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009-11-04马彦岭
马彦岭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师应从预测猜读、设疑自答、对比辨析、归纳编码、联想拓展、迁移创新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预测精读;设疑自答;对比辨析;归纳编码;联想拓展;迁移创新;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37-02
一个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但是好习惯不会凭空形成,而要反复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但是,阅读习惯训练难度较大,费时较多。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在阅读教学中,可用预测猜读、设疑自答、对比辨析、归纳编码、联想拓展、迁移创新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预测猜读
看到文题后,先对文章内容、形式进行预测猜想,即先行“猜——读——比”的思维活动。
既先"猜",拿到一篇文章,不忙着翻看内容,而是闭目静思,设想该文如果由自己来写,会如何选材、剪裁,如何设计“文路”,采用哪些手法;然后再“读”,带着读前的猜想细读全文,整体把握;最后再“比”,拿自己原来的猜想与原文对照,哪些地方不谋而合,哪些地方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对“不谋而合”处,稍作浏览即可,对猜想“相左”处,探求正误,找到原因;对“不得其解”处,要舍得下功夫。
学生养成这种预测猜读习惯,就能克服那种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读书毛病,所读诗文,不仅能成为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距,而且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大大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二、设疑自答
在阅读时对书中所写的人、事、物等勤于思索,即“质疑——破疑——再质疑——再破疑”。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先大概翻阅一下书的内容,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或“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细读全书,边问边读、边读边答。学生如能养成设疑自答的习惯,阅读就必能有所悟、有所得。
培养学生设疑自答的习惯,可在教学《向沙漠进军》这类课文时进行,如: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怎样?也可在教学《核舟记》这类文言文时进行。如:船头、船尾、船背都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等。学这类文言文要先让学生边读文章边看注释,结合文前提示、文后练习,设疑研读,自求其解,再由教师点拨归纳,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更应帮他们设疑激思,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对比辨析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经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事物,便记忆深刻。养成对比辨析的习惯,阅读中对文章的取材角度、写作方法、语言风格及知识体系方面学会对照、比较、有助于理解的内容,还有助于博采众长,明辨优劣,开拓视野。
如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让学生对孔乙己和范进两人的性格和社会背景加以对照,比较出异同,就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教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找出学过的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对比,从而了解文体有别,选材角度不同,写作的目的不同,采取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同。通过比较,就能很好的让学生掌握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的区别。
四、归纳编码
将阅读所得信息纳入自己头脑知识体系,或将新旧信息进行归纳、编码记忆。支离破碎的知识充满头脑,会造成思想僵化,只有将所学的东西及时整理,使新旧知识成为网络,才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归纳编码的习惯。
培养这种习惯,无论在复习课和平时教学中,都要坚持。阅读教学中,同一类型的课文可讲其一篇,余下的篇目由学生自学。借此可培养学生对同一类型事物归纳的习惯。归纳的方法很多,还可教会学生用列表法、图示法、歌诀法等对所学知识归纳记忆。例如:“戊、戍、戎、戌”这几个字学生很容易读错、写错,可用歌诀:“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进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激发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联想拓展
由一个信息联想到另一个或多个信息,并使它们彼此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有了这种习惯,学习时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相反,无这种习惯,学一而不知其二,以至思维闭塞,反应迟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复旧导新,纵横联系。
如在教《岳阳楼记》时,要联系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前者重点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者重点突出“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再如讲课文《有的人》就联想学过的课文《一面》,两文作者不同,文体有别,但都赞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六、迁移创新
将所学知识、技能自觉运用到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内,把学习导读课文所掌握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阅读上来,把阅读课学到的观点、材料、语汇、表现手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在课外,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到编墙报、出校刊、作演讲、写日记等实践中去;回家后,把在学校学到的语文能力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如为人拟广告词、写书信、作记录等,使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养成迁移知识、技能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很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潜能,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责任编辑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