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学会做对外援助国
2009-11-03
给不给中国外援,是摆在西方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德国近日就是否取消对华发展援助,进行了激烈辩论。当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选择了结束对华援助。对这个变化,我们需要适应。
在德国之前,日本于去年3月结束对华贷款,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声称,将停止或者减少对华援助。它们的理由几乎都是,中国够富了,不再需要援助了。不少中国人听到这些消息,或多或少都有点不舒服。有的人据此猜测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将发生变化,还有的人甚至将这样的辩论看作是对中国的不友好举动。
不能否认,过去确实有一些西方国家,拿对华援助当做向中国施压的手段。但目前西方国家对华援助政策的调整,更多的是对中国重新定位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西方国家取消对华援助是迟早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肯定。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曾对外援一概说“不”。改革开放让中国对外援的态度有了转变。从1979年至今,包括20多个国际机构,20多个发达国家政府,给中国提供了各项援助,涉及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外援带来了资金,还让我们得以引进、借鉴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理念。对这些帮助,我们不能忘记。
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做一个受援国。从中国的发展速度看,对外援说“拜拜”的时候也许很快就会到来。就在德国讨论是否取消对华发展援助的时候,中非论坛就要在埃及举行,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中国将进一步履行支援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义务和责任。两件事情就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处的地位。
毋庸置疑,中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只能靠我们自己。事实上,从1986年后,外援外资从没有超过中央财政收入的6%。客观地说,外援对中国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从没有决定性影响。今后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弱,直至消失,中国将来需要的,是更高层次、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
在我们逐步告别外援的同时,需要承担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更多地让第三世界穷国分享中国发展的好处。当然,我们再也不能像建国之初那样,出于战略考虑,不顾自身力量加大对外援助。今后对外援助的步伐,需要同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步。
对于政府近年来增加对外援助的举措,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压力,中国民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凡是让中国掏钱的事,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值”,“可能上当”。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过去我们“受伤很重”。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一个受援国向援助国的转型阶段,国家对外政策需要根据这个转型来做调整,国人的心态同样也需要调整。当我们热衷于展望大国崛起的美好前景时,或许还应当更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为全球的发展,特别是为那些穷国发展,做一些大国理应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