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震撼世界的巨响
2009-11-03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国产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我国的“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后来“两弹”演变为,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工程是在工业基础薄弱、工作条件艰苦、缺乏外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的,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了导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给了全世界一次又一次“震撼”。
“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对核技术和太空技术的垄断,在霸权主义横行的国际环境中保障了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为随后的火箭研发和各类空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通讯、资源勘测、气象预报等领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同时,这也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得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两弹一星”成为中国社会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链接:“两弹一星”功勋谱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研究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被称为“两弹元勋”。
钱三强(1913-1992),浙江湖州人,核物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同时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 承担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内爆分析和计算工作。
钱学森(1911-),浙江杭州人,空气动力学家。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 “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追授)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作出突出贡献的钱学森等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