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2009-11-03陈艳姝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现代文文体文本

陈艳姝

一、现实问题

语文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从这点来看,阅读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但现实中遇到的阅读问题却有不少:

1学业繁重,挤占大量阅读时间

调查报告指出,在21个国家的比较中发现,中国内地学生全年在校天数最多。高达251天,比台湾多出29天,比美国多出73天,比最少的葡萄牙多出79天。某市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9.5%的中小学生因为作业太多而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在对高中生阅读时间的调查中,有40.8%的学生每天抽出的阅读时间只有30分钟~1小时,只有9.6%的学生阅读时间为2个小时以上。总体上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非常少的。

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了较多的闲暇及以此为基础的悠闲心境来阅读那些有品位的课外读物。如果说高一二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都已如此之少,那么作为高三的学生处于“书山题海”中,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更是“捉襟见肘”了。这也是为什么人虽然长大了但文学审美趣味却没有长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不求甚解,对文本的理性认识浅尝辄止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已花了不少时间在阅读上了,为什么到了写作时,我依然不会想,不会写呢?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表表明,36.8%的学生喜欢阅读休闲类读物,这必然导致只读不想,只读不写的现状,阅读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心理,他们把轻松休闲类阅读等同于生命阅读了。在繁重的课业下,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消遣、休闲、娱乐是他们阅读的主要目的,快感是他们的审美追求。调查表明,还有72%的学生喜欢阅读文摘类读物,这类学生是通过阅读报纸或时尚类杂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或读时事新闻,或看文艺动态,这类读物可以摘抄,可以借鉴和模仿,可以在作文实践中获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学生的这种阅读方式,表现出的是一种典型的单一的线性思维流程,其价值追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写。而另有51%的学生认为通过读哲理性、励志类的阅读,可以触动心灵,激励自己向上并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可以让自己在挫折面前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树立目标。但是,这三类阅读状态都是唯我的,追求“小我”的境界的。至于开阔视野、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素养等长远目标,则仅9.8%的学生具有。泛泛而过,不求甚解,缺乏反复品味的阅读方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根本无法鉴赏到文本中的人物、结构和语言,而一些作品在艺术上呈现的粗糙与随意性,降低了作品的格调,不可能满足阅读者对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缺失影响了写作环节,从而导致当代高中生文学素养的缺乏。

3个人偏好,影响阅读的生命提升

调查表明,有53.7%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作品,有50%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这些青春流行类作品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表达习惯;在于少年作家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体验与他们合拍;还在于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十分贴近他们,其人物、情节、情感、心理乃至于情绪的宣泄方式,都容易让他们理解、接受,容易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因为这些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不到的,尤其是日益封闭的心理使他们更需要和别人产生共鸣,这类读物刚好能让他们找到“知音”。在最喜欢的作家中,郭敬明和韩寒排在前两名。这不禁使人忧虑,伟大作家的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的洗涤沉淀下来的精品,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呢?35.6%的学生认为经典名著虽然经典,由于时代和自己本身的原因,在阅读过程中难以获得功名和价值上的认同,更有10%的学生对这些经典名著表示没感觉。在学生最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一题中,只有苏轼排上名,却是第五名,落后于郭敬明,韩寒等人。与经典渐行渐远,对生命只注重同级阅读,就可能缺乏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历练、情感的熏陶、人格的铸造、精神的提升等,形成生命进程的“踏步”反应,导致他们人文素质的平面化、平庸化、低级化。

多种阅读问题的出现,使写作成为“无源之水”,写作文体特色不足,写作内容空洞化,写作主题浅显化等问题屡屡出现。

二、解决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既然阅读在人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当将阅读“进行到底”,即使在学业更为繁重的高三也毫不例外。但针对以上的三个主要阅读问题,如何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进而形成生活质量、生命品格的提升呢?

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语文考试很多,阅读美文的机会也很多。这些美文来自哪里?就在每次小测验或模拟考试试题中。我发现在选考篇目中的美文是不少的。不过,很多学生为了那“标准答案”,都无心欣赏好文章了。其实,如果能认真地反复品味那些带有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的美文,必然可以对文本理性认识有个质的提升。现代文阅读训练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阅读,只要“吸收”好了,广泛涉猎,了解名家名作,这一定可以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成为写作训练的“活水”来源,为生命的“释放”做准备。

现代文阅读训练是结合问题形式的训练,能使学生快速打开鉴赏思路。这种反思式阅读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比起休闲类阅读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能使学生在把握表现手法、表达主题及人物形象等方面有一个思考与深入。通过跳一跳,摘果子的行为,使他对自己的鉴赏“成果”尤为珍惜。如果在进行完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后“趁热打铁”,可以请同学写读后感、评论或者仿写,会更有成效,将使记忆整合与强化,进而成为“生命印记”。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说说现代文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的整合模式:

1以阅读文体定写作文体,训练熟悉文体表现手法

经典小说《老人与海》,结合提问,故事为何引用到雄狮?可以让学生了解其象征手法;通过分析其“老人形象”,可知作者的用心良苦;通过提问文章设置的小孩形象有何作用,可知老人的社会关系之一般等。在做完这篇现代文阅读训练后,即有学生创作了一篇《少女与花》的小小说。其中就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一少女梦见彩虹。故事更是表达了主人公在学业上的坚持与努力,不禁为这个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文学创作而叫好。

对于小说文体,主要训练其设置人物关系、情节的能力,如何把握与表现矛盾的冲突性。这样的阅读分析之后,再来仿

写一篇,效果会很好。

大家的美文是让人们走进伟大心灵的桥梁。在做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季羡林《二月兰》的两篇散文练习时,我让同学们感受到一个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的伟大,以及一位长者对于人生悲欢的思考。前者问题Z--是: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后者的问题之一是:从本文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作者人格中的几个侧面?这两个问题分别提示了在散文中“景物”以及“物象”的作用的方向。如果懂了。让学生在写散文时,也应有意识地运用到这种“景物”的表达方式,必然会大大提高文章的欣赏价值。

对于散文文体,主要训练其选材能力以及提炼散文的“神”的能力。

新闻与传记类文章侧重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最近几年,兴起的开放式探究题,从探寻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可知,了解学生的评价角度,使语文的人文素养发挥出来,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例如,最近一次测试中,就有一篇新闻关于中国体操王子李宁的评价分析题:你认为李宁作为中国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合适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这固然要从文本出发,答出作者的观点及创作意图。但是撇开作者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所以,可以结合实用类文本中所涉及的商界、政界、学术界、体育界等领域的名人、伟人,了解作者评价伟人的角度,进而谈谈自己的想法,认为名人事迹中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他们中的成就有哪些值得你敬佩的地方。一旦他能写出来,形成“一家之言”,必然可以成为他审时度势的标准,成为他生命中的思考及做人的准则与依据。有句话说得好,“文如其人”。所以,通过阅读之后,一定要其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所认同的,所不认同的。这样才可以发挥作文的审美功能。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一位学生跟我说:“我写素材就那么几个事例,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其它的什么事例。尽管我每天都摘抄一两则事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因为他未让阅读真正走进他的生命中,所以写作仍会把它们拒于门外的。

2以阅读主题定写作主题,训练提升写作的深刻度

一般现代文阅读训练中的最后一题是涉及对主题的理解的。文本的主题只有一个,但延展到写作上的主题则可以有无限个。那么,以现代文主题作为一个思想的触发点,成为写作的“源泉”也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一般训练题中都可见到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那么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是相同的、相反的、还是毫不相关的呢?这也可以作为一个了解串联的角度。

小说是揭示社会的黑暗、歌颂生活的美好的,是外界的,是宏观的,那么散文则是反观内心,反思自我,体味人生,是内省的,是微观的。新闻与传记类文章如果针对学生来说,是“看别人走过的路,想自己未走的人生”。所以,可以通过主题的形式把这四种文体串联为一体。例如,小说歌颂的主题是父爱,那么,在散文阅读中是否有父爱的细节,在新闻与传记类的文章中是否有伟人们对父爱的表达及升华。如果让学生有个主题意识,跳出阅读的束缚,于纷繁复杂处拨开迷雾见月明,则是最好的。

比如,在“物语人生”这个主题下,可以细分主题的不同内涵。“月台”的内涵有人理解为分离,有人理解为起点,所以写作时可以顺延,也可作反向思考。比如,在训练文中有一篇《谢天》的文章,它是说人做事应感激来自于别人的协助。而不应独立而恃。那么,立刻有同学联想到一篇采访《曹德旺:捐款“上瘾”的企业家》。他认为,曹德旺的慈善观很简单:施恩图报非君子!他认为,做善事是因为受惠者有危困,自己才有机会帮助别人,是对方给予自己的恩惠。那么,文中的主题意识刚好与这则新闻人物的思想是互相照应的。所以,这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天呐》,论证人们的口头禅中反映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的思想境界。这也是阅读与写作结合得好的例子了。

三、结语

高三备考是紧张而又充实的。但愿学生的阅读也要坚持下去。有意识地进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训练是长远而有效的措施。选择的文本提高了学生对真、善、美的欣赏与评判能力,丰富与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测试中的文本内容反映了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社会生活的风格迥异、题材多样的优秀作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使阅读与写作进行良性的双向活动,能给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他们的高雅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价值取向及良好的文体写作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现代文文体文本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