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失败的心理活动课引起的反思
2009-11-03潘蓓蕾
潘蓓蕾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设计;反思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在初中阶段以游戏活动和体验分享为主,在高中阶段以活动体验和心理调适为主。但是这一切必须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如果切入点的选择脱离了生活、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学生实际,就会使课堂陷入一种难言的困境。笔者曾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学会帮助”为主题的人际互助辅导活动公开课,下面以这节失败的心理公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堂设计的几点反思。
一、课程设计
1.课程主题:人际互助辅导“学会帮助”(初一年级)。
2.课程目的:通过助人、自助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3.主要流程:
(1)情景导入:以身患白血病的小杰给全校师生的感谢信,导入课题“学会帮助”。
(2)活动体验,分享领悟:通过“盲人之旅”活动体验:“无助”——“受人帮助”——“帮助他人”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获得在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别人的人生经验。
(3)实践巩固:以“分享我们的爱心果实”活动来激发学生帮助他人。
二、部分课堂实录
“盲人之旅”活动:一部分学生用眼罩蒙住眼睛扮演盲人,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领队搀扶盲人走出障碍。
活动过后,教师引导扮演“盲人”的学生分享活动中的感受:
师:当蒙上眼睛的一刹那你的感觉如何?
生:心里很难受。
师: 为什么难受?
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被蒙眼睛。
师:你认为在领队的带领下你会跌倒吗?
生:会,我非常怕跌倒,现场有那么多人。
随后,教师引导扮演“领队”的学生分享活动的感受:
师: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生:没什么感受。
师:你认为能顺利完成旅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学生低下头,沉默)
师:你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盲人”却不敢大跨步往前行,我想问的是你是不是忘记了你带领的是一个盲人?
生:没有。
师:如果游戏重来一次的话你会怎样改进?
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活动的目的是让扮演盲人的学生体验无助时的害怕和对领队的信任与感激;让扮演领队的学生领悟帮助他人的价值感和自豪感。“盲人之旅”活动需要的是一种静心感受的活动环境,但实际情况是因听课教师众多学生没有完全投入活动,因此体验也是混乱的。本堂课的重点“活动体验,分享领悟”环节失败了。
三、评课
大部分评课教师:这节课的导入新颖自然,课程结构比较清晰;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活动体验、分享领悟环节学生完成得不好,这是整堂课的欠缺之处。
黄老师(上海市闵行区心理教研员):这节课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的,背离了以学生为本的大前提。教师在课前肯定没有调查过学生对这个主题是否感兴趣。另外,这堂心理课心理味不足,德育主题的味道却很浓。情绪体验是心理课的灵魂和法宝,这堂课没有运用好,还需继续努力!
四、反思以及处理方法
对于已经有几年教龄的我来说,公开课的失败必然是痛心的,但痛过之后更要想到如何改进,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主题选取要来自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原则
课后有学生告诉我,他们一开始就对这堂课的期望不高,因为“助人为乐”这个题材是从小到大一直重复演绎的主题。由此看来黄老师说的课前的学生调查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找到学生愿意接受的主题进行辅导。其实,人际互助辅导完全可以选取同伴交往、陌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在课前进行学生调查,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主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更能发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
(二)要贯彻心理辅导理念
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来说,新颖的活动固然重要,它可以把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引入学生已有的世界观中,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但是它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活动后的辅导才是引发学生深层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潜能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体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会造成课堂活动针对性不强,流于表面形式的热闹,使得心理辅导活动课变成游戏课,从而使效果大打折扣。黄老师说得好,心理课要有心理味。其实就是强调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贯彻辅导理念,加强对活动内涵的挖掘,才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课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设计活动要精巧,特别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急剧变化的过渡时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他们的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情感体验较肤浅、思维独立性较差,因此开展体验活动时要尽可能简单易懂,并能抓住典型事例进行适时分析,帮助他们获得清晰的体验并能较准确地表达出来。活动是心理课的载体,但是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为了热闹而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任何活动都是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要根据心理学原理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
(四)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真诚的师生关系
回顾整堂课,教师始终高高在上,在以师者身份进行“说教”,特别是活动分享环节的几个提问更有咄咄逼人之嫌,如“你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盲人却不敢大跨步地往前行,你是不是忘记了你带领的是一个盲人?”试想,学生在众目睽睽和咄咄逼问之下怎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课堂上平等、真诚的师生关系也特别重要,只要建立起这种关系,学生就会无拘无束地表达个人情感,就能更准确地描述自己及自己周围的各种事件。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自我理论,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要认真倾听,抱着尊重、共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境况进行积极共鸣,平等分享和迅速应答。教师可以委婉地提出问题和建议,或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反省自身。
总之,心理课难上,要上一节好的心理课就更难了,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教法和现成的模式,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刻意固守模式置学生的感受而不顾,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学生情感的高潮,灵活创新、顺势适需,这样,心理课才能吸引人、激发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
编辑/于 洪 李益倩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