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起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牛鼻子”

2009-11-03李西梧

中华儿女 2009年8期
关键词:牛鼻子实体毕业生

李西梧

七月流火,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必须离校的时候。许许多多尚没有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同学在捆绑行李、挥泪告别时,一片茫然无助。他们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不知道生活真正的起点在哪里。

即使按照官方统计数据,今年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已到达68%,但仍意味着还有近200万毕业生从校园出门就迈上了失业的道路。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数字会更加庞大。不是说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回暖了吗?不是说上半年经济依然是7%的增长,在全世界独占鳌头吗?怎么就创造不出区区几百万的就业岗位,怎么就忍心让占中国人口比例依然很小的大学生流落街头?难道经济发展、国运昌盛、捷报频传、雄视世界的当今中国,反而不需要大学生了?

公众的困惑是有充足依据的。近期,一度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股市,又冲回3200点大关。被大家不看好的房地产,呈现出“井喷”之势,令许多在房价跌落时依然观望的人后悔不迭。基础建设大型项目遍地开花,光地铁工程至少在35个城市开始动工。而我国“走出去”战略更是声势浩大,巨资收购世界著名石油、矿石、品牌等企业的浪潮此起彼伏,连“悍马”这样的贵族用车也争相并购,处处显示出中国财大气粗的气魄。经济学告诉我们,投资增长,经济繁荣,必然会拉动就业。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难道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已经失灵了?

事实证明,失灵的不会是规律,而是违背规律。在发展中,无论投资如何声势浩大,GDP数字如何光鲜亮丽,股市如何牛气冲天,对就业起实际拉动作用的,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换言之,是由企业生产直接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产品。在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今年以来,与逐渐火爆的股市楼市海外并购相比,它们却呈现着另外一番景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意味着,按照去年中小企业4300万家概算,倒闭的超过1720万家。中小企业是我国接纳劳动力的主力军,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占全社会90%以上。3000多万家倒闭或生死线上徘徊的中小企业,如果平均接纳一个劳动力,不仅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连农民工的失业问题也解决了,这是小学生都算得清的问题。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次金融风暴发端的美国之所以没有最终倒下,关键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没有动摇。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能跃居世界第三,功在中心企业与民营经济。因此,救经济首先救中小企业,救中小企业才能根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从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就是一项有实际意义的浩大工程。但是,如果作为解决就业“蓄水池”的实体经济不振,面上的工作做得再有声色,恐怕也是舍本求末。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比较能借鉴。香港特区政府不久前宣布一项“大学毕业生实习补贴计划”,由港府出资1.4亿元用于4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实习。但这笔钱不是提供给大学生,而是其实习的企业雇主。企业每接受一名大学生,雇主可向港府申请每月2000元的培训津贴,1.500元住宿津贴。这个办法的目的在于以补贴的方式降低企业招收员工的成本,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具有很显见的实惠。我们完全可以推出类似的政策,将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建好,一定可以放养更多的“鱼”。

中国老百姓喜好这样算账,但凡认为政府不该干(如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消费等)或可干可不干事情(如文山会海、形象工程等),会以这些支出可以建多少希望小学、救助多少贫困家庭来进行联想,尽管都知道此类比只是一相情愿。如今再用这个思路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老调重弹。重弹的老调说明大家都熟悉了,明白了,可就是倾听者不愿接纳、不愿做而已。

猜你喜欢

牛鼻子实体毕业生
牵住“牛鼻子” 机关党建“上台阶”
牵好“牛鼻子”
实体钱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漫说“牵牛鼻子”
重振实体经济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日本人害怕“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