手机提供了专门的服务,比如淘宝,在以前如果你想买东西,智能在电脑上进行拍卖和购买,如今淘宝已经推出了手机版,使用者只需要登陆m.taobao.com就可以选购自己的商品,直接拍下,通过手机银行付款,这所有的操作都完全脱离电脑。除此之外,像Flickr、Twitter、开心网、Gmail都推出了针对手机的平台,让手机用户得到更好更方便的使用体验。

虽说,软件商店的兴起激发了消费者的移动应用意识,但现在的大多数手机应用都需要手机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这限制了它们的潜在市场。不过,一个基于在“云”中运行的软件的新架构将大大改变移动应用的开发、获取和使用方式,这就是云计算。云计算将为移动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仅举几个例子,商业用户将受益于协作和数据共享移动应用;个人用户将会受益于远程访问应用,使他们能够监控家庭安全系统、个人电脑或数字录像机。此外,个人用户还可受益于社会网络混合应用,让他们分享照片和视频或者共享他们的电话地址簿和日历。目前已经有很多厂商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手机服务,比如苹果针推出的MobileMe服务,用户只需要登陆www.me.com就可以进行多系统平台的分享,包括视频、照片和资料的共享;微软的My Phone也是类似的服务。而谷歌、诺基亚、Palm等公司最近也都在尝试手机云同步的服务。

最快最好用的系统,现在可以有

微软和苹果永远是操作系统领域最具话题性的厂商,拿来进行比较在所难免,小到硬件产品(微软ZUNE和苹果iPod),大到操作系统,甚至连当家CEO都会被人们拿来比较一番。极具对立性的这两家公司在今年却异常的合拍。首先,苹果率先在今年8月28日正式发布了最新的操作系统Mac OSXSROW Leopard(雪豹),比先前公布的时间提前了1个月,相比前一个版本Leopard的跳票严重,这次苹果选择了先发制人。当然,微软也毫不示弱,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测试Beta之后,近期,它们公布将在今年10月正式上市开卖。两家产品的正式发布,无疑给2009年的IT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首先,由于新的微软windows 7在测试阶段获得了出色的口

碑和不错的反响,据了解,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对Windows7投向了橄榄枝,表示如果价格合理,会考虑购买正版系统,而新系统的发布也将带动新一轮的硬件升级热,无论是OEM厂商还是DIY市场,已经严阵以待,做好了升级Windows7的准备。我们再来看看苹果,虽然缺少了OEM和DIY市场,但是雪豹在发售当时,销量依然惊人,仅在发布当天在apple store出现了抢购一空的情况,对于正版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方面,这种情况让我们目瞪口呆。这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相对低廉的升级费用、口碑营销以及苹果用户的消费观念等等。

相比较于苹果,微软这次的新系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当然,这不排除与上一代Vista的劣质表现有一定的关系,甚至微软高管也承认Vista的性能“不太好”。微软针对Windows 7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快了,好用了。Windows 7这次着重在使用感受上下足了功夫,优化了底层构架,提高了使用效率,运行效率更高,取消了Vista上诸多让人诟病的问题,比如N步关机、重复繁琐的询问等,这些细节的改变让windows 7具有了极好的使用感受,而一些小技巧的增加,更是让使用者得心应手。

相比较于Windows 7,雪豹的改善似乎没有Windows 7这么明显,仅从编号来看,我们便可一目了然,雪豹10.6并非一次非常重大的推倒再来,而是基于Leopard 10.5的一次重大升级,这个Windows 7有些类似,它也是基于Vista的底层改进推出的版本。新的升级基于时代的潮流,反映的是一个时期软硬件的发展趋势。而雪豹操作系统的改进显然顺应了这种潮流,概括起来说,这些改进包括为64位、GCD与OpenCL.雪豹操作系统可以说是苹果全面进军64位计算的里程牌,它内置的绝大多数软件均为64位版本。支持64位处理器的雪豹,可以利用大量的内存,提高性能和安全性,同时保持与32位软件的兼容性。引入GCD技术,则体现了苹果对多核心的内置支持。在多核并行计算已成为一种趋势之时,雪豹操作系统能够让软件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时充分发挥多核系统的优势。

最后,采用OpenCL,则可以看做是对外界认为“苹果一直关注于图形”的一种回应。苹果出于超越图形处理之外的考虑,才采用了基于C语言的开放标准——OpenCL,这样可以使开发人员利用图形处理单元功能来完成图形之外的任务。此外,雪豹操作系统加入了中文手写输入功能,对某此用户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吸引人的优势。

智能音频播放器,现在可以有

如果你还认为随身听只是一个音乐工具的话,那么你就错了。至少,你应该关注一下苹果的iPod,一个小小的Mp3成就了一家世界著名的IT公司,而借助苹果创造性的想法,随身听在近几年得到了改头换面的版面。看看我们周围,无论是MP3还是MP4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苹果的成功在于早期的创新,其iPod的出现和风靡更多是依赖iTune的下载。MP3播放机市场在经历了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无限风光之后,目前已经进入衰退期,品牌数量骤减,市场销量萎缩,如今人们对MP3的下载已经不如从前那么痴迷了,人们更关心的是MP3的功能和外观,MP3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设计越来越时尚轻薄,丰富的颜色让你选到眼花,存储容量也提升至GB级。除了简单的音乐播放功能,随身听还加入丰富的娱乐和互联网功能,因此PMP播放器经过近三四年的市场培育,现在市场正趋于发展与扩张期,品牌数量日益增多,竞争更加激烈。而近期苹果推出的iPod nano更是加入了目前炙手可热的视频拍摄功能,你手机的这台MP3,已不是当年的MD或者CD机,而是一款集多种娱乐功能于一体化的多媒体终端设备,苹果推出了iPodTouch产品,微软发布了Zune HD系列,近期爱可视也推出了采用谷歌Anaroid系统的MP4产品。

随着芯片技术的提升和产业供应链的通畅,PMP自身对视频格式的支持能力不断加强。FLV、RMVB等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视频格式均得到支持。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PMP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音视频播放产品,人们对它有着更进一步的需求。目前,数码产品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个产品都尽可能的会附加其他功能,这与产品集成度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功能的多样化需求相辅相成。构建于低成本的功能增加,往往是使产品维持生命力的有效办法。PMP作为一个平台可以附加的功能已经很多,像TV—OUT、移动电视、GPS车载导航、PDA掌上电脑、互联网体验、数码相框等等。

未来篇

未来可以有,未来各种有

融为一体的使用感受,未来可以有

对于数码产品而言,材料最开始的价值只是用来塑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外形,而随着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流行,现在数码产品在材料的使用上则更加注重于用户的操作手感和环保概念。尽管如此,材料的应用相对于数码产品的各种功能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没有充分展现材料技术自身真正的魅力。

而在LG推出首款采用透明材质的手机——GD900e之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材料应用空间。LG GD90ae采用了透明键盘设计,其不仅仅是展现出美轮美奂的产品外观,更加与触控技术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个性且易用的操作平台。通过GD900e的透明键盘,用户除了可以实现拨号、文字输入等常规操作之外,还与手机的拍摄、音乐、视频、互联网浏览等功能紧密结合,给出不一样的操作体验方案。而随着GD900e的走红,各厂商和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加注重材料融合技术的应用了,这其中就有一款由设计师设计的概念手机——Window Phone。这款手机灵感来源于窗户,并使用融合了触控技术和显示技术的透明材料,让用户得到最为直观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Window Phone还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显示效果;当晴空万里时,透明手机上干干净净;当绵绵细雨时,透明手机上布满了滴滴答答的雨点;当大雪纷飞的时候,透明手机上则是雾气朦朦。这种独具创意的思路,将材料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给用户一种更为亲密的感觉。

实际上,早些时候。诺基亚就曾发布了一款与剑桥大学合作设计名为Morph的概念手机。这款Morph(中文译为变形)手机通过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制造的弹性材质外壳和透明电子元件,让手机本身拥有了诸如自我清洁和保护、弯曲折叠成衣着上的配饰、整体显示、融合更多环境传感器等众多特性。这一案例向我们材料技术在未来移动设备上的无限可能性。至今,Morph的模型还放置在纽约现代博物馆的设计与弹性思维(Design andthe Elastic Mind)展览中展出。

由此可以看来,未来数码产品的材料不再单独存在,而将会和触控技术、显示技术等各种技术

深度融合,将数码产品从外观到功能真正融为一体,带给我们全新的使用感受。也许,你会认为这一切看上去还与我们的生活有很遥远的距离,但实际上新材料技术已经开始展现出来。除了第一款透明手机GD900之外,LG还计划推出后续两代透明产品,实现手机完全透明的设计理念。而诺基亚也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Morph概念手机的一些元素利用在手机的设计中去,推出相应的手机产品。

真正的互联网社区,未来可以有

毫无疑问,现在像Facebook、开心网等SNS社区成为了最好的互联网交互平台,全球无数的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乐此不彼。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只有跟实际结合起来才会成为真正的互联网社区。于是,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其源头就是地图技术的应用。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一种展示方式,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当地图与社区网站交集之后,将给我们带来更为真实的互动感受。

实际上,采用地图技术构建互动社区的趋势已经在现实阶段展现出来。例如Google Map中的“纵横”功能即可以允许用户将自己的地理位置与好友分享,这其中还引入了手机这个无所不在的通信设备,使得这种互动交流的意义更为广泛和实际。但是这还是一个初级的地图社区阶段。另外两家互联网公司给出了更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互联网给予我们很多的便捷,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并不是我们都需要的,如何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难免使我们开始头痛起来。对于新闻来说,每个人所关注的信息面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关注财经类新闻,有些人关注社会类型新闻,不过这些类型都只是按照内容来区分,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每天所要接触的新闻可以说是包含了很多类别。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新闻?或者说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也许你想要找到这样的新闻无论是浏览新闻网站还是使用Google搜索都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而现在一家名为Yourstreet的新闻社区网站解决了这个问题。Yourstreet将地图技术作为网站的核心技术,通过网站,用户可以设定一个自己关注的地理位置比如居住的小区,或者是经常活动的一个地理范围,比如上下班所经过的路程。这样,地图就会帮用户筛选出相关位置以及周边范围内发生的新闻事件,这种途径得到的新闻其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要高很多,让所有本来离我们生活飘渺的新闻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着陆点。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以用户为根本的yourstreet com不仅仅给用户提供新闻,而且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对新闻进行讨论,或者是自己编写张贴新闻,这种理念更加体现出社区式的共享精神。

如果说Yourstreet只是在新闻方面进行创新的话,那么Whrrl这家互联网公司则立足于影响用户的整个生活Whrrl与国外著名的yelp,国内小有名气的口碑网、饭桶网相比,其所做的不仅仅只是将地图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范畴内,而是一个完全依托地图展开的社区形式。作为一个生活型地图社区,whrrl允许用户对地图上出现的一切东西进行评价。不仅仅是餐厅、酒吧、发廊、医院这些常见的服务场所可以随意评论,就连地铁入口、公园、停车场、站立的位置都可以被用户在地图上定义标注并且做出评价,可以说whrrl包含了生活中的所有内容。在whrrl提供的题图上,用户可以直接点击其他用户标注的地点,相应的信息就会直接在地图上出现,而更加详细的评价内容则随时可以在左手边弹出,交互式体验十分出色。通过whrrl你可以找到一家环境最好的餐馆,坐在一处最舒适的位置,点上一份最拿手的菜肴,这一切让生活变得更有效率,也更加简单。作为一个地图社区,whrrl更加追求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互动方式。用户可以在whrrl结交朋友,并随时得到好友的点评信息。另外,whrrl提供的很多服务是为手机而设计使用的,结合手机的GPS定位导航功能,通过whrrl可以像gpsgate一样轻松查看到朋友去过的地方,因此,当你需要某位朋友给你推荐一处约会的地方时,只需要在whrrl上查看该好友留下的轨迹以及对每一个地方的评价就能达到目的。

当然,Yourstreet和Whrrl这两家地图社区网站还只是新社区技术的一个初步体现,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不久的日子里,这种依托于真实地理位置而建立的互联网社区将会得到蓬勃发展,因为它们给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交流平台,而且还是一个更具有使用价值的交互平台。

更强的操控技术,未来可以有

眼睛,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能力,而手指,则让我们去感受世间万物,这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将触摸一词放在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数码产品之中,无疑成为了2009年最热门的话题,这点从我们生活中接触到越来越多使用触摸操作的产品就能得到证明。毫无疑问,现在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都采用了触控操作技术,而且其体验感受也越来越得到我们的认可。未来,触控技术将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或许今天的各种领先技术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Surface OS是微软专门开发的一套平面计算机操作系统,其目的就是将所有对计算机实现完全触摸化操作,将触控操作发挥到极致。为此,在微软自己研制的Surface桌面电脑中含有5个摄像装置用来感应靠近屏幕的物体,使得Surface电脑的“触摸屏”可以同时接受多个触摸信号,支持多个用户的同时操作。除此之外,Surface还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秘籍,即通过将物品放置在Surface触摸屏上来实现与该物品的互动。例如Surface的客户之一,美国AT&T;电信运营商就将该技术引入其手机销售卖场,当用户把手机放置在Surface电脑上时,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且将该款手机相应的各种信息显示出来,而且顾客还可以通过拖动Surface电脑上的图标来选择相应的话费套餐以及想要内置到手机中的图片、铃声等等。而在酒店中Surface也得到很好地应用,顾客在享用早餐时,只需要将门卡或者房门钥匙放置在Surface的触摸屏上,系统就会自动提供菜单供顾客选择,并列出相应账单。实际上,微软开发的Surface不仅是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的触摸化操作,而更是将触摸这一概念延伸扩展,实现与其他物品通过触摸的方式进行信息互动,这种方式更加体现了触摸控制对增强交互体验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非接触式触控操作技术上也开始展露头角,例如LM3 Labs的ubiqwindow和微软的Project Natal。实际上,对于ubiqwindow技术的应用不少人有过体验,在电影院或是商场中经常能够看到投影至地面上的活动游戏,而玩家只需要用脚踩踏就能实现互动,这就是LM3 Labs所倡导的非接触式触摸互动体验。ubiqwindow的工作原理是

基于一个特殊的感应器与数字模拟信号结合的独特技术,通过感应器将使用者的手变成定位设备,并将简单的自然手势完全模拟成鼠标的操作,实现点击,双击,指位,拖拽,抓取等等。除此之外,由于是非接触式的触摸互动体验,ubiqwindow还能实现立体空间的动作,例如通过ubiqwindow处理一件虚拟的物品时,可以像用手抓住实物一样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处理一件完全虚拟的物品。

微软的Project Natal首次在XBOX上推出,其采用立体化的虚拟触控技术,使用infrared camera及videocamera去分别进行深度测量和动作监测,让游戏玩家无需通过任何操控设备,用肢体动作就能完成各种游戏动作。除了在游戏平台上使用此项技术之外,Natal这种结合了多点触控和投影技术的操作方式,还将被应用在微软诸如OFFICE等其他软件的操作方面,毫无疑问,这项技术将会像鼠标的发明一样彻底改变用户的操作习惯。

个人随身网络,未来可以有

手机、相机、笔记本、游戏机、移动存储器、电子书……越来越多的数码设备放置在背包中,这些数码产品在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众多随身数码产品如何融合为一体,变得更加方便管理和使用。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虽然像手机这样具有很强融合性质的产品平台已经将PDA、音乐播放器等完美融合,但是因为体积、操控、专业诉求等方面的因素,永远也不可能将所有数码产品融合在一个平台之上。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呼之欲出,这就是个人随身网络。

实际上,个人随身网络这个概念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其是利用蓝牙连接技术将手机、手表、相机等随身数码产品组成一个个人局域网络,由此实现各个产品之间内容共享的功能。例如当手机接收到短信时,通过个人随身网络的数据传输,用户可以直接在手表上读取信息;又例如用相机拍摄的图片无需通过存储卡就能通过无线随身网络自动存储到随身硬盘上。这在目前看来,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上的限制以及用户需求的匮乏,使得这个概念一直并未付诸于现实。而现在,随着数码产品的发展、互联网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内容体验,以及蓝牙、WLAN、3G等数据传输技术的普及,个人随身网络的概念再次浮出水面。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上,华为就推出了一款个人随身网络解决方案的产品E5。华为E5相当于一个微型的无线路由器,小巧的身形只需要将它放进口袋中就可以随身带走,内置电池可以保证至少5个小时的使用时间,但是它却在个人随身网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采用wi-Fi技术将随身数码设备组建成为一个局域网,并内置3G上网卡模块使其能够通过3G网络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如此一来,与华为E5连接的各种数码产品就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网体验。例如笔记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PSP游戏机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对战,像索尼G3这样带有wi-Fi功能的数码相机可以随时随地向互联网上传图片。

当然,华为E5所组建的个人随身网络还仅仅只是一个初级模式,一个真正的随身网络不仅仅需要像华为E5这样的随身网关设备,还需要各种带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的数码产品,而且这些数码产品还必须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容共享。现在,在手机和笔记本上无线网络已经普及,而MP3播放器、视频播放器、随身游戏机以至于数码相机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无线网络技术,通过个人随身网络这些数码产品很容易就能实现网络共享功能。相信在随身网络在得到更多厂商的共识之后,各种无线共享联盟也势必出现,各种数码产品的内容将得到更多的共享、整合和利用,一些全新的体验模式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个人随身网络的魅力所在。

拔掉最后一根线,未来可以有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上的各种线缆正在逐步消失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线消失了,蓝牙技术的普及使得数据线消失了。而现在,我们的数码产品上还剩下最后一根电缆——充电电源线。对于这根电缆何时消失,现在已经看到了希望。

今年年初,palm Pre的发布时还有一个小小的配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这就是它的无线充电底座,这可以说是第一个被商用的无线充电设备了。通过这个无线充电底座,只需要将手机放在上面,它就可以自动给手机充电了,着实令人感觉到方便。之后,有公司也开发出了针对iPhone和G1手机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WiTricity公司推出一款命名为WildCharge的产品,它是专门针对iPhone和iPod的无线充电设备,不过由于并非Apple自己开发,所以它需要以外套的方式套在lPhone上才能实现充电,并不是很方便。使用时,只要用户将保护套套在iPhone或iPodTouch上,并放到无线充电底座上,就可以自动为手机和播放器充电了。据称,由TAppie公司的产品是全密封的,所以很难把充电模块坐在手机内部,在另外展示的GoogleGl手机的演示中,外表则完全与普通手机一样,充电接收装置放到了手机内部。

目前,实现无线充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最常见的充电垫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该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英国Splashpower、美国wildCharge和Fulton lnnovation等公司。无线电波是另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该领域的代表公司Powercast表示,其最终研制的微型高效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Powercast解决方案就可以将无线电波转化成直流电,在约1米范围内为不同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另一种尚在研究中的技术是电磁共振,它尚处在实验室阶段。最近由麻省理工学院(I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因此,他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最终开发出能够安全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设备的无线充电产品。

以上的例子看起来的确很新奇,但是这并不是最令人期待的无线充电方式,而只能算作是超近距离的无线充电方式,它们只是简单的摆脱了电线的束缚,但是自由并不高。而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方式可以延伸到更大的空间内使用,就像是装了无线路由器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处抱着笔记本上网一样。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安装一套这样的装置,就可以让所有的数码设备摆脱电线和插座的束缚,不再需要为充电而困惑,更能给我们创造一个轻松、简单的生活工作氛围。

当然,无线充电技术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例如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和重量,不同品牌产品的兼容标准,无线充电技术涉及到的射频泄漏、无线电波频段授权等问题。不过我们相信的是,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发展,像现在只能在短距离、小功率数码产品上实现的无线充电技术就已经足以令我们振奋,更何况是让我们迎来真正“无线”生活的那一天。

无处不在的显示技术,未来可以有

几乎对于所有数码产品而言,显示技术是其中最不可缺少的。而在不久后的将来,我们能够体验到什么样的显示技术呢?或许现在答案已经十分明确了。

首当其冲的要数OLED显示技术。相比目前普及的LCD液晶屏幕来说,OLED有着以下优势:厚度很薄,可以小于1毫米;由全固态机构组成,抗震性好;具有主动发光特性,几乎没有视角问题;响应速度是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可以实现高速影像播放;比LCD成本将会更低;发光转化效率高,节约电源能耗: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正是由于这些优势,OLED才得到各大显示产品巨头的重视。目前,OLED已经逐步开始在小尺寸显示屏幕中崭露头角,例如诺基亚N85、微软ZUNEHD、索尼WalkmanA840等产品都采用了OLED屏幕,为这些数码产品节省了更多的电源。而在大尺寸显示方面,OLED的技术还没有走向普及,由索尼推出的OLED电视XEL-1拥有一流的技术指标。但是仅有11英寸大小的电视却价格高达1.3万元。

不过OLED的用途并非局限于这些。由于它只有纸张那么薄,而且能塑造成任意形状,甚至非平面和可活动的柔性状态,所以可以用于很多以往没有尝试的地方:三星制造出了一种电子护照,嵌入了一小块分辨率240x360像素的OLED显示器,可以在插入RF读卡器后显示出使用者的3D头像i有的出版集团还在杂志中引入了OLED屏幕,如此一来可以为读者和广告客户提供更为吸引人的视频内容:多个厂家推出了用OLED制成的电脑键盘,每一个按键都是一小块OLED屏幕,上面不光可以显示字母,还能根据程序显示各种动画图案,使用方式更为多样化;飞利浦则在研究将OLED作为照明光源,造出来的成品灯泡会呈薄片状,颜色能够随时变幻。

除了OLED技术之外,微型投影技术也得到了厂商的重视并开始走向成熟。一直以来,为了解决像手机这种屏幕尺寸受较大限制的显示问题时,微型投影仪就成为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时至今日,像MicroVision、KDDI等公司都推出了尺寸仅有手掌大小的投影设备,可以映射出最大100英寸、480×800像素分辨率的画面。不过,这些投影仪还只能算作时便携式投影仪,与真正意义上的微型投影仪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期待着体积更小,甚至是能融合到手机中的投影产品。

微型投影仪的使用范围同样很大,除了作为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显示延伸之外,微型投影仪还能成为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数码产品,例如最近由国外设计师设计的一款电子地图Maotor,Maptor看上去像是一个小电筒,实际上却是融合了电子地图、GPS导航模块和微型投影仪器的产品。通过Maptor,可以将地图非常方便的投影到墙上、路上等表面,并且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地位自己的位置,通过仪器上面的按钮还可以很方便的放大缩小地图。相信在不久以后,OLED和微型投影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为我们映射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数码生活。

猜你喜欢

数码产品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一时“二手”爽 一直“二手”一直爽
旅途不设“线”
信用卡资深用户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数码节食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
让人美丽的数码产品
黑·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